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感是内在驱动力——访篮球运动管理中心新任主任李元伟
第12版(体育)专栏:运动·人生
责任感是内在驱动力
——访篮球运动管理中心新任主任李元伟
本报记者 薛原
北京市崇文区体育馆路,这里是中国体育的“大脑”和“心脏”——国家体育总局大部分机构都设立于此。体育科研所坐落在路北的11号,路南的4号是篮球运动管理中心。6月18日,李元伟告别了他工作3年的科研所所长职位,穿过马路,正式来到篮管中心履新。
说是“履新”也不全对。“篮球实际上是我的老本行”,18日上午,在篮管中心办公室,李元伟对记者说。3年前,李元伟正是从篮管中心副主任之职调至体科所工作的。而更早以前,在他与篮球有关的生涯中,他曾是北京体育大学篮球教研室的一名老师。
“5月30日,总局党组正式通知我回篮管中心工作。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责任和挑战。”李元伟说。以他个人的经历,他对篮球的感情与了解毋庸多言。而这一次,能够来到篮管中心一把手任上,李元伟觉得,自己的优势,除了专业出身以外,他曾经在这里担任过两年多的副主任也是一条。
“高姿态退出,低姿态进入。”这是李元伟所秉持的工作信条。“刚来这里,还没怎么着呢就哇哩哇啦,我不这样做。”对于他在体科所工作的3年,李元伟言谈及此,倒不讳言一份欣慰与一些留恋:“以前科研所社会知名度很低。我去了之后,按照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精神,进行了机构调整,人员分流,转变机制,加大投入。现在看到了效益,也凝聚起人气。眼下科研所的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2004年底将通过四个国家部委的认定,确定为非赢利性科研机构。”“3年前,我们去科技部联系工作时,人家都不知道还有个体育科研所”,李元伟说,“从不认识到认识,再到接受。最后,体科所进入了科技部改革试点单位,得到了200万元试点经费。就是靠这笔经费,启动了所里的机制转变。”
在总局,科研所是知识分子扎堆的地方,管理工作相对“小众化”。而篮管中心,则要操持起一个大众聚焦的项目。“篮球在全国这么受关注,形势又好,大家的期望值也高。一定要搞上去,压力自然也很大”,李元伟说。
对待工作的态度,李元伟认为自己“有责任感,遇事不推诿。只要是我管的,一定第一个冲上去。”在北体工作了将近20年,除了教课以外,他还在外事、教务部门担任过领导,当副校长时还管过后勤。想起当年的一些经历,他说:“责任感是内在驱动力。”
说到工作方法,李元伟的平和务实,长于沟通在圈中也有口碑。17日下午,听说篮管中心与记者举行恳谈会,李元伟赶来参加。“这算是我回到中心的第一个会了”,他笑着说。“我能够听得进不同意见,特别是尖锐意见。”与记者们交流时,他就反复强调自己想听“哪怕是片面但深刻的意见”。几年前,他在担任篮管中心副主任时,曾处理过联赛中几桩棘手的事。“当年,因为四川队舞弊造成吉林和山东队受损失,当地球迷情绪很大。我去吉林和山东与球迷代表交流,面对面谈话,化解了球迷的怨气。”“奥神和前卫男篮合并风波,各俱乐部总经理曾提出联合罢赛。我去烟台和他们开会,批评了这种做法,也给他们分析了局面,如果一意孤行大家都不会受益。”
“对于中国篮球来说,球迷才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篮管中心不能把自己摆得高高在上。”说到这儿,李元伟声调略高:“正是球迷的热爱,篮球事业才有今天。作为中心工作人员,要提高认识,转变工作作风。”
因为是第一天正式上班,“还谈不上多少具体的想法,”李元伟说:“目前就是要尽快进入角色,开展调查研究。就我个人而言,打算先从宏观角度思考中国篮球的现状与发展,找到那些事关全局的主要问题。把这些理清楚。面对2008年奥运会,各个项目之间都有竞争。篮球虽然基础很好,但教练员水平、基层训练规范程度、女篮市场化、俱乐部建设等问题都值得重视。”
说起“进入角色”,记者发现,李元伟正穿着一件NBA新冠军马刺队的T恤衫。告别时,他笑着说:“等工作有进展,一些想法落实了,再和你们交流。”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