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版

夜宿喀尔巴阡山——乌克兰西部纪行之二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6-19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夜宿喀尔巴阡山——乌克兰西部纪行之二 第7版(国际) 专栏:通讯 夜宿喀尔巴阡山 ——乌克兰西部纪行之二 本报驻乌克兰记者 黄晓东   利沃夫市西南100'...

夜宿喀尔巴阡山——乌克兰西部纪行之二

第7版(国际)
专栏:通讯

夜宿喀尔巴阡山
——乌克兰西部纪行之二
本报驻乌克兰记者 黄晓东
  利沃夫市西南100余公里处,有一个地处喀尔巴阡山山脉腹地的小镇——斯拉夫西科。经旅行社介绍,我们一行6人住进了镇边一户农家。这是一个普通农家,也是一家家庭旅馆。在喀尔巴阡山附近,这种家庭式旅馆往往是当地人谋生的重要手段。
  我们的房东是一个四口之家。男主人斯捷潘是一位身高体胖的建筑工人,今年46岁。为支撑这个家,斯捷潘每年只有三五个月留在家中,其余大部分时间都要到莫斯科郊外去建别墅赚钱。女主人名叫娜佳,是位身材瘦削、干活利落的中年妇女。她大学毕业后曾当过护理师,现退休料理家务,并兼任家庭旅馆的厨师。斯捷潘夫妇有两个儿子,都在利沃夫大学学习,大儿子学建筑,小儿子是运动员,专修滑雪。可以看出,这两个孩子学业的选择跟眼前的这座大山密不可分。一个子承父业,搞建筑;另一个也许会成为喀尔巴阡山滑雪道上的一代骄子。
  斯捷潘家有三处房子,一处在镇里,另两处在山里。我们住的正是山中一座精致整洁的三层木制小楼。在这里投宿,真有种早已久违的回归自然之感。木屋的一层是厨房和餐厅。二层有四间客房,我们就被安排住在这里。三层包括两个房间,是主人的卧室和客厅。娜佳自豪地告诉我们,房子的设计、建筑、装修和雕刻均出自她丈夫之手。主人餐厅的风格极具山里人的韵味,一下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餐厅的一角是砖砌的壁炉,上面摆放着一幅印有中国古代女子的版画。壁炉的斜对面是张木制餐桌,餐桌正对面的墙上挂着一张毛皮。壁炉右侧是嵌在墙里的错落有致的小隔板,上面摆满了精致的木雕。
  时下的喀尔巴阡山正是一片林海,遍野绿色。山坡上,蜿蜒的滑雪道依然清晰可见。据主人介绍,喀尔巴阡山是乌克兰滑雪胜地,这里的冬季是最美的,那是一个银装素裹的沸腾世界,世界各地的人们纷纷慕名前来滑雪。冬天,斯捷潘家的生意也最红火,两座小楼常常客人爆满。斯捷潘的家庭旅馆价位很合理,在这里投宿,每人每天仅向主人交50格里夫纳(1美元合5.28格里夫纳)的住宿费和餐费,主人便会用地道的乌克兰餐招待客人。
  女主人娜佳非常开朗,与我们聊起了当地人的生活。她说,这里人均月收入仅160格里夫纳,而一般家庭每月的日常开支却达100美元左右。为了盖这两座房子,他们攒了16年的钱,没有用一分钱贷款。娜佳边说边拿出很多照片,上面有她的孩子、朋友和住宿的客人,还有一张她大学时代的照片。我们传看着这张老照片,并祝福这对夫妇。坐在一旁不善言辞的斯捷潘动情地抚摸着妻子的头,直冲着我们微笑。
  当晚,娜佳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乌克兰红菜汤、蔬菜沙拉、奶渣馅甜饺子、煎烤小牛肉,还有主人自制的苹果汁和紫黑浆果汁,一顿美味正宗的乌克兰餐。当我们快用完餐时,斯捷潘提来一瓶家酿伏特加,特意请我们这些远道的客人品尝。这酒的味道真有点像中国北京的二锅头。借着酒劲,斯捷潘打开了话匣子。他说,他的家庭旅馆设施目前还不健全,他正在筹建桑拿浴室、台球室和大储藏室,明年新年之前可望开张。斯捷潘接着介绍,在有生之年,他要让他的子孙继续这一事业,把生意越做越大。大家随即提议为主人美好的未来和此次难得的相聚干杯。在举杯时,我们注意到一个小小的细节,斯捷潘只用一个手指而非酒杯与妻子碰杯,我们有些纳闷。他解释道,按照乌克兰的风俗,夫妻之间不能碰杯,碰杯意味着决裂,生活从此将不再安宁。看来,正是因为各个民族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世界才会变得如此丰富多彩。
  娜佳最后告诉我们,她的小儿子是个中国迷,喜欢中国武术,结交了很多中国朋友。但遗憾的是我们没有见到这位中国迷。(本报基辅电)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