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版

两个欧洲——伊拉克战后的欧洲内部关系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6-17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两个欧洲——伊拉克战后的欧洲内部关系 第7版(国际) 专栏:环球大视野 两个欧洲 ——伊拉克战后的欧洲内部关系 本报驻德国记者 江建国   伊拉克战争'...

两个欧洲——伊拉克战后的欧洲内部关系

第7版(国际)
专栏:环球大视野

两个欧洲
——伊拉克战后的欧洲内部关系
本报驻德国记者 江建国
  伊拉克战争基本结束已经两个月了。在此期间,尽管美国总统布什、国务卿鲍威尔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先后访问了欧洲,但美国同德国、法国这两个主要的欧盟国家的关系没有实质性改善。在欧洲内部,德国、法国、比利时和卢森堡四国防务会议的召开和波兰被美国授权领导一支部署在伊拉克北部的稳定部队的事实表明,欧洲国家在共同防务和外交政策领域非但没有进展,相反,两个欧洲的轮廓正在显现。而在这当中,几个重要的欧洲国家的影响和地位也在发生变化。
  最为突出的是波兰地位出人意料地提高。由于波兰派出数百人的特种部队参加了美英联军在伊拉克的战争,战后得到美国特殊的待遇,享有领导一支稳定部队的大权。据6月12日波兰国防部长在北约国防部长会晤时宣布,这支由一位波兰将军指挥的多国部队将包括8000人,其中波兰派出2300人,乌克兰派出1700人,西班牙派出1100人,保加利亚、立陶宛、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也将派出部队参与。5月21日,北约应波兰请求作出决议,同意利用北约的军事指挥设施从侦察和通信方面予以协助。
  在同样从政治上对美国对伊战争表示支持的国家中,美国惟独挑选了波兰承担如此重任,不仅仅是因为波兰派员参战表示了对美国的“忠诚”而美国现在予以回报,事实上它正是美国对欧洲外交重点变化的一个鲜明的体现。6月初,美国总统布什的欧洲之行中,波兰不仅是第一站,而且他选择波兰的克拉科夫作为他此行发表演说的地点。而在埃维昂的八国首脑会议上,布什停留的时间只有24小时,而且提前离会。一亲一疏,对照鲜明。6月11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德国南部参加军事培训中心的庆祝活动时,再次重申他的“老欧洲”和“新欧洲”论点。他说,分界线的确定不是按照地理和历史边界划分的,而是依照对“大西洋共同体”的态度确定。拉姆斯菲尔德称赞波兰和罗马尼亚,认为北约新盟友为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决不是“小伙伴”。如果回顾一下近几年的波美关系发展,人们不难看出,通过与美国建立特殊关系,波兰一方面着眼于它的安全,另一方面要通过这种关系提高它在欧洲和国际上的发言权和地位。正如德国的《法兰克福汇报》在一篇报道中所说,波兰等中东欧国家一面从欧盟拿钱,一面却从一开始就在政治上抛弃了它,从而成为西欧、尤其是法国和德国的“一个不舒服的伙伴”。
  问题在于,像波兰这样的思想广泛存在于中东欧国家之中。如果开列一份在伊拉克战争中站在美国一边的国家名单,几乎包括了全部中东欧国家。它们对欧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没有兴趣的基本倾向,非常鲜明地体现在捷克新任总统瓦茨拉夫·克劳斯的一次谈话中。不久前,他在对《法兰克福汇报》发表的谈话中直言不讳地说:“我不需要什么欧洲的外交政策。这比其他一切都更危险。我们不需要政策的一致化,而是在外交政策中需要思想的多样性。”
  问题还在于,欧盟的资深成员中,像英国这样重要的国家实际上并不赞成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至少在目前认为它既无必要,也不可能。在外交行动中,英国竭力避免牵连到类似的行动中去。例如,在4月29日布鲁塞尔的四国防务会议前夕,德国出于洗刷这次会议的反美色彩的用心,曾邀请英国与会,被英国婉言谢绝,尽管此前德国方面曾向英国外交大臣斯特劳保证,这次会议决不会做出任何英国不可接受的决议。布莱尔首相在4月28日对《金融时报》的谈话,应该说是一篇英国对未来国际秩序的宣言。布莱尔从根本上反对法国和德国的多极世界构想,认为法国设想的大西洋两岸关系中的两极局面“是危险的”,会导致冷战中两极互为对手的局面以另一种形式再现。5月21日,英国的欧洲事务大臣德尼斯·麦克谢恩在对《柏林日报》发表的谈话中明确说,欧洲各国政府将不会放弃它们自己的外交政策,“一个统一的欧洲外交政策在目前是不可能的”。在欧盟几个大国中,对世界格局的前景的设想如此大相径庭,对共同外交政策的意愿差距如此之大,共同外交政策不可能在目前出现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法国和英国各打出一面大旗,欧洲其他国家分别站在这两面大旗之下。这两国是目前两个欧洲实际上的领袖。
  如果同历史上类似的争论相比较,人们会发现,目前发生的两个营垒相对立的局面,正是西德在20世纪60年代“大西洋派”和“戴高乐派”争论的延续和发展。如果说这种争论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那就是德国地位的变化。在冷战时期的法美之争中,德国是个地位优越的调解人。现在由于它站在法国一边,丧失了调解人的地位。正如德国的一位学者所分析的那样,目前及将来德国在欧洲安全、防务方面的重大政策问题上“充其量只能发挥补充性的作用”。
  6月13日,欧洲制宪会议经过长达一年半的争论,终于通过了欧洲宪法草案,其中最为突出的成果是把多数表决制从目前的四十余项扩大到七十项,但惟独外交政策被排除在外。换言之,欧盟的“共同外交安全政策”在可预见的将来仍然是各国自行其是的领域。《柏林日报》的报道说,这是一个痛苦、然而又是对政治现实作出的“诚实的妥协”。由此观之,两个欧洲的局面将会长期存在下去。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