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过后 信息技术怎么做
第8版(科教周刊)专栏:信息时代
非典过后 信息技术怎么做
“微软WINDOWS 2003 SERVER新闻发布会现在开始。”
——咦,我怎么看不到微软方面的人呢?“我们请总经理唐峻致辞……”
——哟,您也来了!呆会儿打算问个什么问题呀?
“现在我们开始作新产品的演示。”
——我都问了5遍了,快快快快快回答我的问题,不然我可拜拜了!
大概没有比这更乱的发布会了。这一边,西装笔挺的嘉宾面对摄像头侃侃而谈;那一边,网络聊天室里远程采访的记者们几乎是在尖声喊叫。
5月下旬的北京,由于非典疫情尚未得到控制,微软给每个无法到会的记者一个账号和密码,让他们在收看网上视频直播的同时自由提问。离开了会场面对面的约束,主持人觉得根本无法保持往日彬彬有礼的问答场面。然而她知道,自己必须适应眼前的这种混乱。这种随着非典病毒的扩散而迅速风靡的网上新闻发布会,也许不会随着病毒的消失而消失。
因为有人已经从中尝到了甜头。
时空阻隔带来意外收获
非典闹得最凶的5月,中关村科技软件公司的员工正全力以赴准备“中关通用资源管理平台”的发布。按照早先的预算,举办一个连续两天的新产品发布会和技术介绍大会,没有一两百万资金很难拿下。而通过在线发布,这笔开销减少了90%,“节省下来的支出可以投到产品研发和市场销售当中去,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总裁朱希铎对此非常满意。
更让他高兴的是,非典造成的时空阻隔,给了客户们一个体验这一电子政务通用管理平台的绝好机会。要在平时,“你磨破了嘴皮,他们都不见得有工夫一试。”
尝到甜头的不只是“中关村科技”。第九十三届广交会受非典影响,进出口总额只完成了44亿美元,而同期举办的“在线广交会”接待客商是上届的5倍,实现出口13亿美元;新浪“网上商城”近来每天保持着50万元左右的成交量;“五一”期间,上海市民刷卡消费36.5万笔,交易总额4.43亿元,比去年增长一倍多;上海电信今年头4个月的宽带安装量相当于上年的总和;网上教育、网上证券、网络会议……这些以往大多数时候仅仅作为“信息化装饰品”的东西一下子拉近了与人们的距离,散发出油盐柴米般的“日常”气息。
对于各种各样以信息化为生的人来讲,这就是机会。
然而机会从来只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做IT更得有“免疫力”
思科公司在每个员工家里都安装了宽带上网设备,保证他们在家接入公司的内部网,同时员工可以将自己公司座机上的电话转移到家中的电话和手机上,或者使用笔记本电脑上的IP软电话。通过全球会议系统,发言者可以将讲演的幻灯片放在网络上,供其他参会者观看。即使在家办公,员工在上班时间的行为也会受到约束,因为主管领导可以通过即时通信系统观察到部下的一举一动。
得益于这些信息系统,思科成功逃过了非典疫情可能带来的打击,并以此为范例,向各家羡慕者雄辩地推广自己的做法,当然也就成功地推销了自己的产品。
并不是每家信息技术公司都像思科这样幸运。用友公司有员工不幸染病,与此同时,产品的出库量锐减了将近60%,估计二季度的营业额将下降数千万元。与用友同病相怜的还有清华同方计算机系统本部,由于供货渠道受影响,总经理李健航初步预计5月份的业务将比原计划下降20%。
由于全球信息技术制造基地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厂商,制造商承受非常事件打击的能力变得至关重要。“富士康的工厂出现一个非典病人,全球电脑市场都将引起震动”,苏州富士康公司的员工严峻地说。
众多信息技术企业从这场非典风暴得到一个教训:绝不可低估它所带来的挑战。
机遇不会像天上掉馅饼
“这话只说了一半。”国际数据公司(IDC)中国区副总经理万宁说,“我们也不能盲目高估它所带来的机遇。”
“五一”刚过,这家公司的分析师就非典对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影响做了一份评估报告。然而报告递上之后,几周内都没有得到答复。
这在平时是难以想象的。不是非典击倒了IDC严谨快捷的分析系统。让分析师们犹豫的是,各种影响因素太复杂,评估的时机还不成熟。
以网易、新浪、搜狐三大门户网站的营业收入为例,尽管同比增长了200%左右,“可这一时期过去之后,这种增长会不会维持?”计世资讯副总经理陈立辉对此持谨慎态度。如果把信息产业的宝全押在这上头,“还会有企业吃苦头。”
“空中课堂”成了非常时期学生们完成学业必不可少的工具,但它的缺陷也在大规模实际应用中暴露出来,已经有学生表示,“还是不如老师当面讲课灵活。”
视频电话技术一夜之间火遍神州,但由于价格原因,众多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仍徘徊在视频会议的大门外。
“五一”期间全国网上银行、自助银行的交易较以往翻了一番,可平时出类拔萃的招商银行交易额却出人意料地下降了20%……
机遇和挑战在地平线上相互纠缠咬合,短时期内,一切都还很难定论。
唯一可以定论的是,经过这场战争的考验,信息技术找到了一个更加宽阔踏实的舞台,它的脚步将继续向前。信息技术企业要做的,就是从现在起做好充足的准备。(附图片)
近来,“电子货币热”正在京城逐渐升温。图为一位北京市民在一家大型超市购物时使用建行“龙卡”结算。(新华社记者 郑卫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