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路 新举措——北京宣武区军民双拥工作纪实
第8版(国内政治专页)专栏:
新思路 新举措
——北京宣武区军民双拥工作纪实
王延军 袁华
宣武区是首都北京中心城区之一,有着优良的双拥共建传统。近年来,宣武军民与时俱进,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军民共建活动的新途径,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使军民共建活动向深层次、多领域健康发展,连续四届被北京市委、市政府、卫戍区评为“北京市双拥模范区”。
跨区共建——爱心无限
“宣武区面积小,驻区部队也相对较少,双拥共建工作不能因此降低标准,必须丰富内容,拓宽领域,服务于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和军队建设的大局。”这是区委、区政府“一班人”的共同心声。
宣武区广外街道,是跨区共建的发祥地。9年前,这个街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率先走出了跨区拥军的新路子。他们与驻丰台武警某部建立了共建对子,每逢节日,街道都要组织社区居委会主任、居民代表带着慰问品与战士们一起包饺子、挂灯笼,举办“百名新兵逛京城”等活动。广外街道的这一做法,得到了宣武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和鼓励。区委书记唐大生说:“双拥工作不仅要动真情、办实事,还要确立新思路,谋求大发展。”为解决好驻清河武警某支队随军家属就业难的问题,区政府出资并协调有关部门在该支队驻地开设了国华商场拥军分店,使驻地部队家属就业难的问题迎刃而解。到2002年年底,驻区部队和跨区共建部队的子女入学、家属就业全部实现了100%。
在广外街道双拥办公室里,墙上整齐有序地挂满了部队送来的各种锦旗,四周是近期双拥共建活动剪影板报,桌子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22本近1800张照片的双拥共建活动相册。翻看这些双拥相册,你会被这一幅幅军民鱼水深情的画面所感染。如今,广外街道的这一做法在全区得到肯定和推广,牛街、天桥等街道也根据自身的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跨区拥军活动。
喜结军亲——鱼水情深
宣武区委、区政府一直把双拥共建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军地领导共同筹划、亲自参加、亲自检查。区四套班子领导与驻区部队“结亲”,建立责任联系点,经常走访看望,现场解决部队官兵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2001年他们在100个处级单位中开展了“百名领导干部结军亲”活动,这些单位的党政主要领导每人与一个优抚对象结亲,平时电话联系,节假日走访慰问,解难题、办实事、送温暖。
牛街社区住着一位叫孙玉兰的复员老军人,老两口都已90多岁,身边无儿无女,实际困难很多。牛街街道工委书记陆惠民知道后,主动找到孙玉兰与老两口结“军亲”。去年元旦,孙玉兰老人突患脑血栓,陆书记得知情况后,一边往老人家
赶,一边与回民医院取得了联系,直到老人住院手续办妥后才离去。第二天一大早,陆书记又带着慰问品赶到医院去看望老人,向医务人员询问老人的病情,代表办事处给老人送去了2万元治疗费,并叮嘱医务人员老人有什么问题都要及时同他联系,在他和医务人员的精心照料下,孙玉兰老人的病情很快稳定住了。去年4月初,孙玉兰老人病情加重,弥留之际,老人嘴里不停地念叨着陆书记的名字。老人去世后,陆惠民又像亲人一样帮助老人的家人跑前跑后料理后事。
全区8个街道为使“军亲”们联系方便,特意为每一位“结亲”对象制作了联系卡。平常,区领导们虽然工作都很忙,但是对“军亲”们总是想在心上,挂在嘴上,打个电话或上门嘘寒问暖,这都是他们的常事。每逢过年过节,“结亲”领导都要深入到优抚对象家中,为他们送去米、面、油、水果等慰问品和慰问金,也为“亲人”们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地方拥军优属动真情、办实事,部队拥政爱民,视人民为亲人,把驻地当故乡,为地方两个文明建设做贡献。两年来,驻区部队和跨区共建部队共出动官兵数万人次,出动各种车辆497辆次,绿化植树5万余株,种植草坪3000多平方米,美化绿化23000平方米,并积极参加抢险救灾、扶贫济困、维护社会治安等工作,成为地方两个文明建设的一支生力军。此外,部队还帮助全区78所中小学成立了少年军校,捐款捐书、购置国防教育光盘,建立国防教育书架。以“双三好”为载体,双拥共建工作实、成果大,广外、牛街、天桥街道和共建部队被中宣部、总政治部等命名为“全国军(警)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和“首都军(警)民共建先进单位。”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