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军人的儿女情怀
第10版(政治·法律·社会)专栏:
哪一位父亲不疼爱自己的儿女?非典特殊时期,在一线医护人员家里,父爱变得那样的凝重——
一位老军人的儿女情怀
张献怀 雷永升 翟启运
4月27日一大早,杨宗发老两口像往常一样在解放军304医院大院散步。在大门口,碰到护理部主任,得知大女儿报名参加了抗非典医疗队,中午就要出发到小汤山。老两口一听,心里顿时一惊,急忙打电话让女儿马上回家。
杨宗发退休前是304医院的副院长,大女儿杨艳萍在304医院普外科当护士。4月25日,抽调医生护士紧急支援北京抗击非典的消息一传出,杨艳萍第一个报了名。她怕父母担心,没有告诉家里。
面对女儿,老杨半天没说话,想着孩子们一直跟着自己在青藏线,条件那么艰苦,现在回到北京成了家,有了工作,挺不容易的。现在,说上一线马上就要出发,心里着实不是滋味。可孩子是参加抗非典斗争,得支持和鼓励,于是老杨说:“国难当头,作为军人,你的选择是正确的。”
老杨从腰带上取下钥匙链,卸下指甲刀,递到女儿手里,深情地说,“注意剪指甲,别让指甲弄破了手套,保护好自己,我们等你平安回来。”
杨宗发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小女儿杨晓红在解放军309医院,儿子在解放军302医院,都是非典定点医院。当时,正是北京疫情的高发期,报纸、电视不断报道医生护士被感染的消息,老两口心里开始打鼓了,“大女儿上一线了,小女儿和儿子在干什么?”
其实,小女儿杨晓红早在10天前就已战斗在非典第一线了。为了不让年迈的父母为自己担心,她没有告诉父母。那段时间,北京地区疫情日益严重,晓红所在的医院收治非典的病区从最初的一个增加到三个。杨晓红再也坐不住了,向党支部递交了请战书。几经软磨硬泡,终于如愿地加入到医院第三批抗击非典的行列中。
女儿一个在小汤山,一个在非典病房,儿子在非典定点医院。三个孩子都在非典前线,做父母的怎么也放不下心。老伴连着几天几夜睡不着觉,一听到救护车响,就想自己的儿女,多年没有发作的美尼尔综合征又犯了。
老杨一面照顾、安慰老伴,一面随时通过手机短信鼓励和支持儿女们。
4月28日,大女儿到达小汤山的第二天,他给女儿发短信:思想重视,力戒恐慌,心理平衡,切莫忧伤,严密防护,措施得当,合理饮食,注意健康,相信自己,任何疾病全能抵抗。有一天,小女儿在电话中说,有的非典病人由于紧张、害怕,心情烦躁,不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老杨就又给小女儿发去短信:心情上要理解,服务上要热情,护理上要精心。
杨宗发这位老军人、老党员,把一位慈父对子女的爱,融入了儿女对国家、对民族的深爱之中。小女儿晓红被309医院党委批准一线入党。5月9日,她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宣誓: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为党旗增辉添彩。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