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版

满田青翠满院肥——福建重灾区莆田县清江公社见闻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1970-01-01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满田青翠满院肥——福建重灾区莆田县清江公社见闻 第2版() 专栏:福建通讯   满田青翠满院肥   ——福建重灾区莆田县清江公社见闻   郑松林 春节'...

满田青翠满院肥——福建重灾区莆田县清江公社见闻

第2版()
专栏:福建通讯

  满田青翠满院肥
  ——福建重灾区莆田县清江公社见闻
  郑松林
春节将临。重灾区的人们日子过得怎样?这使人感到格外关切。在数九严冬的日子里,我们访问了福建去年遭灾最重的莆田县清江公社。
大地不冬眠
到了清江公社,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碧绿绿的一片豆麦汪洋。蚕豆盛开着紫花,有的已经密密结荚,麦子也抽穗结实了。这种生气勃勃的景象,使我既兴奋又吃惊。仅仅在三个月前,我随同省的负责同志来慰问灾区人民的时候,这里上万亩庄稼受到台风海潮的摧毁,秋粮损失一大半,到处是一片枯萎的景象。
我们沿着一条干渠,走过公社三分之二的大队,访问了许多干部和群众,知道全社一万八千多亩土地,除了滨海的几百亩盐害特重的地块外,都种上了越冬作物。全社冬种面积超过历史上最高年份一半还多。清后大队有一千四百亩耕地,常年冬季只种一半,今年一亩不少地都种上了作物,而且90%以上都是好庄稼。去年秋季受灾损失的一千三百担粮食,看来在冬种作物这一季就可能全部收回。
公社威力镇东海
过去有人说“海淹三年无收”。为什么这个社才受海水淹过几个月,越冬作物都长得不坏呢?在修堤工地上,群众给我开了窍。在反动派统治的年代,“海淹三年无收”这话一点不假。当时,田是一家一户的,一旦堤破,反动官僚们不管人民死活,依靠堤边的区区人家,人单力薄,根本无力在短期间复堤。于是,人们只好四出逃生;受淹的地,三五年也恢复不了元气。今天,在党的领导下,依靠人民公社的集体力量,在破堤的当时,就有成千上万的人,日夜抢修破堤,不许海潮再次入侵。同时,大跃进以来兴建的全省最大的东圳水库的淡水源源冲洗着受淹的土地,大大减轻了盐害。这样,不仅部分秋收作物恢复了生机,减轻了损失,不到一个月,人们在几乎所有的土地上,都种上了越冬作物。
复堤和冬种一结束,人们又投入加固海堤的战斗。国家援助了一百万元。一个多月来,一千多民工把三千多米长的海堤的高度和宽度增加了一倍。
人们冬不闲
越冬作物这么多,会不会影响春耕生产准备呢?带我们田里跑、村里转的公社党委副书记周文芳,一面走,一面对我们说:田里长的庄稼,蚕豆、豌豆占了一半多,它们既是粮,又是肥,一亩能收绿肥二十担,是春耕的上等好肥,这是一。社员们房前屋后堆得满满的土,那是冬种前从田里挑回来堆肥、垫圈的;这些土经过堆垫沤积,也是春耕的好肥,这是二。从1月15日起,全社数千人力投入为期一周的突击积肥,一户能积一百担干泥肥,这是三。再看,多少社员在忙着修建厕所和猪牛圈,光是西洪大队的各生产队,入冬到现在就已修起了一百八十多座厕所。还有,全社养的猪比受灾后增加了很多,猪栏粪更是一项春耕的好肥源。
这里的人们冬天不闲。有人修堤,有人积肥,有人修水利。清前大队以五百个工修一条排水渠,使三千亩田地,能改水稻连作为稻薯或稻豆水旱轮作,一亩地多打一二百斤粮。东圳水库增加了木兰溪南北洋的流量后,各大队正在加高沟堤,提高水位,让上万亩土地实现自流灌溉,使一亩地一年减少二三十个车水工。
灾区人民的心情
几天来的所见所闻,重灾区人民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是多么地动人啊,他们真是扎扎实实地在干!尽管当前困难还多一些,但是人们对争取今年的丰收是充满信心的。这里,每个生产队已经订出了今年的生产计划。他们已经在计算着今年要向国家交售多少农副产品了。他们的心情是:政府和兄弟社队这样关心我们,支援我们,我们一定要用多卖一些农副产品的行动,来表示感激。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