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版

孙学川:痴迷“数字化”体能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2-15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孙学川:痴迷“数字化”体能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演兵场   他首次提出“数字化体能训练”概念,创建我国第一个运动时间生物学实验室,研制出我国第一台'...

孙学川:痴迷“数字化”体能

第10版(当代军事)
专栏:演兵场

  他首次提出“数字化体能训练”概念,创建我国第一个运动时间生物学实验室,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绳索斜拉式电动抗晕船实验平台”,主持完成16项重大课题研究,实现了总参谋部“海上问题陆上解决,高原问题平原研究”的战略构想——
孙学川:痴迷“数字化”体能
孙现富
  对于解放军军事体能训练研究中心主任孙学川(图中右一)来说,至今也不会忘记第一次到部队调研时的情景:
  一些官兵在走、跑、攀、爬等16项体能训练中考核全优,却在抗眩晕测试中有50%的战士不合格;
  一个堪称“铁脚板”的步兵团,出色完成千里拉练任务后,却在连续十几个小时车拉、舰载、空运的远程机动考核中,有29%的人员被写入“非战斗减员”名册;
  一个个陆地上的“小老虎”,拉到雪域高原和波涛汹涌的舰艇上,很长时间都不能适应特殊环境的训练。
  “要想谋‘打赢’,就必须有高质量的体能,体能就是战斗力。”孙学川的调研报告得到了总部的认同和支持。
  为了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孙学川付出了很多。有一次,为了对战士的身体状况和心肺功能状态进行24小时跟踪监测,他独自一人携带几十公斤重的仪器设备跟随部队,走高原,上海岛,与战士一起冲锋搏杀,一起参加实战演习,他根据人体机能的适应规律,运用军事体育医学的基本原理和生物学研究,建立了用于调节训练强度和密度的教学模式,把体能训练的强度和密度科学搭配,穿插于军体课程中。经过5年1000余人次的反复实践,单科训练时间平均缩短了25%,训练损伤减少71%,训练成绩却提高了32.8%。在一次野营拉练中,学员们根据他的科学指导,轻轻松松走完了1000多公里的行军路程,并创造了连续高强度行军20小时、全副武装奔袭100公里无一人身体严重不适和疲劳损伤的佳绩,用成果证实了体能就是战斗力的事实。他为此编写的《体能训练与考核纲目》,也经总部批准颁发全军实施,成为指导、规范全军体能训练的规范性文件和教材。
  渡海抗眩晕和高原抗缺氧是世界公认的研究难题。特别是渡海抗眩晕,长期困扰着部队的军事训练。据统计,部队晕船率在60%以上,严重影响了战斗力。
  “谁攻克了这一难题,就抢占了‘打赢’制高点。”
  为此,孙学川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渡海抗眩晕课题研究中,深入边海防调研,夜以继日地撰写研究报告,仅反复修改报告用过的底稿摞起来就有一人多高。
  有一次,他与试验小分队到海上进行渡海抗眩晕试验。出海前,他严重感冒发高烧,身体特别虚弱。加上海面风大浪急,没两天他就倒下了。同事们劝他在休息室指挥,可他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每天仍然坚持上甲板,有几次实在坚持不住,他就把自己捆绑在甲板的桅杆上,跪在地上进行数据测试和分析。就是这样,他硬是在海上坚持了半个多月。当他被战友们扶到家里时,已经没有了站的力气。妻子哭着问他:你这样拼命值不值?他说:值,我40岁参军就是想为“打赢”做些事情,哪怕把命搭上!(附图片)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