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中文热”经久不衰
第7版(国际)专栏:通往中国的“汉语桥”
埃及“中文热”经久不衰
本报驻埃及记者 徐平
6月12日,气温超过了46摄氏度,然而在埃及开罗艾因·夏姆斯大学,第二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埃及赛区的预赛仍进行得如火如荼。
几百名来宾挤满了会场,许多人不得不靠墙站在后面。埃及高教部和艾因·夏姆斯大学的负责人及中国驻埃使馆官员等也来观看预赛。预赛产生的两名优胜者将参加在中国上海和北京举行的第二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复赛。
埃及是阿拉伯世界乃至整个非洲开展汉语教学历史最久、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国家。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则是埃及培养汉语人才的主要基地。该校1958年开设汉语专业,现已发展成拥有500多名本科生的汉语系,不仅有了本国的汉语师资队伍,而且还能培养汉语硕士和博士。中国教育部和驻开罗使馆对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一直提供多种帮助:赠送教材、选派汉语教授、赠送图书及音像制品、资助赴华留学生和进修生等。在双方努力下,一大批掌握中文、了解中国的埃及汉语人才,已经活跃在中埃友好交往的舞台上。
1999年在北京举行的“99国际大专辩论赛”上,艾因·夏姆斯大学代表队夺得了非汉语国家组的冠军,娜佳同学荣获“最佳辩手”的荣誉称号。在去年举行的首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中,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研究生英琪同学又荣获大赛三等奖。当中国准备今年举办第二届“汉语桥”中文比赛的消息传来,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师生热情高涨。到中国上海和北京参加比赛,不仅可让他们有机会圆中国之梦,而且还能与30多个国家的参赛大学生较量,展示本校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鉴于赴华参赛名额只有两个,埃及地区预赛就必不可少。预赛从策划到筹备,得到中国使馆教育处的指导和帮助,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则倾力承办。
今天参加预赛的共有9人,均由本人报名和老师推荐。参赛者必须过三关:自由命题中文演讲、即席中文演讲以及运用中文的才艺表演。当两名一等奖获得者走上奖台领奖并荣获赴中国参加复赛资格时,全场爆发出长时间的欢呼声。
目前,学习中文、到中国留学以及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热潮在世界各地兴起。埃及报考中文系的学生和希望开设中文专业的大学也在增多。埃及驻华使馆已有了懂中文的外交官,《金字塔报》的首任驻京记者就是中文专业毕业生,在埃及的中资企业也早就有了中文系毕业的埃及雇员。可以肯定,随着两国关系的不断加强,埃及的汉语教育必将更加发展。(本报开罗电)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