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版

戒奢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6-10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戒奢侈 第16版(文艺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戒奢侈   杨学武   中国人历来主张节俭,反对奢侈。孔子有言:“礼,与其奢也,宁俭。”(《论语·八佾》)毛泽东'...

戒奢侈

第16版(文艺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戒奢侈
  杨学武
  中国人历来主张节俭,反对奢侈。孔子有言:“礼,与其奢也,宁俭。”(《论语·八佾》)毛泽东也说过:“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然而,中国如今“走进新时代”了,节俭之风讲得少了,奢侈之风有所抬头。有个别经济学家积极引进西方经济学家的论著,证明“奢侈有理”和“奢侈有功”,为中国兴起的奢侈之风鸣锣开道。德国著名学者维尔纳·桑巴特在《奢侈与资本主义》一书中,通过对欧洲文艺复兴以后的宫廷生活方式进行大量的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正是奢侈造就了资本主义。”
  奢侈乃是人类与生俱来并“与时俱进”的本能,也许根本不用奢侈理论的引导,人们就会自发地或“自觉自愿”地把奢侈付诸于行动。被《纽约新闻日报》授予“奢侈之王”的美国蒂科国际公司前主管丹尼斯·科兹洛夫,曾经创造过2200美元一个镀金纸篓、6000美元一条浴室挂帘、700万美元一套豪华住宅的奢侈纪录。而这样的“奢侈之王”在当今并不鲜见,某些人的奢侈纪录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中国就有人敢吃18万多元人民币一桌的“黄金宴”、36万余元一餐的“满汉全席”,敢喝上千元上万元一瓶的XO和路易十三,敢买标价1188万元的宾利轿车……而且这些还只是个人消费,某些集团消费则更为惊人。一台文艺晚会出手就是上百万、上千万,还有许多“形象工程”不知要耗费多少钱。
  其实,奢侈在中国也是“古已有之”的,并不需要向西方国家学习。秦始皇的阿房宫堪称世界奢侈之最;乾隆皇帝的“千叟宴”把奢侈推向了极致;慈禧太后即使在晚清行将破落之时,也坚持“把奢侈进行到底”,不仅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供自己生前及时玩乐,还在死后睡的棺材褥子上镶了珍珠12604粒、宝石和白玉300多块,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显示自己的身价。可不幸的是,这种奢侈不仅没有“造就资本主义”,反而导致了封建王朝的灭亡。
  虽然如今中国已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可中国可以奢侈了吗?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忧心忡忡地说:中国现在公布的2800多万贫困人口,是按人均收入600多元人民币计算的;而把人均收入再提高200元,贫困人口就高达9000多万。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国情”下,奢侈是不可行的。
  尽管桑巴特是从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主张“奢侈有理”和“奢侈有功”的,可西方国家的奢侈现象仍然遭到了许多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强烈反对。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弗兰克撰写了一部名叫《奢侈病》的书,认为无节制的奢侈挥霍不仅使资源消耗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给人类的日常生活造成了许多烦恼和不幸。众所周知,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让人类过上幸福的生活,可弗兰克提醒人们:以奢侈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模式根本没有给人类带来幸福,“相反,我们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我们的工作时间越来越长,与家人和朋友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闲暇几乎完全消失……”
  由此看来,西方发达国家都已认识到奢侈的危害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就更应该牢记“两个务必”,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