人民日报标题版

中也人民友谊的里程碑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1970-01-01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中也人民友谊的里程碑 第3版() 专栏:塔兹通讯   中也人民友谊的里程碑   新华社记者 关云秋 从也门首都萨那到海港城市荷台达的也门第一条新型现'...

中也人民友谊的里程碑

第3版()
专栏:塔兹通讯

  中也人民友谊的里程碑
  新华社记者 关云秋
从也门首都萨那到海港城市荷台达的也门第一条新型现代化公路胜利地在去年12月30日完工,并在今年1月29日正式举行了通车典礼。也门人民为了他们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而欢呼。他们还欢呼这条柏油马路为中也人民友谊的结晶、中也人民友谊的象征、中也人民友谊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
两年多来,数百名中国专家和技术工人和上万的也门民工,团结合作并肩作战,日日夜夜向大自然展开搏斗,终于使高山顽石低头,河水沙漠让路,把这条长达二百三十一公里的公路,从红海之滨经过堤哈玛低地,穿过一望无际的沙漠地带,攀越海拔二千多米的崇山峻岭和悬崖陡壁,直修到被称为阿拉伯屋脊的萨那高原。
在这条路上,一共修筑了五十五座永久性桥梁和四百八十九道涵洞,平均一公里就有两座多桥涵,其中许多桥涵还照顾到了农田水利灌溉。此外,在公路经过两座高达两千米高山的许多险要路段,还装置了安全的护拦柱。现在建成的这条路是从四条比较线路中选择出来的,它具有路程短、占农田少、路线起伏较小和线形标准较高等四大优点。
在记者所接触的也门朋友当中,几乎没有一个不赞美这条公路。他们不但把这条公路看成是一种奇迹,而且热情洋溢地把它作为中也人民友谊的产儿倍加颂扬,认为它揭开了中也人民友谊史上新的一页。
这条公路的建成,不但大大缩短了萨那到荷台达之间的距离,而且在发展也门国民经济上将起着重要作用。这条公路是和1961年4月建成的艾哈默德海港紧紧衔接的,这就给也门发展国内外贸易事业创造了有利条件。也门《胜利报》说:“这一亲切理想的实现将会导致农业、工业等各项建设工程的实现,从而促使民族经济繁荣。”
也门人民几十年的理想的实现是和中也人民在这条路上一起所付出的艰巨劳动分不开的。在黄沙滚滚的地带和高山悬崖上修一条公路,的确不是一件易事。一位也门朋友说得好,“别说在沙漠里修一条路,就是在沙漠里走出一条路也不容易啊!”在堤哈玛沙漠地带修路时,温度经常在摄氏五十度左右,地面热度高到鸡蛋放下去很快就能烫熟,司机坐进驾驶室就像进入火炉一样。可是中国专家们的干劲比这种热度还高。他们有时放弃星期天休息,夜以继日地工作。在沙漠里修路,最重要的是如何把路基夯实。要完成这项工程就需要砾石和水,而这两件东西,恰恰又是沙漠里最缺乏的,因此,中国专家和也门工人不得不从几十公里以外,把几十万方砾石和几万吨水倾泻在几十公里的沙漠地带。
格登目隘口是全线最艰巨的工程,双峰对峙,峡谷深邃[suì],水流湍急,地势险要。公路要从这里修过,就要劈山削岩,加宽山谷,改河移流和架设桥梁。人们在这里施工,既要同山斗争又要同水斗争,既要修路又要筑桥。这里工程的项目真是应有尽有,又集中又复杂,可以说它是公路工程一个综合的阵地战。为了在洪水之前把它抢修出来,当时光在这个施工点上就集中了两千多名也门民工同中国专家一道日夜三班倒。但是经过英勇的战斗,终于在洪水下山之前把这艰巨的工程攻下来了。1961年夏天,常年少有的山洪经过这里时,洪水按照人们指的路乖乖地流向远方。经过洪水考验证明这里的工程完全合乎要求。
两年多来,中国专家不辞辛苦,登山爬岭,风里来,沙里去,风餐露宿,把祖国大跃进的热情和干劲带到也门这条公路上。也门人民对中国专家远离祖国和自己的家庭,在工作中这种乐观情绪和冲天干劲深表钦佩。有些也门民工以为中国专家所以会有这种忘我的工作干劲是由于打了某种“特效药针”,并跑到中国医生那里,让医生也给他们打这种针。中国人员对也门朋友说,中国专家的确打了“针”但不是药剂针,而是“中也人民友谊”针。
工程进行到那里,那里的也门人民就热情相助,或者用骆驼和毛驴驮运施工物资,或者爬山引路。有时候在山上工作的中国专家缺水用,也门妇女就用头把水一桶桶顶到山上。在施工过程中,中国专家和也门民工更是相互关怀。每逢开山爆破,中国专家总是叫也门民工躲到安全地带之后再进行。当中国专家腰上捆着绳索要爬到山腰去打炮眼时,也门民工就抢着要去。为了一个共同目的,共同理想——早日把公路修通,也门民工和中国专家在劳动中建立了亲密的感情。在施工中,许多也门民工提出,中国专家到那里他们跟到那里。司机侯赛因,本来要回家结婚,但听说他的中国师傅要调到别处工作,他表示坚决要跟师傅一块到新的工作地点工作,延期结婚。一位有名的也门世袭老石工艾哈默德·卡沙说:他家里十几代都是石工,一百多年前就想修这条路,一直未成。谈到这里他激动地说:“我作了几十年的石工,但从来没有修过这样好的公路。我也和外国人打过交道,但外国人在我心里真正占有位置的只有中国人,为此我把和中国专家在一起修路的照片放大挂在我抬头就能看见的墙上,以志永念。”
在公路工作的中国医生不但给也门民工治好许多种疾病,而且还常常到山区里给老百姓看病,设在萨那的中国专家门诊所从开工到1961年10月底,据不完全统计,免费给也门人民看病达十三万两千九百多人次。他们的友谊行为也备受也门人民的赞扬。
两年来,经过中国专家毫无保留地把技术传授给也门民工,以及也门民工的刻苦学习,这条公路给也门培养出八百五十七名技术工人。这些绝大部分出身于农民或牧民的民工,现在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已能独立进行一些比较复杂的技术性的工作。
就由于这条公路上的每寸路基、每座桥梁,每道涵洞和每滴沥青都滴有中也人民共同流下的汗水,凝结着两国人民深厚的友谊,当人们今天走在这条公路上时,不能不特别赞颂它的意义。眼前展现的是:
在这条新修的坦荡马路上行驶的车水马龙,就像沿着这条公路的也门三大河流之一的苏尔杜德河水一样日夜川流不息;而中也人民共同建立这座友谊里程碑——荷台达—萨那公路的不朽事迹,也将像苏尔杜德河水一样久远流传。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