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新亮点系列报道之七 保险市场火一把
第6版(国民经济)专栏:经济视点
消费新亮点系列报道之七
保险市场火一把
本报记者 曲哲涵
非常时期激发保险需求
打开电脑,李女士很快搜索到了一大串保险公司的网址。“真出乎我的意料,现在的保险竟有那么多花样”。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以前不买保险,一是觉得自己跟车祸、意外什么的沾不上边;再者,现在的日子过得满舒心,还挺避讳那些字眼儿。如果不是非典,我对保险一点兴趣都没有。”
李女士与保险的“激情碰撞”,正是今年春天发生在很多家庭的“保险故事”的一个缩影。在非典的影响下,许多从不问津保险的人开始关注起这个行业,并蓦然发现,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给孩子上一份“教育储蓄保险”,给老人买份“两全分红保险”,投保这些新险种,既能提供保险保障,还兼有个人理财的功能。出门旅游时,可以考虑投保“旅游救援保障计划”,旅游途中有些不安全的因素,有了这份“保障”,就可以享受保险公司提供的“24小时及时救援”和“紧急医疗”;现在长假多了,房子常空着,如果有份家庭财产保险,在外潇洒心里就多了几分踏实;谁都免不了有个大病小灾,投一份健康险未雨绸缪,就拿眼下来说吧,共有40多个可以覆盖非典的新险种,有主险也有附加险,还真让人眼花缭乱……现代保险的功能,已远远超出对“天灾人祸”这种小概率事件的补偿。
至于投保,各保险公司都开设了24小时客户服务热线,除了原来街头巷尾颇具亲和力的摊点,很多银行、邮局的网点都代销,泰康、平安、友邦等保险公司还开展了网上投保服务,轻点鼠标就可买保险,十分方便。
非典将大量潜在的保险需求释放出来,保险消费迅速升温。今年1—4月份,全国总保费收入1442亿元,同比增长32%。在疫情较为严重的北京市、广东省和山西省,4月份保费收入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8.4%、17.1%和82.5%。
精心培育长久发展
保险市场因为非典火了一把。怎样让保险市场这个态势持续下去?
经济界人士说,对我国的保险市场还要精心培育,不可有短视行为。经过多年发展,保险的“触角”已经向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延伸:轿车走进家庭势不可挡,车辆保险走进千家万户,仅今年一季度,全国车险保额就达1.3万多亿元,同比增长三成多;长假增多,出门游玩的人多了,旅游保险业务早已显现出巨大商机,泰康、平安等公司的旅游保险业务非常受欢迎;医疗体制改革逐渐深入,医疗保险、寿险业绩不俗。此外,电信、住房、教育等新消费亮点的出现,都给保险业送来了巨大的创新和发展空间,从1997年到2002年5年间,全国保费收入增长了两倍多!
而居民保险消费的潜力远不止于此。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2002年的数据推算,我国8.7万亿的城乡居民储蓄中,以养老、教育、防病、失业等为储蓄动机的比例达44.5%,而以这些动机进行储蓄的都是长期资金,在保险保障制度发达的国家,通常是用于购买保险的。“激活”这些潜在的保险资源,让更多的人品尝到保险大蛋糕的美味,保险业任重道远。
提高大众的保险意识,培养健康、理性的消费观念,是保险业真正繁荣的大前提。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侃教授说,非典时期,很多人急急忙忙地投保,并非理性的消费决策使然。但人们的保险意识有了提高,这是件大好事,应该抓住机会,因势利导,帮助他们科学评估自身对保险产品的需要程度,仔细识别保险产品的价值,鼓励人们做好个人保障计划,增加保险“消费”。
业内人士指出,非典之后,保险产品的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保险公司要努力开发精细贴心的险种,提高保险保障程度,提供透明、富有人情味儿的承保和理赔服务,提高资产运作的质量,为投保理财、分红险种的保户“挣”来更多红利,才能长久发展。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