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陋习 拥抱文明
第4版(要闻)专栏:人民论坛
告别陋习 拥抱文明
陈明福
非典疫情的发生,给我们带来了灾难,也给我们以警示,促使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公德意识进行思考。一个讲究卫生、提倡公德、铲除陋习的良好社会氛围正在形成。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但坦率地讲,有些不好的习俗确需要克服,比如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大声喧哗等等,已经成为人们习焉不察的习惯。梁启超曾撰文指出:“我国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虽然,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梁启超的断言未必恰当,但他看到社会公德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是有道理的。如今,我们国家的文明程度有了显著提高,但不讲文明、缺乏社会公德的现象仍未从根本上消除,在某些方面问题还比较突出。有些人把家里搞得富丽堂皇,一尘不染,却开窗从楼上往下倒垃圾;在楼道里、大街上、公园里、影剧院内和公共汽车、火车上,经常可以见到乱丢烟头、随地吐痰的人。有些到国外旅游的人还把这些陋习带到国外去,乱丢垃圾,大声喧哗等,损害了国人的形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广岛亚运会结束时,6万人的观众席上竟没有一张纸片,许多国家的舆论都对此表示惊叹。
随地吐痰是人们缺乏公德意识的典型表现之一,这个陋习可谓由来已久。一个世纪前,孙中山先生在一艘外国轮船上,目睹一个同胞把一口浓痰吐在鲜红的地毯上,一直萦记在心,并著专文,欲唤起民众觉醒。时至今日,这一陋习在一些地方仍未改变。有的城市采取吐痰罚款的措施,曾经出现这样的镜头:执法人员对吐痰者说:“同志,你随地吐痰,罚款5元。”吐痰者又“呸”地吐上一口,然后掏出10元钱,说:“不用找了。”
为了改变随地吐痰的陋习,许多人曾作过努力。优秀售票员李素丽有一次见一位乘客在车厢里吐痰,就当众提醒他:“请你不要随地吐痰。”这位乘客觉得伤了面子,又吐了一口。李素丽没有再说话,而是含着眼泪,用手纸把痰迹擦净。上个世纪80年代,雷锋式的好团长刘德全在列车上帮乘务员清扫,刚把地面拖净,一个青年就吐了一口痰。刘团长虽觉此人是故意的,还是蹲下身去用纸把痰擦了。当他回到座位时,这个青年内疚地说:“解放军同志,我对不起你……”可见,高尚的行为,对消除一些人身上的陋习,倡导文明风尚,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达到较高水平。因而,我们要把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我们要借助疫情促使人们觉醒的有利时机和社会氛围,大张旗鼓地倡导文明新风和公德意识,坚决克服小节无害、积习难改的错误认识,使更多的人树立文明光荣、陋习可耻的是非观念,使更多的人把告别陋习、拥抱文明变成自觉的行动,使全社会的文明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