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版

打好全面基础更利于学生成才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6-19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打好全面基础更利于学生成才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名家特递(21) 打好全面基础更利于学生成才 黄祖洽   把专业划分绝对化,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人'...

打好全面基础更利于学生成才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
专栏:名家特递(21)

打好全面基础更利于学生成才
黄祖洽
  把专业划分绝对化,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十分不利
奠定全面的知识基础,有助于不同专业间的交流合作,更利于科学的创新
  黄祖洽,1924年10月出生于湖南长沙,理论物理和核物理学家。1950年清华大学理论物理硕士毕业后,从事原子核理论、反应堆理论及氢弹理论的研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同年到北京师范大学低能核物理研究所任教授兼所长,1984年后改兼名誉所长至今。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及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为社会培养健全的、适合需要的人才是教育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生产力不断提高,社会劳动的分工越来越细,对人才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政府和有志于办学的社会力量为了培养合格的人才,开办了不同层次和各种类型的学校,设立了许多科、系和不同专业。分专业学习本来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分工,无可非议。但学生参加工作后,有的仍然感觉用非所学;用人单位往往还感到有工作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做。这是为什么?
  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学校把专业和教学内容的区分绝对化,分得过早、过死、过细。例如:从高中或更早开始就规定学生按文、理科分班教学;到了大学又不合理地限制学生对文、理、工科课程的适当互选。这种教学方式有点像把学生当成工具来锻造,而不是当作人才来培养。本来,各专业间虽有具体学习对象和着重点的差别,却不能没有广泛的共同基础:文科基础教会学生语文、史地和社会知识,让他们懂得如何表达自己、与人交流、认识自己在时空中的位置和在社会中的责任,总之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和待人,提高人文修养;理科基础则有利于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使他们具有理性思维,掌握研究事物的科学方法。不管什么专业,没有这个共同基础,都会妨碍学生对本专业的深入研究和与不同专业的交流,降低他们文化修养的品位和适应新鲜事物的能力,使他们难以开创大局面和解决新问题。多年的实践表明,把专业区分绝对化,违背了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十分不利的。
  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研究。用科学方法研究人文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寻求它们的规律,这两大门学问分别叫做人文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简称文科或理科)。应用并发展文、理科知识来研究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学问则属于工科。培养人才中专业区分的绝对化,在相当程度上来源于对文、理科关系认识的片面和绝对化。事实上,人类本来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和自然实在是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体。这正是唯物论中物质统一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我国古代学者已经从哲学意义上认识到“天人合一”的道理。时至今日,随着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进步,人类与自然环境互相影响、息息相关的规律,已经越来越明显地被人们所认识。有识之士纷纷大声疾呼,人类必须和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学术界就文、理科的关系进行了不少讨论。例如,《科学时报》2003年4月2日第四版就报道了有关学者对这一问题的见解,说明“伴随着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一个共识日渐清晰:丧失了人文精神,科技的发展并不能带来人类的福祉;但一个科学精神尚不能深入人心的民族,也不可能有发达的人文”。
  可见,为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健全的、高素质的人才,按照认识的客观规律,在9年义务教育阶段就应当注意对学生们进行兼顾文、理科的全面基础教育;即使他们以后就从事专业劳动,也会具有比较开阔的眼界和兼容的素质。在高等教育阶段,允许甚至提倡文、理、工科课程的适当互选,也是有益无害的。事实证明,全面基础的奠定不但有利于本专业的深入,而且可以提供必要的共同语言和共识,便于不同专业间的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和相互合作,促进新概念的产生和交叉学科的出现,培养出更高层次的人才。例如,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曾说,他年轻时对《孟子》的学习使他一生受益匪浅。我自己也感到,小时候阅读的文、史类书籍和就读于西南联大时选修的文科课程,深刻地影响了我以后的做人和治学。另一方面,有个哲学家朋友曾告诉我,他大学时听过的数学和物理课程对他深入研究某些近代哲学思潮很有帮助。不少学物理出身的人转到金融领域工作后,做出了出色的成绩,像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麦克法登就是物理学学士出身。
  也许有人会用一些反例来说明,偏科、专攻也能造就某些杰出“天才”。我不反对有这样的例证:确有少数人,由于先天的独特禀赋或后天家庭环境的熏陶和难得的机遇,从小就对某些方面有特殊的爱好,表现出优异的才能。对于他们的兴趣和选择,教育者当然应该爱护和尊重,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发展条件和宽松环境。不过,这样的人毕竟只是少数。即使对于少数,善意引导(而不是强迫)他们关心更广大的世界和知识领域,帮助他们开阔眼界,也是有益的。对大多数人来说,打好全面基础,在全面基础上进行专业深造,是十分有利于提高人才素质培养的。(附图片)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