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版

非常责任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6-21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非常责任 第7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 非常责任 黄明胜   2003年的这个草长莺飞、花开花落的春天,非典突如其来,本该春意盎然的空气里弥漫着恐慌与不'...

非常责任

第7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

非常责任
黄明胜
  2003年的这个草长莺飞、花开花落的春天,非典突如其来,本该春意盎然的空气里弥漫着恐慌与不安的气氛。在病魔肆虐的时候,位于北国边陲的一家企业也紧急行动了起来。
  4月16日,内蒙古伊利集团公司办公大楼五号会议室的门上赫然贴出一张红纸——“伊利集团预防非典领导小组”。十六大代表、伊利集团董事长郑俊怀任防治非典领导小组组长。此后的一个多月里,这里成了公司最紧张、最忙碌也最牵动人心的地方。
  小组有两个主要的任务:对内千方百计阻断非典侵入,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对外在社会遭遇危机的非常时刻,伊利作为全国五百二十家大型企业之一,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抗非典的战役中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这一天,郑俊怀利用吃晚饭的时间到金川工业园的各企业查看非典的预防工作,刚走近生活园区的大门口,就听到吵闹声,园区的警卫与一位员工因为消毒、检测体温发生了冲突,双方互不相让。郑俊怀语重心长地对在场的员工们说,非典在蔓延,情况严峻。每一位员工都要理解公司制订的消毒、测体温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大家的健康,也是为了公司的安全生产。尽管程序麻烦了点儿,但这样做是对个人、对企业负责任,也是对社会负责任,每一位伊利员工都要有这样的责任感,像严格执行公司的其它规章一样执行非典消毒检测制度。
  时近深夜零点,郑俊怀才结束巡查回到了家。他阅读了“防非”办的同志发到他邮箱里的一份重要材料,又习惯性地上网看了人民网的新闻,新增非典确诊人数和医护人员感染的报道,让郑俊怀心里非常沉重。他再也坐不住了,吃了几口饭,就又匆匆地赶往办公室。
  值夜班的同志说,董事长办公室的灯亮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伊利集团“防非”领导小组副组长、伊利集团总经理潘刚,接到了一个新的任务: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与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卫生部联系捐助钱物事宜,并迅速落实到位。
  伊利是国内第一家与卫生部联系捐助抗非典的企业,4月23日,卫生部为此专门为伊利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伊利集团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向卫生部、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呼和浩特市以及企业奶源基地、生产基地所在地政府等,捐助五百七十万元人民币和价值二百万元的伊利牛奶,用于防治非典。到会的卫生部官员对伊利的捐赠义举,给予了高度评价。
  七百多万不是一个小数目,伊利这样的义举也绝非偶然。2002年伊利销售收入超过四十个亿,利税五个多亿,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食品企业利税第一大户;伊利人深深懂得,伊利集团的快速成长,得益于改革开放,受益于广大消费者的支持和厚爱,以各种方式回馈社会是理所应当的,特别是在社会危难时刻。他们建立希望小学,资助失学儿童,抗洪救灾时捐款捐物,地震时慷慨解囊……
  不仅如此,伊利人心中,始终怀着一种更远大的责任——那就是通过企业的发展,拉动区域经济的腾飞,使更多的人富裕起来。为了这个目标,他们帮助农民从借款开始,到提供优质奶牛、饲养繁育、防病治病等一系列细致周到的服务,还不断地把国内外先进的奶牛饲养管理经验和方法介绍给农牧民,使生产更加科学化。到2002年底,他们为奶源基地投入两亿多元,为农民发放购牛借款一点三亿元,十年来,共为农牧民带来直接经济收入三十多亿元。在伊利人的不懈努力下,他们“公司+农户”的奶源基地模式,已经使十几万农牧民走上了小康之路。在内蒙古草原盛行着这样的民谣:家养一头牛,吃喝不用愁;家养两头牛,不把银行求;家养三头牛,盖起小洋楼;家养五头牛,富得直流油……伊利集团产业链还在扩大,在黑龙江、京津唐伊利新建的基地企业全部投入生产运营,加上集团现有员工,涉及就业人数高达几十万人。
  董事长郑俊怀经常说的一句话是:“社会责任就是我的信仰。”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切实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今天的伊利人正团结一致,为实践自己跻身中国乳业第一品牌,进入世界乳业二十强的奋斗目标,也为民族的健康事业不懈努力着。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