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就坚强盾牌——解放军总装备部防化研究院支援抗非典战斗纪事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专栏:
铸就坚强盾牌
——解放军总装备部防化研究院支援抗非典战斗纪事
新华社记者 奚启新 本报记者 廖文根
北京,燕山脚下。解放军总装备部防化研究院。
这是我军进行核生化防护研究的高级科研机构。今年3月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病毒侵袭,他们以自身的科技优势和无私的奉献精神,铸就了阻击非典的坚强盾牌。中央军委领导和国家防治非典指挥部的负责同志称赞他们:为抗击非典立了大功。
“人民子弟兵患难见真情”
今年3月18日,防化研究院接到上级紧急通知:北京地区出现非典疫情。“疫情就是敌情”。防化研究院党委连夜召开党委扩大会,迅速成立了抗击非典指挥部,并作出决定:要不惜一切代价,全力以赴为首都抗击非典提供防护器材。
“我是309医院,急需10套防毒服……”3月20日中午,非典指挥部的求援电话急促响起。救急如救火。院指挥部一声令下,不到一个小时,10套防毒服、防毒面具就送到了309医院。
据不完全统计,在疫情发生后的两个多月时间,防化研究院无偿为首都50多家医院、机关、院校和社区提供新研制的病毒防护口罩10多万个,提供新型防护面具、防护服、防护靴、防护手套等1万多件套,紧急研制生产高效杀菌消毒液50余吨……
“你们为医护人员想得太周到了”
疫情紧急,一场“截杀非典阻击战”在素有“降魔神兵”之称的总装防化研究院紧急打响。该院组成了由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45名高级职称科研人员、52名研究生参加的非典防护用品科研攻关队伍。
他们率先开展了研制安全有效防护用品的科技攻关。利用军事化学防护技术,该院化学防护研究所仅用2天时间就研制出了安全性更好、可靠性更强的特种防护口罩;成功解决了防护服的材料、型式结构、缝制工艺等技术改造问题,仅用5天时间就紧急生产出1000多套新型防护服,送到小汤山定点医院。
“医护人员需要的,就是我们要研制的”。针对一线医务人员容易遭受非典病毒感染的情况,他们先后研制成功了“医用正压呼吸防护系统”、“新型防护罐”、“SARS病理学防护系统等一批高效防护用品。
为严把防护产品质量关,他们制定了医用非典防护用品的检测标准及其检测的技术手段,科研人员亲自穿戴防护用品,进行病毒攻击实验。
该院科研人员创造性地研制开发出适应不同环境的防非典病毒“洗消走廊”装置,解决了生物防护服、防毒服及其防护装具多次使用的安全问题。在现场观看演示的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感慨地对防化科技人员说,“你们为医务人员想得太周到了”。
“面向战场,不是面向市场”
开展非典防护用品科研攻关,没有一分钱经费来源。他们不等不靠,自筹经费100多万元积极投入研究工作。有人问防化研究院院长曹保榆:“你们投巨资研制‘洗消走廊’,市场需求肯定很少,很难收回投资呀。”曹保榆回答说:“我们是面向战场,不是面向市场。”
防化研究院政委崔玉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身处非常之时,面临非常之事,采取非常之策。在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全力以赴。”
为了确保抗非一线医务人员正确使用防护装备,李小银、刘斌、姚修祚等多位防护专家深入有关单位举办培训讲座;为普及非典防护知识,他们又赶制出医学防非典知识光盘送到非典定点医院。
退休干部、老防化专家陈焕祺了解到抗非一线医护人员因呼吸道防护不力导致感染率很高,便请缨回到别离3年的实验室,与年轻科技人员一起展开防护器材的研究工作……
“阻击非典的战斗还没有结束,”防化研究院负责人对记者说,“我们将继续组织精干技术力量,深化相关技术研究,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