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第15版(三农天地)专栏:
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农业部农研中心课题组
经过5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却严重滞后,事实上已经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拖了国家现代化的后腿
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在我国整体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村社会事业落后,整个国家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也难以提高。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农民,重点是农村。农村社会发展的诸多欠账问题已经到了非下决心解决不可的时候了。因此,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应将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今后我国农村工作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
非典疫情的发生有一定的偶然性,经过努力,终究是可以战胜的,然而多年来的欠账问题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农村不仅在防范、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手段上相对欠缺,而且存在可能引发各种社会问题的隐患也要多于城市。因此,必须着力加强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尽快健全包括农村医疗卫生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
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众望所归的德政工程,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系统工程,应抓紧研究制定规划,确定目标、重点、步骤、政策、措施等,坚持不懈地抓出成效。
突出重点,急事先办。在抓紧建立健全三级卫生、医疗、保健网络的同时,应加大农村急需的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近期重点支持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等建设,大力推广户用沼气池、太阳能热水器、省柴节煤灶、生活污水沼气净化系统等实用技术,积极推进改水、改厕和村内道路硬化,努力改善农民家居、庭院、社区的生活和生态环境。
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应当汲取过去几十年的“分散投资形不成拳头”和“常年投资见不到效果”的经验教训,建议整合资金渠道,统筹规划布局,综合配套建设,避免各行其是“打乱仗”。统筹协调从中央做起,发挥计划、财政、交通、水利、农业、林业、信息等主管部门的优势,实行“统一规划、渠道不变、部门指导、地方综合、乡村组织、农民参与”的运作方式,针对各地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侧重点和突破口,力争做到建得起、用得上、有实效。
改革创新,建立机制。建议中央政府运用国债等资金和财政转移支付手段,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吸引、带动地方政府、集体、农民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各种方式参加到农村社会事业的建设中来。改国家项目资金为国家补贴资金,按照“农民自愿,政府协调,综合配套,国家补贴”的运行机制,建立“以农民投入为前提,以政府补贴为支撑,整合社会各方面要素资源,提高资金综合使用效益”的投入机制,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利用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良好愿望凝聚起来,用办实事赢得民心。
择点试验,以点带面。建议国家充分发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农村固定观察点的作用,结合农业现代化建设、小康村建设、生态村建设等,开展百村社会发展综合试点,地方政府亦可参照择点试验,探索适合不同地区的有效途径,积累经验,并在面上陆续推开。据初步了解,一个中等规模村的社会事业发展大体需要国家补贴60万元左右,即可初具规模,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倘若各级政府与广大农民共同努力,奋斗7年,定可促使我国农村社会事业在较短时间内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本文摘自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调研报告)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