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版

农民的好支书李元龙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2-14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农民的好支书李元龙 第7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四年中,李元龙那辆“永久”牌自行车陪伴他走过大泉村的沟沟坎坎,走进大泉村的家家户户,那特有的“'...

农民的好支书李元龙

第7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四年中,李元龙那辆“永久”牌自行车陪伴他走过大泉村的沟沟坎坎,走进大泉村的家家户户,那特有的“混响”,成了大泉人脑海中美妙动听的乐曲。”
农民的好支书李元龙
李冰
  我叫李冰,是江苏省南京市的一名宣传干部。今天,我讲述一个村党支部书记感人肺腑的故事。
  距南京市区70公里,有个盛产雨花石的六合区。那里有条大泉河,河边有个大泉村。以前,这里是雨天行路难、旱季饮水难、群众生活难的贫困村。
  1999年3月的一天,六合区竹镇镇工业公司经理李元龙接受组织安排,来到大泉,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从此,他放下个人的致富梦,编织起大泉百姓的致富梦。
  李元龙上任不久,便到了春播时节。村里的灌溉用水来自离村8公里外的大泉水库,路上跑冒滴漏严重。以往每年放水时,要雇上几十号人看水,一年仅看水费就达16000多元。农灌的水费每亩平均93元,最高的竟要130元。在村组干部会议上,他斩钉截铁地说:今年不雇人看水,村干部义务为老百姓看水!李元龙每天带着村干部奔走于沟渠涵闸之间。多少个日日夜夜,哪里漏水,他衣服一脱就下去堵漏;哪里出现用水纠纷,他饭碗一丢立刻赶到现场。
  李元龙有辆“永久”牌自行车,他已经骑了20多年,原来的颜色早已被铁锈替代,脚踏板换了好几回,一边是黑橡胶的,一边是绿塑料的,骑上去不光铃铛响,上下哪儿都响。4年前,李元龙骑着这辆自行车到大泉村报到。4年中,它陪伴李元龙走过大泉村的沟沟坎坎,走进大泉村的家家户户,那特有的“混响”,成了大泉人脑海中美妙动听的乐曲。
  今年60多岁的马云龙孤身一人。一天,他的腿被摔断了,没吃没喝没人照顾,晚上只能躺在破屋里独自呻吟。这时,屋外响起自行车的叮当声,他心头一热:是李支书来了,这下有救了!只见李元龙扛着50公斤大米,弯腰走进小屋。第二天,李元龙找来医生,还拉来了照明电。现在马老汉的腿伤早已养好,还在李元龙安排下住进了镇敬老院。
  李元龙一心扑在工作上,很少关心过自己。2002年10月13日晚上,李元龙开完镇党代会骑车回家,一下子摔倒在地,不省人事,经检查,确诊为胃癌晚期,住进了省肿瘤医院。
  住院期间的一天清晨,他在妻子的搀扶下,悄悄地回了趟大泉村。他要看看那片熟悉的土地,看看他热爱的乡亲,看看那成片的杨树,看看那丰收在望的庄稼。
  去世的前三天,他在病床前召开了支委扩大会,一共讨论了17件事。他问村干部,王增发的房子可能要倒了,派人修了吗?崔山大坝的涵闸装了没有?徐庄的道路铺了吗?危房补助款发放了吗……会议开了两个多小时,李元龙虚弱得几次说不出话来。他断断续续地嘱托大家:“我走了以后,你们一定要团结,一定要体谅群众的难处,好好替老百姓办事。”
  2003年8月27日,年仅47岁的李元龙怀着对大泉土地的无限眷念,怀着对父老乡亲的无限牵挂,怀着对家人的无限歉疚走了。乡亲们用最深厚的情意,用最纯朴的乡情,为李元龙设置了十几处路祭。殡棺几次被村民拦下,送行的队伍走走停停。他们实在舍不得李支书离去啊。
  回头望去,风雨中乡亲们展开一条横幅:李支书,您一路走好!
  李元龙走了,带着他对大泉群众的深情厚意;不,李元龙没有走,他把共产党员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先进事迹报告团首场报告会发言摘要)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