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点八桂好家园——民族音画《八桂大歌》观后
第14版(大地·文艺评论)专栏:
装点八桂好家园
——民族音画《八桂大歌》观后
于平
说是民歌集粹,却又见曲飞歌扬处男人把禾扛,妹子得织锦;说是歌舞晚会,却又见歌风舞影里阿哥唱哑嗓,阿妹魂不归……听说刘三姐的故乡柳州新近创作、演出了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却不曾想到“大歌”中既裹挟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又飘洒出清纯的民族风情色彩。
层层的梯田里,瑶族青年挥舞长刀砍田基,铜鼓般的嗓门涌出“砍田歌”;清清的溪水边,侗族姑娘织布染布又捶布,银铃般的笑声漾出“捶布歌”,还有苗家阿妹耘田女,“歌声”随秧淌,换来绿满田……真个是眼花缭乱,却又是心花怒放。作为“广西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展示了壮、侗、苗、瑶、京5个民族的“音”容“画”貌——这台“音画”以5个民族具有独特生活气息和鲜明时代色彩的民歌为结构主干,伴以特色的民族乐器,着以特色的民族服饰,动以特色的民族舞蹈,让你身在剧场,心在歌场,情随歌起,意伴舞生。
构成“音画”主干的近30首“新民歌”,被结构在两大板块中,即“劳动篇”和“爱情篇”。因为在创作者看来,劳动和爱情是任何民族在生存、发展中最纯朴、最真诚的存在,劳动是生命的根茎,而爱情是生命的花果,生命因劳动而充实并因爱情而灿烂。
作为总导演的张继钢,似乎与柳州格外有缘。前几年他为柳州执导的音乐剧《白莲》就颇受好评,这次又相邀杜鸣和方鸣两位军旅作曲家加盟,加上自己的军旅身份来了个“三英战柳州”。创作者们的信念是:用人民的歌声讴歌人民的生活,用人民的语言塑造人民的形象。在“音启画思、画添音境”的追求中,我们看到了“生活底色”在“艺术彩色”中的流淌与升华。
以“音画”的艺术形式呈现《八桂大歌》,即非舞伴歌亦非歌伴舞,而是在“乐情舞思”的更高层面上寻求到“音画”的统一性。为此,舞台在旋转中强化画面的动感,服饰在风情中增添音调的色彩,而我们的舞者则成了各族群众本身:时而在网床中小憩,时而在秋千上悠荡,时而爬楼谈爱,时而穿鞋游四方……而此时,观众也仿佛进入情境,忘却你演我看,难分画里画外,台上“一声哎啰喂”,台下“声声哎啰喂”你唱我和,好像要喊醉那天边彩霞,来装点八桂美好家园。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