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版

消费新亮点系列报道之三 绿色食品渐升温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6-07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消费新亮点系列报道之三 绿色食品渐升温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消费新亮点系列报道之三   绿色食品渐升温   本报记者 李丽辉   '...

消费新亮点系列报道之三 绿色食品渐升温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消费新亮点系列报道之三
  绿色食品渐升温
  本报记者 李丽辉
  健康食品走俏
  眼下,正是大蒜收获上市的季节。在北京八里桥集贸市场,一个经营菜摊的小伙子介绍说,今年大蒜卖得挺快。“大蒜既能杀菌又能调味,是真正的健康食品,非典时期谁家餐桌上能少了它?”不光是大蒜俏销,一些新鲜而又富有营养的特色蔬菜,如香菇、牛蒡、南瓜等,虽然价格比茄子、豆角这些“大路货”贵出不少,但仍不乏买主。
  受客观条件限制,非典时期不少家庭在旅游、娱乐等方面的消费减少甚至取消了,但在“吃”上却更加讲究,也更舍得花钱了。当许多百货商场受非典影响客流减少、生意清淡的时候,一些食品超市却顾客盈门,营业额不降反升:除烟、酒、膨化休闲食品的销量相对较平外,保健食品、无公害净菜、水果、果汁和奶制品等营养丰富的食品都是消费者热购的商品。据上海农工商超市介绍,“五一”期间,该超市的饮料销量同比上升15.33%,其中“维C”饮料销售增幅达65.58%。
  有保健作用的产品在非典时期也更多地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如蜂蜜系列产品、人参系列产品、虫草系列产品、灵芝系列产品等。最引人注目的是绿茶。4月底、5月初,北京市场上的绿茶都快脱销了。
  “吃喝”带来商机
  一场非典,改变了人们吃喝方面的消费观念,使人们对“吃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有了更高的追求。
  家住北京朝阳区红庙的张大妈说:“以前去超市买东西,食品的价格和口味是我最看重的,现在不一样,食品质量是最重要的。买菜要看是不是无公害,买粮油要看有没有‘绿色’标志,买熟食、饮料不仅要看保质期,还得看配料表呢!”像张大妈一样,健康、卫生、无公害、有营养的食品,已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首选“目标”,广大群众对优质、安全食品的消费需求比以往更加迫切。
  食品消费的新观念意味着市场的新商机。近几年来,质量标准高、卫生指标已达到发达国家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的绿色食品在市场上深受欢迎,绿色食品开发一直保持在30%以上的增长速度。绿色食品在市场上具备了一定规模:到2002年底,产品种类达到3046个,总产量达到2500万吨。去年,农业部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并将绿色食品开发列为这一“行动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绿色食品总体规模仍然偏小,在大米、面粉、食油、水果等主要农副产品中所占的比例仅为1%左右,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
  此外,绿色食品的开发生产和流通体系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如加快绿色食品批发市场、配送中心建设,增加绿色食品销售专柜等,畅通绿色食品市场供应渠道,方便消费者选购。
  生产观念要变
  绿色健康食品俏销,既是当前市场消费的一个亮点,也是经济发展中一个新的增长点。面对市场需求的新变化,农民的生产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当务之急,是加大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要把以前过于注重增加产量转变到努力提高农副产品质量上来。
  非典对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结构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人们对“野味”从追崇变为退避三舍,餐馆被禁止出售“野味”菜肴。这对养殖蛇、狸等小动物的农民养殖户来说,就需要及时调整养殖品种。还有,非典打破了我们过去以米面等碳水化合物为主的膳食结构,蔬菜、水果、食用菌的摄入量大大增加。今年春天,具有清肺去火效用的木瓜在各地热销,北京市场每公斤卖到近20元还十分抢手。广州农民抓住市场信号传递出的新商机,今年调减了水稻种植面积8万多亩,用于增加水果、蔬菜、花卉等园艺作物。目前广州市小果木瓜面积达3000亩,比去年增加了1000亩。
  转变生产观念,提高食品质量,不仅可以满足国内广大消费者对绿色无公害食品的需求,而且有助于增强我国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农副产品质量提高,在市场上就能卖出好价钱,农民的收入也会相应增加。可以说,绿色食品对于经济发展,确实有一石三鸟之功。而要把这件事做好抓实,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如对农业生产实行“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等,让消费者真正买到放心食品。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