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何找不到“韩信”——浅谈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选任
第9版(学术动态)专栏:观点
“刘邦”为何找不到“韩信”
——浅谈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选任
兰国锋 孙晓路
司马光云:“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这充分表明了良将贤臣的重要作用和巨大价值。基于这种认识,如今的企业老板们便到处寻找像韩信那样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大将军,结果却总是良将难求,心愿难偿。什么原因呢?是韩信太少,还是没有发现找韩信的诀窍呢?答案应是后者。
古今“韩信”多得是,能否识人是关键。胸有百万雄兵的韩信,先是见弃于项羽,后又不被刘邦重用,幸被独具慧眼的萧何发现并力荐成功,才协助刘邦开创了汉朝基业。春秋战国时期,因礼贤下士而闻名天下的平原君赵胜,在秦军大兵压境围攻赵都邯郸时,因凑不齐20名前去请求楚国出兵救援的随员而着急,毛遂大胆上前自荐并立了大功。事后,平原君深感识人不易。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不是没有“韩信”可用,关键是能否真正识别人才并推行正确的用人政策。邓小平同志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还有许多“真正的人才没有很好地发现”。一些企业在选拔经营管理者时,存在着重上轻下、重外轻内、重洋轻土的现象,忽视从企业内部或基层去发现、培养、重用那些有发展潜力和创新精神的年轻人,这不能不说是阻碍青年才俊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
门槛过高不足取,不拘一格贤自来。很多企业的招聘广告列出了类似下面的要求:应聘中高层职位的人才必须有5—10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年龄在30—45岁之间,最低本科学历等。殊不知,这像一道无形的大门,把许多可塑性强、潜质颇佳的人才挡在了企业之外。被誉为管理奇才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任总裁杰克·韦尔奇以不拘一格选任人才而闻名,如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财务执行官丹尼斯·达默曼就是从基层直接提升到公司总部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IBM创始人托马斯·沃森在参加IBM全球销售经理会议时,发现一个正在台上演讲的新面孔讲得很好,马上将其从低级职务提升为IBM总部的销售总经理。经济学家厉以宁说,经验也有两面性,用好了是财富,用不好是包袱。所以,不能片面地强调经验、年龄、学历,而应当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老板胸怀很重要,德广量宏招才俊。企业老板要想招来“韩信”,首先自己要有较高的境界、素养和度量。古人云: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如果老板没有统帅的眼光、胆略、魄力和胸怀,就很难在企业内搭建起适合“韩信”发挥聪明才智的大舞台。现实中,因企业的文化、治理结构、人事矛盾等问题而使人才难以施展才干、抱憾而去的事例时有所闻,让人图唤奈何。
市场机制不完善,更需努力引凤来。我国人才市场的发展较晚,许多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健全,信息渠道不畅通,使得一些有潜力的人才无从得知准确的企业信息,不容易找到合适的职位;一些有活力的企业无从得知优秀人才的信息,也很难找到能干的“韩信”。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也不完全取决于企业,但企业只要有识才之眼、招才之方、用才之能、育才之责、容才之量,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弥补市场环境的不足,引来“金凤凰”。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