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天纬地铸辉煌
第12版(军事专页)专栏:
经天纬地铸辉煌
卢成瑜 李德林
当一颗颗人造卫星从神州大地直冲九霄的时候,当远程运载试验火箭飞越太平洋的时候,当“神舟”号飞船凯旋归来的时候,人们可曾知道我军测绘兵为此付出的心血?
在半个多世纪的漫漫征程中,英雄的测绘官兵,怀着对党的无比忠诚和对祖国的一片挚爱,转战长城内外,奔走大江南北,耕耘在碧海长空、冰峰雪岭、荒原沙漠,用闪光的年华、艰辛的汗水,为国防建设谱写了一曲曲壮丽辉煌的乐章。
不畏艰难困苦,挥写测天量地的诗行
在荒无人烟的导弹、核武器试验场,测绘官兵用汗水和生命印下了第一行足迹。
1958年2月,中央军委命令测绘部队执行导弹、核武器试验场的勘测任务。总参测绘局抽调近千名测绘官兵、配备200多辆汽车,组成西北临时测量支队,由局测绘处副处长朱异羽任支队长,率队挺进大西北。
作业地区绝大部分是戈壁和沙漠,如新疆的罗布泊地区,被称为“死亡之海”,自然条件极其恶劣。测绘官兵顶风沙忍干渴,战酷暑,斗严寒,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高质量测绘了试验场21万多平方公里地区的地形图,为科学地确定试验区和指挥区提供了可靠的设计依据,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和中程导弹发射试验成功立下了功勋。
从20世纪50年代开创新中国军事测绘事业,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测绘基准,承担半数以上的全国性基础测绘任务,到今天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构建全球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框架,测绘官兵踏遍神州大地、犁浪万里海疆。50多年来,先后有1000多名官兵受伤致残,200多位烈士长眠于雪山、草地、江河、林海。成都军区第一测绘大队被中央军委授予“丈量世界屋脊的英雄测绘大队”荣誉称号,总参第一测绘大队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测绘大队”荣誉称号,东海舰队海测船大队、兰州军区测绘大队和第二炮兵测绘大队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在我军建设发展史上,记载着测绘官兵的英名;在振兴中华的丰碑上,镌刻着测绘官兵的业绩。
运用尖端科技,开创航天测绘的先河
在太空这个新的国际战略制高点上,中国军事测绘占有一席之地。
20世纪70年代初,总参测绘局开展了航天遥感摄影测量的研究工作。总参测绘研究所王任享被调到“卫星摄影测量”课题组后,用了近三个月的时间,研究改进了原有的方案,解决了两个关键技术难题。80年代初,成立了以王任享为组长的“卫星摄影测量”总体设计组,下设8个小组,先后参加该课题研究的科技人员达150余人。科技人员群策群力,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与个人的创造性,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终于完成了卫星摄影测量工程。实践证明,中国的航天遥感摄影测量所获图像清晰,几何精度高,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992年,该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为了开发研制我国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根据国情军情,由“863”计划发起人之一陈芳允院士提出,由我军测绘专家论证,实现了以数字高程图为基础进行有源定位的新手段,并从1995年开始顶层设计,研制地面接收系统,筹建地面站,开展技术创新,取得了巨大成功。该系统已于2001年底开通运行,测绘官兵日夜值守在卫星地面指挥控制中心,使之工作稳定,状态良好,它必将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伴随着我国空间事业的发展,我国航天遥感、卫星定位等现代测绘技术逐步接近和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
面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军事斗争准备任务日益紧迫的形势,广大科技人员刻苦钻研,合力攻关,军事测绘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新方法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九五”以来,军事测绘领域先后有400多项科研成果问世,其中170多项获得国家和军队各类奖项,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适应打赢需要,筑就信息时代的长城
每一次人造卫星和导弹发射、每一次重大演习,都离不开测绘官兵。
1979年底,总参第一测绘大队陆传荣工程师参加了国防科工委召开的一次研究提高运载火箭瞄准准确度的会议。他根据精密工程测量中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新的瞄准设想并被采纳。1980年2月春节刚过,陆传荣奉命前往火箭发射基地,现场指导新瞄准方案的落实,同时指导影响火箭精度的发射阵地精密重力测量工作,结果提高瞄准准确度达数十角秒。这意味着可以减少火箭落点数公里的偏差,同时也增大了远在太平洋目标区域“远望”号等监测舰船的安全系数。
5月18日早晨,忙了一个通宵的陆传荣正准备与大家一同撤离发射现场,指挥部的一位同志拿来一份文件,请他在“瞄准把关负责人”一栏签字。此时此刻,他真切地感受到一个测绘兵的责任和光荣,感受到党和人民的重托。别小看那一个个数据,正是它们诠释着测绘官兵的使命和价值。
1996年3月8日至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导弹发射训练。在此之前,第二炮兵某测绘大队大队长周宗让、副大队长田树林带领官兵火速南下。部队一到指定地区,即接到前沿指挥所的命令:“迅速拿出导弹发射所需的数据。”时间紧迫,大队长周宗让、总工崔敬佩几乎是连轴转,几十名官兵每天平均睡眠不足4小时。经过整整5天5夜的连续奋战,他们为导弹机动发射的多个射击方案提供了上千个重要数据,为首长定下决心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条件和保证。
随着一声声“点火”的命令,一枚枚导弹拔地而起,刺破苍穹,朝目标区扑去。导弹发射四战四捷,为英雄的测绘官兵写下了不朽的一笔。
2002年5月8日,在某军区“保障战役军团机动室内演习”中,“军事信息管理与应用系统”成了主角。指挥员利用该系统调动千军万马,了解机动路线的情况和保障的方案、措施,成效突出。“军事信息管理与应用系统”是测绘学院战场环境与仿真工程系十几个二三十岁的年青教员开发研制的,他们制作了78幅大比例尺数字地图,采集了大量资料数据,建成了功能强大的数据库,实现了各类行动的标绘和推演,体现了信息时代指挥控制部队的手段、方式、途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该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军事需求的牵引下,卫星导航定位、航天遥感测绘、军事测绘数字信息工程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地球重力场模型、数字地图、军事地理信息系统、虚拟战场环境等测绘技术和产品投入使用,军事测绘在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军事训练的模拟化、指挥决策的科学化等方面作用越来越突出。
测天量地揽明月,书经画纬创未来。在促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推进我军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军测绘事业必将取得更大的发展,必将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附图片)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