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春沙尘未“迷”人 生态治理莫松劲
第5版(视点新闻)专栏:专访
今春沙尘未“迷”人 生态治理莫松劲
本报记者 刘毅
今年以来,我国竟未发生过一次大范围扬沙或沙尘暴天气过程,成为10多年来沙尘天气最少的年份;北京则自1997年以来首次未受其袭击。对此,中国气象局气候评价与应用服务室主任张强说——
总体来看,与过去4年相比,今年沙尘范围和日数明显偏少,而初春(3月份)我国北方没有出现沙尘天气过程是近年所没有过的;世人关注的北京也没有出现过沙尘天气
记者:入春以来我国沙尘天气的总体情况如何?
张强:今年春季我国北方地区从3月1日到5月8日,共出现了7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仅有2次为沙尘暴天气过程。可以说,今春我国沙尘天气的频次、日数、强度和影响范围都明显偏少、偏小。3月份我国北方没有出现沙尘天气过程,是近年所未有过的。此外,北京今春没有出现过沙尘天气也是历史罕见。这种天气与过去4年和上世纪90年代以来相比均是偏少年份。据中国气象局统计,在今春出现的7次沙尘天气中,4月8日至11日出现的沙尘暴天气过程是强度最强、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至少使近3000万人、430万公顷耕地及5900多万公顷草地受影响。5月份出现了3次扬沙天气过程,主要发生在新疆、内蒙古和东北地区。
今春沙尘天气范围和日数比较少的主要原因是“天公作美”,2002年西北地区降水量偏多,植被长势较好,北方大部地区去冬今春降水量偏多,冷空气势力弱等四方面原因
记者:今年春天沙尘天气范围和日数都比较少,主要原因是什么?
张强:我认为,主要有如下原因:首先,2002年西北地区降水量偏多,植被长势较好,抑制了沙尘天气的形成。1999年—2001年我国北方大部降水量连续3年偏少,2002年北方少雨程度有所减轻,西北地区降水量普遍较常年偏多;其次,北方大部地区去冬今春降水量偏多,内蒙古等地地表积雪覆盖面积大。频繁的雨雪使得绝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明显偏多,北方地区的土壤墒情是近几年来最好的年份。沙尘源地区地表比较湿润,对抑制沙尘天气非常有利。冬季,内蒙古、宁夏、甘肃的部分沙尘多发区长期被积雪覆盖,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沙尘天气的形成;第三,大风和强冷空气入侵次数减少,也是春季沙尘天气日数少、范围小、强度弱的重要原因之一;第四,解冻期地表墒情好、植被长势好,地表物理特性有所改善。初春(3月上旬—中旬)西北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使地表冻土层解冻推迟。3月下旬,气温迅速升高,北方大部地区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3—6℃。由于土壤墒情较好,植被长势好,裸露沙地减少,同样抑制了沙尘天气发生。
不管目前沙尘天气是多还是少,生态建设仍需加强。只有我国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了根本改善,沙尘天气才会越来越少“光顾”
记者:您所谈的几个因素都与气象条件有关,那么如何看待生态建设的作用?
张强:对,简单点说就是“天公作美”。北方今春沙尘天气明显少于常年,林业等部门近年来推进生态建设,地表植被覆盖率提高,不利于风吹沙起。
4月中旬以来,包括北京在内的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的花草树木迅速返青,地表植被覆盖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抑制沙尘暴发生的作用。但这一切都不能表明北方沙尘源地生态环境有了根本性改善。不管沙尘天气是多还是少,生态建设的弦仍旧不能放松。只有我国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了根本改善,沙尘天气才会越来越少“光顾”。
链接
今年3月1日起,我国气象部门启动了新的统一的沙尘暴天气标准。“风云一号”卫星能够密切监视沙尘暴的一举一动,提前3—5天发出“沙尘暴警报”。国家环保总局沙尘暴项目组专家研究分析认为,受全球变暖、部分地区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草地退化等影响,未来几年,我国沙尘暴的频次和强度仍呈增加趋势。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