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版

走下珠峰,我们应该思考什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6-05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走下珠峰,我们应该思考什么? 第16版(体育) 专栏: 走下珠峰,我们应该思考什么? 新华社记者 朱建军   2003年5月21日,中国业余登山队A组队员陈俊池、梁群登'...

走下珠峰,我们应该思考什么?

第16版(体育)
专栏:

走下珠峰,我们应该思考什么?
新华社记者 朱建军
  2003年5月21日,中国业余登山队A组队员陈俊池、梁群登上海拔8848.13米的地球之巅,创下中国业余登山运动的新纪录;此后B组队员王石、刘健又传佳音。可以说,4名业余队员登顶珠峰是中国献给此次纪念活动的最珍贵礼物。
  然而,走下珠峰,激情同海拔逐渐下降,思考随白云悠悠升起,我们不能不盘点一下已载入史册的胜利与缺憾。
  对中国登山协会和国家登山队来说,如何指导、推动、普及登山运动,仍是中国登山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早在2000年玉珠峰山难后,中国登山协会就意识到引导、指导业余登山活动。于是,西藏、青海、四川、新疆等举办登山大会,培训登山爱好者,向他们传授技艺的同时也灌输安全理念。这不仅让业余登山者兴奋不已,也让专业队看到一线生机。
  在欢呼登顶珠峰的时刻,我们更应庆幸灾难不曾谋面,因为在没有建立高山救援系统的背景下,任何一次灾难都将是致命的。新西兰、美国、法国等国家,一旦发现有登山者遇险,救援系统就能立即启动,搜救队、气象、通讯、交通等单位通力出击,将全力确保遇险者的生命安全。而我们的条件还不够成熟,目前能做到的只是准备高山急救袋、紧急救护用具,在行动安排上尽可能避免风险等措施。
  登山不仅要用双脚,更要用头脑。登山要有必备的装备和器材,没有一定的实力,没有坚强的毅力,没有科学的指导,仅凭激情与冒进攀登高山将付出生命的代价。
  它(珠穆朗玛峰)在那里,让多少英雄儿女半个世纪来前赴后继,为这“第三女神”竞折腰。想必,只要它在那里,人类攀登的脚步就不会停止。
  (新华社西宁6月4日电)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