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门拜访了解需要 送货上门修理到矿 井陉矿山机械厂主动为煤矿服务 本溪矿机电厂铆锻车间加强科学研究精制煤矿设备配件
第2版()专栏:
登门拜访了解需要 送货上门修理到矿
井陉矿山机械厂主动为煤矿服务
本溪矿机电厂铆锻车间加强科学研究精制煤矿设备配件
本报讯 据河北日报报道:井陉[xíng]矿务局矿山机械制修厂职工克己利人,热心为煤矿服务,受到煤矿职工的赞扬。
这个厂是一个独立的经济核算单位,每个时期有自己的生产计划。为了做到既正常生产,又能满足各矿的需要,厂里的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把到各矿了解情况,定为工作制度。生产计划人员坚持每月两次到各个煤矿和洗选厂,同机电部门、检修人员和司机手座谈,并且经常实地观察,以便掌握各矿机械设备运转情况和配件需要数量,据以编制生产计划。
各煤矿的需要有急有缓,有多有少,变化也大。他们在安排作业计划时掌握三点:一是长计划,根据实际需要做出一个月的生产计划;二是短安排,根据生产变化,把一个月的计划分旬安排,每旬把全月计划平衡一次;三是订重点计划,对于急需的活件,定人定设备,具体落实。另外,还根据各矿机械设备运转情况和配件磨损的一般规律,储备一批消耗量较大的和重要的备品、配件,煤矿有了急需,立刻供应。现在,这个厂能经常储备配件三百多种、五千多件,在一般情况下可供全局各矿使用二十多天。
为了尽量避免设备进厂修理,往返浪费时间,这个厂的干部、工人经常主动地送货上门,修理到矿。1961年11月,二矿的罐笼发生了事故,影响生产。制修厂的领导干部就带领技术工人赶去抢修。他们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紧张工作,比要求提前一个半小时把罐笼修好。二矿的党委书记紧紧握着制修厂工人的手说:“我们只有多出煤,来感谢你们的支援。”1961年11月18日,电修车间工人听说三矿坏了电钻和风机。当天,车间主任便带领十名工人步行八九里路,赶到那里,找出毛病,弄清了所需配件,回到厂里连夜赶制;第二天又到现场安装,很快就修理好了。
1961年,全厂职工共到各矿送货五十多次,送去设备二百多台,配件一千多件,到各矿修理二十多次,修复各种设备一百多台,有力地支持了生产。
据新华社本溪30日电 本溪矿务局机电厂铆锻车间的科学研究小组,帮助车间解决煤矿设备配件生产中的许多重要技术问题,有效地支援了煤炭生产。
这个车间的科学研究小组是在1960年技术革新运动中诞生的。现在共有铆工、锻工、热处理、熔接四个组,参加活动的有三十一个人,他们都是车间里热心研究工作的工人。去年第一季度,本溪煤矿井下运输电车的齿轮使用寿命短,齿轮供应赶不上需要。热处理科学研究小组就派人去了解齿轮使用情况,并把用坏了的齿轮背回厂来研究。他们请教老工人和技术人员,认真翻阅技术理论书刊,知道齿轮硬度不够是因为含碳量少,就设法改变淬火方法,增加齿轮的含碳量。同时发现齿轮钢品种不同,淬火时要加以区别对待,就在每造一批齿轮时都打上钢印,对不同品种钢的齿轮进行不同程度的淬火处理。他们还发现锻造的温度不同,对齿轮质量也有影响,就又同锻工科学研究小组一起研究出适当的锻造温度。经过这一系列的研究改进,他们终于使齿轮质量显著提高,使用寿命大大延长,矿井里运输电车不再缺齿轮了。
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对设备配件的数量质量都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这些小组还结合科学研究进行了许多技术革新,以便多快好省地完成配件生产任务。如锻工过去主要是靠手工作业,劳动笨重,锻造一个净重一公斤的配件,毛坯却有两公斤左右。科学研究小组制作了一台土汽锤代替手工作业,使工人不再抡大锤了。他们还制造了一套胎具,减少了加工余量,有些锻件一次就能出成品。过去需要五级以上工人操作的活,现在三级工甚至徒工也能操作了。目前整个锻工的生产效率提高两倍多,材料消耗也已大大减少。
这个车间,由于坚持开展群众性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去年一年试制成功了盐液炉,改制了冲击机,制造了土汽锤,同时实现了一百项工具、工艺的改革,使车间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去年这个车间提前半年完成了产量计划,提前四个月完成了台工时计划。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