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前品牌价值可达上亿元的“香雪海”,前不久为偿债只拍出一百万元——“名旦”身价为何跌落
第16版(企业经纬)专栏:
合资前品牌价值可达上亿元的“香雪海”,前不久为偿债只拍出一百万元——
“名旦”身价为何跌落
江苏省驰名商标、苏州家电“四大名旦”之一的“香雪海”曾名噪一时,如今却被迫拍卖。
2002年11月24日,因香雪海电冰箱厂(苏州香雪海公司的前身)拖欠嘉兴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的400多万元未偿还,“香雪海”小家电类生产使用商品商标,被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拍卖,安徽六安宏泰家电有限公司仅以104万元的价格即把“名旦”娶回了家。
“香雪海”怎么会沦落到如此地步?1995年,香雪海公司与韩国三星合资,在当时的合资热潮中,这是一个非常诱人的外资项目。但是,在秘密进行的谈判中,外方提出了这样一个合资条件:从合资起的3年时间内,公司不能生产香雪海品牌的冰箱。
市场是快速变化的。3年的禁用期限不啻于慢性自杀,实际上扼杀了“香雪海”这个品牌。
不仅如此,在与外方合资时,对“香雪海”商标的价值竟然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评估。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香雪海家电产品连续70多次荣获各种荣誉和奖励。当时的香雪海电冰箱,在国内市场上是优质产品的象征。据专家保守估计,当时正处于上升时期的“香雪海”品牌价值在1亿元以上。但在吸引外资的时候,地方政府和企业过多地考虑了引资问题,而忽略了自己多年创下的品牌的价值。
此外,为满足外方的合资条件,香雪海公司还把当时公司的人员、设备,毫无保留地给了由外方控股的合资公司。这样,合资后原来的公司品牌、人员、设备都没了,要重新打市场,已经不可能。后来,公司投资了下属苏州电冰箱厂的一期工程和苏州冷柜厂的二期工程,引进了大批的国外设备。由于原有的技术和人员优势都没有了,这些进口设备技术含量又高,技术力量跟不上,进口设备长期闲置。
香雪海公司从一个弄堂小厂白手起家,后由规模差不多的6家企业合并,发展成为国家一级企业,现在却负债累累。到目前为止,香雪海公司欠银行贷款就达1亿多元。
类似“香雪海”的遭遇,近年来人们已听说了不少。
在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日化二厂生产的熊猫洗衣粉在中国市场一度叱咤风云,洗衣粉市场当时有“南有白猫,北有熊猫”之说。然而“熊猫”在1994年与美国宝洁(P&G)牵手,合资成立了北京熊猫宝洁洗涤用品有限公司。北京日化二厂以品牌、厂房参股35%,宝洁以65%的股份控股合资公司。合资公司拥有熊猫品牌50年的使用权。
然而合资后,作为控股方的宝洁公司一直力推旗下高档洗衣粉品牌“汰渍”和“碧浪”,以物美价廉定位的“熊猫”,产量则年年递减,由合资时的年产6万吨,下降到2000年上半年的4000吨左右。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越来越弱。
眼看“熊猫”就要在市场上消失,北京日化二厂于2000年提前终止与宝洁的合作,收回合资使用6年的熊猫品牌。经过重新定位的新熊猫上市后,情况迅速好转,在下半年举行的订货会上,一下子就拿到了1万多吨的订单。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上海。上海家化的“美加净”,在和美国庄臣公司合资前,一年的销售额是2.4亿元,合资后一年仅为600万元。上海家化以1900万元购回“美加净”后,一个季度就完成销售额700万元。
“香雪海事件”再度唤起人们对合资的理性思考。合资一度被一些企业视为救命的良方,各地的合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合资企业功不可没。然而,在合资中如何依法维护中方企业权益,如何处置保护中方企业的无形资产,都是需要认真把握的。
苏州香雪海公司的一位人士在总结教训时感慨地说:一定要理性看待合资,因为一般来说外商是不会想把中国的民族品牌做大而为自己培育将来的竞争对手的。合资时要中方品牌只是在进入我国市场初期的一种策略,即通过民族品牌的销售渠道和形象来培育他们自己的品牌。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