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印和谈忽快忽慢
第3版(国际)专栏:新闻解析
巴印和谈忽快忽慢
本报驻巴基斯坦记者 丁子
连日来,巴基斯坦舆论不断指责印度在巴印和谈上没有诚意,使自4月中下旬开始的巴印和谈“陷入困境”。11日,巴《新闻报》发表的评论称,印度在决定向巴基斯坦“示和”的时候,并没有提出什么先决条件,而到了双方开始讨论具体行动细节的时候,却不断地以巴方“支持越界恐怖活动”为由阻挠和谈进程。巴基斯坦外交部此前也表示,印度方面对待和谈的态度“令人失望”,印度不但为和谈开出了太多的先决条件,其政府内部在和谈问题上也没有“一致的声音”,这阻碍了巴印和谈的进度。
此次巴印关系改善始于4月中下旬。用巴媒体的话讲,是印度方面“出人意料地”提出要和巴方改善关系。随后半个多月内,巴印双方在恢复交通往来、互派外交使节等问题上动作很快。印度每提出一项建议,巴基斯坦都以相当的热情积极回应。巴方还释放了所关押的印方渔民,两国议会代表团也进行了互访,当时巴舆论曾乐观地估计,巴印两国在6月上旬就可以进行一定外交级别的会谈了。然而,从5月下旬到现在,巴印和谈的速度明显放慢,双方外交领域的对话还没有具体日程,恢复交通往来等工作也有许多细节没有落实。最新的消息称,印度方面还在希望巴方有关专家和人员能在近期访问印度,探讨恢复陆路交通的“技术问题”。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巴印和谈是“和”的速度快,而“谈”的速度慢。从2001年底开始,巴印两国在克什米尔和双方国际边境地区兵戎相见,断绝了人员、交通、商贸联系和高级别外交往来。一年多以后,双方都更加认识到这些做法劳民伤财,得不偿失,两国也都有缓和关系的意愿。随后,双方在边境地区撤军,和解已经顺理成章。在印度提出改善关系后,双方“和”的速度更是明显加快。巴印现阶段的“和”,主要体现在两国降低冲突级别,保持克什米尔
及双方国际边境地区的稳定和正规外交渠道的畅通,这符合两国的利益,而做到这一点并不难。
但“谈”却不容易。谈什么就是个关键的问题。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包括恢复交通等问题,由于地区时局的变化,也要从长计议。巴日前有文章称,虽然印率先断绝与巴的交通、贸易往来,但印度由此蒙受的损失并不一定比巴基斯坦小。而对印度民航开放领空,有可能加速印度与阿富汗的空中往来,扩大印度在中亚的影响。因此,如果印方不主动,巴方目前也没有必要急于采取主动。
巴同时有评论称,印度当局是在对自己有利的情况下,把和谈当成一种战略和外交手段,以“和”为进,以“谈”为守,以“巴方支持越界恐怖活动”为理由进退自如。而巴方却“愚蠢地加入了这场游戏,并投入了相当的热情”。在舆论的这种批评之下,巴当局在与印度谈判的许多问题上很难再做出更多的让步。这种观点同时反映出,在要“谈”的诸多问题上,巴印双方还要有一番讨价还价,让“谈”既能保“和”、促“和”,又能维持各自的国家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指望双方关系很快得到实质性改善似乎期望过高。
当然,巴方舆论仍对此次巴印和谈抱乐观态度。有分析称,巴印和谈节奏的快慢并不是个问题,在未来几个月里许多具体问题的解决还会忽快忽慢。但关键的问题是双方能否吸取以往的教训,用一种既“严肃认真又灵活妥协”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不妄谈战争,这样,虽然和平的列车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达终点,但它至少是在往前开,而不会倒退或出轨。
(本报伊斯兰堡6月11日电)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