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版

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的当代拓展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6-19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的当代拓展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十六大报告 贯彻十六大精神 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的当代拓展   主要观点 突出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

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的当代拓展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十六大报告 贯彻十六大精神

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的当代拓展
  主要观点
突出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的地位,突出上层建筑中先进文化对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特别是社会生产力的反作用,强调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根本目的是代表历史前进主体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科学运用与创新。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基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了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意义,强调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特色和重大贡献,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最新进展。
  十六大报告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灵魂和主线,强调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伟大的时代必然产生适合那个时代要求的哲学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典范。深入领会和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要善于从哲学的高度深刻理解其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牢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唯物史观的科学运用与创新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就唯物史观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这个精辟论断,科学地分析了人类社会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所形成的基本的社会结构形式。这个结构形式是: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由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经济基础;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中的政治、法律制度;上层建筑中与一定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对于这样一个基本的社会结构形式,从社会的基本矛盾分析,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从社会生产生活内容构成来看,就是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及其统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础上的科学论断,完全符合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反映了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全部内容和要求。只有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高度来理解和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理解其所依据的唯物史观的哲学思想基础,才能全面、科学、深入地把握其丰富内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新发展。“三个代表”是在内涵上密切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其中,“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性和决定性的。马克思主义最重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仅把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最终决定作用这个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作了明确的定位,而且对怎样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把握生产力的发展、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外部因素和条件作了深刻揭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为立足点和出发点,通过不断调整和改革影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的体制性障碍,为先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开辟道路。突出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的地位,是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鲜明地提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突出了上层建筑中先进文化即先进意识形态和精神力量对于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特别是社会生产力的反作用。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论断,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也是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运用于以信息和知识经济为特征的人类社会新时代的创造性发展。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根本目的,是代表历史前进主体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政党、阶级和群众的关系上深刻揭示党的性质和宗旨,鲜明地提出党必须“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树立起党同群众关系的旗帜。我们党是执政党,能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党的执政地位,也关系社会主义政权的前途命运。这既是最大的政治,也是唯物史观应用于执政党建设上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最新成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重要特色和重大贡献,就是它深刻把握了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最新进展。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认为,任何政党都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组织。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因此,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了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意义,强调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这是新的历史条件对党提出的根本要求。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是讲的一般生产力,而是特别强调先进生产力。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纵向看,总是先进生产力替代落后生产力,这是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之所以成为社会前进的推动力量,从根本上说,就在于它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代表先进生产力及其发展要求,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取得政权之前势所必然,在取得革命胜利、执掌政权之后就更加重要、更加突出。保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集中体现在能否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上。
  文化是一面旗帜,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当今世界,各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成败得失,越来越取决于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能力,取决于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取决于民族凝聚力。一个民族不大力建设先进文化,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没有创造力和凝聚力,就不可能有强大的精神支柱,不可能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先进文化在本质上是代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趋势的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共产党人的一面旗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面旗帜,也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必然要求。
  鲜明地提出我们党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一大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社会空前发展和进步,同时也出现了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从社会多样化的基础出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社会阶层的变化作出了科学判断,明确提出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强调要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个论断为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更广泛地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更有力地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丰富与发展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政党,“他们不提出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群关系的基本观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基本思想,结合新的时代特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十六大报告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灵魂和主线,根据经济社会的新变化,对执政党和群众的关系作了深刻的阐述。
  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执政为民,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所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这是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发生严重曲折和我们党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从党执政的高度提出的党群关系的新观点。
  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十六大报告还强调,要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利益的碰撞、磨擦是不可避免的,妥善处理和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至关重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和内部矛盾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调节。所以,我们党制定和贯彻各项方针政策,基本着眼点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为了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十六大提出要理顺分配关系,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人民群众的利益,不仅表现在经济利益上,而且表现在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的多方面权利和需求上。说到底,“三个代表”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因此,十六大明确要求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目标。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全面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不断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要,全面实现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这就是我们党人民利益至上价值观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要体现。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