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的水环境牵动亿万国人心,伴随着滔滔江水的轰鸣,人们重复着这样的心愿——让高峡平湖漾碧波
第14版(人与自然)专栏:关注
三峡水库的水环境牵动亿万国人心,伴随着滔滔江水的轰鸣,人们重复着这样的心愿——
让高峡平湖漾碧波
本报记者 赵永新
蓄水未动监测先行 千里江面清捞垃圾
今年的6月1日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三峡水库在这一天开始下闸蓄水,“高峡出平湖”这一中国人的跨世纪梦想即将变为现实。而在此之前,为确保三峡水质不受蓄水影响,一些鲜为人知的工作已悄然展开——
5月25日,分布在重庆至水库坝前长江干流上的8个水质监测点开始工作,重庆市和湖北省环保部门的监测人员全天候工作,从溶解氧、高锰酸盐、氨氮、总磷等8个方面进行监测。监测结果每天一次上报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由这里的专家进行汇总、分析,再上报给国家环保总局,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在我国的水库建设史上是第一次;
5月31日,国家环保总局向重庆、湖北、四川、贵州和云南等5省市环保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他们加强监督,加大水质监测力度,实施污染预警和应急措施,确保三峡蓄水期间水质安全和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
6月1日上午10时,三峡水库开始下闸蓄水。与此同时,在水库上游的巫山县,早就严阵以待的“百船捞漂”行动也随之展开,大小船只在江面上巡游,打捞从上游汇集下来的枯枝杂草和生活垃圾等漂浮物;岸边的工作人员把打捞上来的漂浮物分类后装上汽车,再运到175米以上的垃圾填埋场。为确保万无一失,县环保局和建委公开了夜间应急处置电话,有关人员的手机24小时开机;漂浮物骤增时,县委书记王爱祖、县长黄明登上轮船,也加入到捞漂的队伍;
在距离库坝400多公里的重庆,市“四大班子”的一把手与各界人士一道,到朝天门码头对岸的江边清理垃圾,拉开了全市“清洁母亲河”活动的序幕。市委书记黄镇东和市长王鸿举挽起裤脚,俯身捡拾垃圾……
有备方能无患。来自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最新消息显示:除粪大肠杆菌超标外,蓄水后其它指标保持平稳。
未雨绸缪科研启动 厉兵秣马削减污染
自三峡水库规划之日起,水污染防治问题就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有关专家学者更是未雨绸缪,积极建言献策。伴随着三峡工程的上马,有关水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也相继启动——
三峡建设委员会委托有关科研单位,对三峡库区的水环境容量等有关问题进行调研;
科技部出资100万元,把“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列为“十五”攻关课题,由中国环科院具体负责;由国家环保总局牵头、中国环科院承担的《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也于2001年完成……
科学的研究产生了科学的决策。2001年8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任组长。国务院决定,从2001年到2010年,投入近400亿元巨资治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的水污染。
同年11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编制的《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2001年—2010年)》,防治目标明确清晰:到2003年(三峡工程二期蓄水)前,完成135米水位以下库底垃圾清理任务,完成库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建设,并保证投入运行;到2005年,库区及其上游主要控制断面水质基本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到2010年,库区及其上游主要控制断面水质整体上基本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库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规划》被批复以后,有关部委马上组织实施,重庆、湖北等有关省市克服资金短缺等困难,争分夺秒地上马治理工程,各防治项目取得了积极进展:库区两岸应在2003年建成的28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有20座建成运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9万吨/日;新建的20座城镇垃圾处理厂中有18座投入运营,其余2座也将在年内建成运营;库底固体废物清理按期完成,共完成清理总量479.3万吨,清运出库的固体废物基本得到妥善处理;库区工业污染防治艰难挺进,到3月底库区共关停、破产398家,重组搬迁330家工业企业,预计可削减化学需氧量排放1.5万吨/年……
水污染综合防治工作使库区的污染物排放量得到大幅削减,三峡水库得以如期蓄水。
再接再厉迎难而上 放眼长远及早筹谋
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工作尽管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治理任务仍很艰巨,形势不容乐观。国家环保总局负责人指出,有些建设项目没有完全按照规划要求完成任务,工业污染和船舶污染治理进展还比较缓慢,有关省市急需加大治理力度,再接再厉,确保水污染防治项目按期完成。特别是重庆主城区唐家沱、鸡冠石两座污水处理厂,占库区污水处理总能力的57%,务必尽早建成运营。与此同时,上游地区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工作也应及早展开,再不能“临时抱佛脚”。
重庆市有关部门则建议:国家从三峡工程发电收入中提取适当比例,建立稳定的库区生态环境补偿基金,支持次级河流的综合整治;加大对重庆的扶持力度,支持该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治理工业污染源、畜禽水产养殖污染及小城镇生活污染……
有关专家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站长万本太提出,水质监测是一切决策和科研的出发点,必须加快库区、影响区和上游区主要国控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和水污染应急监测系统的建设,以便及时掌握库区水质情况,为水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原中国环科院总工、副院长夏青提醒说,在注意近期局部水污染问题的同时,必须及早防范中长期的营养富集和远期的泥沙淤积问题。工业大市重庆和农业大省四川今后的经济建设必须服从于三峡水库水环境保护的大局,下决心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绿色工业,把污染控制在最低限度内。他还特别强调了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协作,建立三峡库区生态观测系统,记录、积累有关资料,提出相应对策。(附图片)
随着三峡大坝蓄水工作的顺利进行,高峡平湖奇观初显,拥有崭新人文和自然景观的新三峡即将凸现。(新华社记者 郝同前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