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版

不“养”医生的医院——美国医疗体制见闻之一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6-13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不“养”医生的医院——美国医疗体制见闻之一 第3版(国际) 专栏:连载 不“养”医生的医院 ——美国医疗体制见闻之一   有一次记者生急病,热心的邻居'...

不“养”医生的医院——美国医疗体制见闻之一

第3版(国际)
专栏:连载

不“养”医生的医院
——美国医疗体制见闻之一
  有一次记者生急病,热心的邻居替记者拨打了911。数分钟内,消防车、救护车和警车居然同时呼啸而来。后来才知道,这是美国固定的“三位一体”配套救护机制。消防车是看病人的房门是否会打不开,必要时要“上房揭瓦”;警察是看安全、交通方面是否需要帮忙;救护车里的医务人员则只管冲进屋救人。过了一会儿,消防车和警车一看没它们的事,就自动撤了。
  我被送到医院急救,出院后接到第一个账单是救护车的,我付了;第二个是医院的,我又付了;第三个是体检账单、第四个是化验账单……我傻了,因为没有买医疗保险,账单没完没了。我急了,电话打到医院:你们有没有搞错,就算救护车不属于医院,但我已单独结账了。怎么还有这么多账单?简直是莫名其妙。
  院方倒是很耐心,在查核账单后解释说,“你第一次付的账单是给急诊医生的,它不包括医院接待病人的其他管理费。你在医院接受各种仪器的体检是由仪器检测单位负责的,你的血尿化验是送到专门的研究所进行的,我们是各负其责,各收其费。”
  为了弄清美国医院究竟是怎么回事,记者专门采访了凤凰城的圣马利顿医院。这是个有数百张病床的医院,可是当记者问迈克·施维默院长该医院有多少医生时,回答竟然是“无”。记者以为自己听错了,要不就是他在和记者开玩笑,于是指着正在病房里忙碌的医生问,他是不是医生。院长说,“他是,但不属于我的医院。”原来,在美国除了有教学用途的医院,大多数医院都不雇佣医生,而是依靠与医生签协议进行合作。
  施维默院长做了通俗易懂的解释:医院就像旅馆,它提供病房、病床、护士、花店、保安等基础服务设施,而医生、医疗检查器材、化验等均属于不同的外单位,他们根据达成的长期合作协议进驻医院,服务病人,各自收取的费用也按比例分成。
  救护车也属于独立单位,他们不仅救护非常专业,而且对行驶路线和每一家医院特点都了如指掌,在抢救病人时他们会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和住址,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地将病人送到最该去的医院。
  这种既有分又有合的医疗服务体系,主要是基于美国传统的看病方式与机制。在美国,看病历来以社区诊所为基层网点,每个病人都在诊所里有自己的医生,有病先去诊所,而不是直接去医院。每个诊所的医生也都有自己基本固定的病人,他们对每个病人的情况都非常熟悉,这有利于跟踪病情发展,一般疾病能及早发现和治疗。如果病人病情比较严重,需要住院治疗,医生就把病人带到跟自己有合同或协议的医院。如果需要会诊,也是由该医生自己联系,与其他诊所医生合作进行,收取的费用分成。
  由于诊所医生与医院有长期合同,加上医院要抓住这个长期客户,所以医院对有协议的医生给予优惠,不仅医生带去住院治疗的病人费用较低,其他各种配套服务也都力争做得最好。否则医生下次就可能不选择你的医院了。没有诊所医生带病人来,这个医院也就无法维持。
  医生与病人也是“客户”关系,医生必须服务好病人,甚至要建立很好的感情,才能争取和长期抓住“客户”,否则他的病人很可能就会选择别的医生。失去了病人,医生也就等于失业。如此一环套一环的体制最终使得美国病人享受着良好的医疗服务。(本报洛杉矶电)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