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发展写新篇
第1版(要闻)专栏:
协调发展写新篇
本报评论员
6月16日,三峡工程双线五级船闸试通航。两艘客轮和五艘货轮双向对开,逐级走完闸室,顺利进入长江航道。三峡水库正式蓄水,永久船闸试通航,标志着三峡工程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这是广大三峡建设者艰苦奋斗、库区移民群众甘于奉献的结果,也是全国人民和社会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目前,大坝首批发电机组正在紧张的调试之中。随着工程的进展,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水电枢纽将日益显现其巨大的综合效益,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起到重大促进作用。
三峡工程是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伟大壮举。三峡工程全部建成后,可蓄水393亿立方米,防御千年一遇的大洪水;库区将形成600多公里长的航道,通航能力大大增强,万吨船队可直达重庆;大坝两侧安装的26台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820万千瓦,三峡地区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充分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坚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们在反复实践中得到的宝贵经验。一个规模空前的跨世纪工程,更要统筹全局,放眼长远,科学规划,更要考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更要顾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既要造福当代,又要泽被子孙。可以说,三峡工程是贯彻这一指导思想的典范。
回顾三峡工程的建设历程,从论证到立项,从设计到施工,始终围绕着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仅要防洪、通航、发电、发展旅游业,也要大力发展库区经济,不仅要给长江中下游人民提供防洪安全保障,也要给库区人民和搬迁移民带来福祉,同时要保护流域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三峡工程的推进,开发性移民方针的实施,全国对口支援三峡移民工作的开展,库区生态环境和三峡文物保护工作的加强,都在扎扎实实地为实现三峡工程的宏伟目标而努力。
到三峡工程最后完成还有6年时间,我们一定要继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动摇,确保工程建设与库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进一步做好库区移民的安置工作,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切实关心库区群众的实际利益,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努力使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高度重视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和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加强库区地质勘察和监测工作,排除地质安全隐患。彻底清理、堵截污染源头,防止新污染源的产生。大力植树造林,加强综合治理,不断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确保库区和整个长江流域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广大三峡建设者继续努力,再接再厉,以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一定能够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三峡建设任务。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