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版

看江阴怎样聚变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6-22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看江阴怎样聚变 第1版(要闻) 专栏: 看江阴怎样聚变 本报记者 朱竞若 顾兆农   编者按:在新世纪新阶段,东部地区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如何充分利'...

看江阴怎样聚变

第1版(要闻)
专栏:

看江阴怎样聚变
本报记者 朱竞若 顾兆农
  编者按:在新世纪新阶段,东部地区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如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中央和地方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江苏省江阴市,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探索加快发展的新路子,通过完善发展思路不断增创新优势;着力深化改革,通过制度创新不断增创新优势;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通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增创新优势。来自江阴的报道,值得一读。
  沿沪宁线一路东行,江阴、张家港、常熟、昆山……高速公路串起一颗颗明珠。全国百强县前10位中,苏南占了六席。
  六虎争雄,江阴居首。江阴引人注目,不仅在于它的经济持续多年高速增长,更在于它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刻转变。已从早期的较为单一的资源推动型、投资推动型转向了创新推动型,江阴市委书记王伟成称之为“三合一聚变”,这三个作用的要素是:科技创新、利用外资和资本运作。
  在江阴,过去遍地开花、设备简单、产品初级的乡镇企业,已被一个个在全国同行称雄的现代化大企业取代,全市155家企业集团中,6家跻身“中国企业500强”;12家上市公司,形成著名的“江阴板块”;20多个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全国首位。全市国民生产总值2002年达到410亿元,同比增长12.5%,大约相当于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250;预算内财政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25%。
  今天江阴人自豪的不是“江阴制造”,而是“江阴创造”。以自主知识产权打造核心竞争力,已成江阴共识。目前,全市拥有1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百余项国内领先的知识产权,国家两个“十五”攻关项目落户于此……科技创新,成为江阴经济发展的澎湃动力。
  一看江阴:“江阴制造”是如何变成“江阴创造”的?
  深入江阴,要破解“土”与“洋”之谜。
  江阴的企业和产品,乍听“土”。它们不少属传统产业:纺织、冶金、机械制造……细看,却是“洋”,“洋”得到位、拔尖:如法尔胜集团,生产钢绳,产品占全国市场的3/4,现在,主导产品已是光纤(光绳)了;兴澄集团,生产特种钢,但它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替代进口、人均利税等13项指标,名列全国特钢同行第一;阳光集团,生产毛纺织面料,然而,其产品自主研发、国际领先,是世界品牌服装专用面料,企业规模全国同行业第一……
  传统产业,在江阴是如何变成富有国际竞争力的、利润丰厚的朝阳产业的?“江阴制造”是如何变成“江阴创造”的?江阴市人一致的看法:科技创新土生金。
  从“鸟枪换炮”,到突破高精尖技术,江阴人求新求变。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市场供应由短缺变为过剩,传统产品面对残酷的市场淘汰。江阴市政府变挑战为机遇,以参与国际竞争为标杆,引导当地企业对纺织、冶金、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5年间,全市工业企业投入了200多亿元,先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4200多台套。到2000年,90年代国际上的先进设备已占江阴主要企业全部设备的80%以上。
  重引进,更重消化吸收、改造提高。阳光集团的做法很有代表性。这里可以看到全球顶尖设备的集合,他们把欧洲和日本的最好设备引进来,进行组合改造,形成阳光优势。上海纺织学院的专家认为,阳光改写了中国纺织业装备的历史。
  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俞亚鹏说,要在国内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有与国际强手竞争的实力。这家企业原来是个设备简陋的小钢铁厂,90年代初合资后,已投资17亿元,引进了当时国际上先进的特殊钢工艺装备,吸引了一大批科技人才,进行消化、吸收、提高,科技攻关取得重大突破,迅速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包钢人到此参观,也称“大开眼界”。进入21世纪,这个企业特钢出口占全国特殊钢行业同类产品的60%。现在,国家的一项“十五”攻关项目就落户于此。
  协同国家科研机构,高起点攻关,突破关键技术,形成核心竞争力,便成了江阴龙头企业的全新追求。
