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下访”变了味
第5版(社会观察)专栏:实话实说
莫让“下访”变了味
一段时间以来,许多地方开展了干部下访活动。此项活动为了解民情、民意畅通了渠道,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深受群众欢迎。可是这一活动在个别地方却变了味,具体表现有四:一是顾“表”不及“里”。只重形式,不重效果,只做表面文章,不解决实际问题。群众究竟想什么、缺什么、盼什么,知之不多。二是就“便”不涉“偏”。地处偏远、交通闭塞、条件艰苦的地方,常常以各种借口避开,“干群相见不相识”。三是亲“官”不亲“民”。下访对象只局限在基层少数官员,难得走访普通群众,不但得不到百姓的“真情”、“实意”,反而往往被假信息左右。四是动“嘴”不挪“身”。有的下访干部以电话询问代替现场调查,少有面对面的帮助、指导,听声不见人,深入成“声入”。
笔者认为,要使下访活动真正起到“求实情、解民意、办实事、讲实效”的作用,就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转变作风,体现一个“下”字。要眼睛向下、腿脚勤快,多到边远、偏僻的地方,多到艰苦、落后的地方,多接触基层的工人、农民,多问、多记、多想、多听,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牢牢掌握第一手资料。
夯实功底,体现一个“强”字。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有及时发现问题的洞察力,善于从群众普遍关注、事关全局利益的热点入手,摸清摸准问题的本质,形成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用以指导实践。
完善体制,体现一个“严”字。制定“下访”计划要严,做到有目的、有内容、有步骤、有要求,要把“下访”的重点放在落实上;督导要“严”,实行全程跟踪、督查,保证“下访”的质量;考核兑现要“严”,要把“下访”的情况与干部考核、奖惩兑现、选拔任用结合起来,使下访者既有压力又有动力。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