光纤生产关键技术,我国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还受到技术封锁,始终拿不到许可证。法尔胜光子有限公司瞄准市场需求,高位起跳承担国家科技重点攻关项目“光纤预制棒产业化技术开发”,并独创“MCVD+OVD”大规模生产光纤预制棒的混合工艺法,其产品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双良集团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围绕中央空调技术不断研究开发,获得专利41项,其中重大发明专利9项,并为国家起草行业标准。
  让关键技术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江阴人的追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江阴人的骄傲。每一次攻关,都为企业带来一片全新的市场,在一次次技术突破中,江阴的龙头企业脱颖而出。
  二看江阴:发展资金从哪里来?
  说到科技创新,人们必然要问:投入从何来?引进先进技术,研制新型产品,吸引优秀人才,哪一项都要资金投入。
  追寻江阴大企业发展的历程,追寻江阴经济增长的整体轨迹,可以看到:江阴人不仅善于积累资本,更善于聚集资本。他们一手聚海外投资者的钱,一手聚国内资本市场的钱,形成资本优势,带来高速增长。
  招商引资在江阴,是一场年年开幕的大戏。近5年来,江阴共吸引外资近30亿美元,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江阴人说,他们引进的是外资,消化的是技术,赢得的是市场和竞争能力。
  法尔胜集团总裁周建松将利用外资比喻为企业再次腾飞的翅膀。这家在1966年创办、以麻绳起家、借贷发展的集体企业,到90年代中期,如果再依靠旧模式发展,就可能失去生机。然而,引资,使他们找到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
  他们从“伸出一个手指”与全球行业老大比利时贝卡尔特集团合资开始,继而与日本新日铁公司合作,完成了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对亚洲市场的拓展。今天,在法尔胜旗下,已有21家合资企业,总资产2.8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超过了1.5亿美元。其产品也完成了从生产钢绳到生产光纤的飞跃。
  兴澄钢铁也是借合资与上市两步棋,起死回生,破茧腾飞。引资注入的不仅是资金,更是串串连动,它促进了企业体制、机制的改革,改变了员工的就业观、价值观,确立了竞争观、危机观。
  资本运作,带来聚变奇迹。敢想敢冒、善于变通办事的江阴人,对于如何进入国内的资本市场,也是心得独有。看这里的企业,真是一家一个高招。几年中,已有12家企业通过独家发起、捆绑上市、买壳上市、高科技企业通道等多种途径,顺利进入股市。
  12家上市企业,100多个大型企业集团,成为江阴工业“关键的少数”,支撑起了全市经济的大局。
  三看江阴:转变政府职能,如何处理好服务企业和引导企业的关系?
  如果说江阴人巧用科技创新、引进外资、资本运作三要素催生巨变,那么,政府在企业发展中起什么作用?又怎样起作用?江阴人的回答是,一手抓服务,一手抓引导。
  在江阴,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全力以赴为企业服务,已成为一个自然而然的行为。在周庄,镇党委书记告诉我们:企业围墙外的事,政府管好,一路绿灯。就是企业看上了镇政府的人才,也统统支持。但他们不管企业大门内的事。双良集团的人才80%来自全国各地。集团副总裁马福林说,他来的时候,双良还是个小企业,但凡双良要的人才,地方政府从落户、家属工作、孩子上学到住房等问题,一揽子解决。至于企业有什么攻关项目要国家有关部委立项或科研院所支持,只要需要,政府工作人员就全程陪同,“跑部前进”。
  然而,政府更加重要的,是制定发展战略,引导发展方向。
  江阴工业企业普遍重视科技创新,与政府的不懈的引导有关。早在1989年,江阴就开始实施“科技兴市”战略,并一届一届政府接着干。江阴市委、市政府感到:抓科技兴市,难点在于既要保持指导思想的连续性,又必须根据市场的变化和创新的需要,调整思路和策略。
  90年代中期,面对买方市场的形成,产业投资进入低潮,江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调优、调新、调高、调强”,即工艺装备调新、产品结构调优、技术含量调高、企业实力调强,引导企业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
  90年代末,世界范围内科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突出,江阴市委提出了“三强”的要求:企业强、产业强、区域创新能力强。他们按照不犹豫、不迷信、不争论的“三不”原则,在继续抓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向高新技术、新兴产业进军,围绕“一带(沿江国家新材料产业带)两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专业产业园)三化(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市场经营国际化)”进行产业布局。
  现在,江阴已形成了光电子通信材料、特种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复合材料、精细化工新材料和纺织新材料等五大高新技术产业群,使产品和产业结构有了新的调整。他们将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全面参与国际竞争。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