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抓招商引资 内抓非公经济——访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黄兴国
第8版(专页)专栏:加快发展 增创优势
外抓招商引资 内抓非公经济
——访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黄兴国
本报记者 何伟
位于“长三角”南翼的宁波市,近来有两条新闻让它显山露水:一是今年5月,国家统计部门公布了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今年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排名,宁波国内生产总值提升两位,排在广州、深圳、杭州之后居第四位。二是今年3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宁波城市综合竞争力在中国200个城市中名列第十,是浙江省唯一进入前十强的城市,其中结构竞争力排名全国第一。而去年宁波的排位是第二十位。
消息传开,连宁波人都多少有点意外。记者日前探访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
坐井观天,自我陶醉。出外看天,天外有天。
浙江省宁波市近年不断创出新纪录,令人振奋。港口货物吞吐量仅次于上海,跃居大陆港口第二位;集装箱增幅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最大的男装生产基地,最大的不锈钢加工基地,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最大的非公有制轿车企业,效益最好的石化企业;如今,投资160亿元的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也已动工……“宁波制造”更是身手不凡,去年就有99种产品年产销量在全国同行同类产品中居第一位。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报告,去年宁波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00亿元,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列第六位;财政收入262亿元,列第四位;宁波港货物吞吐量达到1.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80万标箱,进入全球30强。
“自己纵向比,成绩是明显的;如若横向比,差距同样明显。”面对不俗的业绩,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黄兴国更多的却是忧患意识。“比如去年宁波的个体工商户数、非公有制企业户数、注册资金以及非公有制经济总产值等八项指标增幅明显低于杭州。再比如招商引资,在规模上与江苏苏南地区相比,宁波的合同和实际利用外资都不到苏州的1/4。我们是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没有丝毫理由自满。今年元旦甫过,我们就赴苏州学习招商引资,春节过后,又专程到上海和江苏考察。真可谓出外看天,天外有天,我们最大的收获是找到了差距。
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靠内力,做大做强非公有制经济;借助外力,抓紧抓好招商引资。
正视差距,正是飞跃的起点。黄兴国强调,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是浙江省的重大战略部署。如何抓住这个历史性机遇,宁波市委、市政府认为,关键一条就是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靠内力,做大做强非公有制经济;借助外力,抓紧抓好招商引资。这是宁波实现赶超式发展的唯一选择。
黄兴国进而分析“内外互动发展观”,如果说宁波近几年发展有成绩,主要支撑点有二:一是非公有制经济,二是开放经济。内源型的非公有制经济和外力型的开放经济是支撑宁波“经济大厦”的两座柱石。宁波人民凭借良好的经商传统、强烈的市场意识和坚韧的创业精神,实现非公有制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已占全市经济总量的70%。同时,开放型经济也长足阔步,凭借深水良港的资源优势和沿海开放城市的政策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动员千军万马“走出去”,去年实际到位外资达到12.5亿美元,自营进出口总额达到123亿美元,全市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分别占到浙江省的1/3和1/4。
外抓招商引资,内抓非公有制经济。无论从政治条件看还是从经济环境看,无论从内在动力看还是从外部基础看,我们都面临一个乘势而上的发展机遇。黄兴国简言归纳宁波的发展新方略,就是围绕一个目标,营造两个平台,建设三支队伍,推进四个转向。
围绕一个目标,就是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宏伟目标,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对宁波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营造两个平台,就是积极营造发展平台和服务平台,为非公有制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大发展、大提高创造良好环境。建设三支队伍,就是着力建设好企业经营管理者、科技人员和外经贸人才队伍,为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推进四个转向,就是积极推动企业向科技型、规模型、集约型、外向型方向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
要有亲商、爱商、富商的胸怀,给企业充足的“阳光”和“养分”。他们发展了我们就成功了,他们赚钱了我们的税收和就业岗位就有了。
招商引资也好,非公有制经济也好,关键是营造环境,要务是搞好服务。黄兴国十分认同这种观念:客商引进来,要为他们服务,使他们能够挣钱,能够发展。他们发展了我们就成功了,他们赚钱了我们的税收、就业岗位就有了。黄兴国在全市干部大会上坦言:为什么要有亲商、爱商、富商的胸怀?为了国家、为了百姓,所以我们要营造一个服务的高地、政策的洼地。对一个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财富。如果我们在办事上稍慢一步,企业就有可能失去一项合同、丧失一次发展机遇。因此我们应切实做到可办的事马上办,需要商量的事抓紧研究办,可以变通的事想方设法争取办,给企业充足的“阳光”和“养分”。
日前,宁波市政府出台了“四个放宽、四个加大”,即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对外投资比例限制,支持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基础设施、地方金融机构、非义务教育、经营性医疗、社区服务等领域;放宽涉外政策限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获取自营进出口权、引进外资、开展境外投资,简化出入境审批手续;放宽融资条件,简化担保、抵押手续,试行信用贷款;放宽企业技术入股比例和符合条件的企业组建集团的注册资本限制。同时,加大用地保障力度,降低土地使用成本;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技术改造、实施科技创新项目、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引进和培养人才、获得驰名商标等进行奖励;加大税费优惠力度;加大权益保护力度,坚决制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们动员千军万马“走出去”;现在抗非典,我们号召千方百计“走出去”,化危机为商机。宁波应有大作为,想大局,办大事,迈大步。
宁波经济外向度较高,由于非典疫情,出口定单明显减少,商务人员出国受阻,对外经贸受到较大冲击。原定6月举行的浙江第五届经贸洽谈会和第二届中国消费品博览会也已推迟。
“我们讲两句话,一是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另一句是开动脑筋,巧妙应对。”黄兴国说,抗击非典的非常时期,我们采取了非常之策,化危机为商机。比如创新经济活动方式,推广电子商务,大力开展网上贸易、网上洽谈、网上招商等。第二届中国消费品博览会推迟,我们如期举办别开生面的网上消博会,在网上进行比传统会展更国际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在线洽谈、交易,参加企业达到2000家,远远超过第二届消博会原定的报名参展企业数。另一方面,对影响较大的重点行业和企业,采取现场办公、领导联系等多种方式,鼓励企业通过各种渠道千方百计“走出去”。
宁波作为沿海开放城市、浙江的发达地区和开放前沿,在加速发展上担负“先头部队”的示范作用。黄兴国说,去年底,宁波市委九届八次全会提出了“建设大港口、发展大产业、构筑大都市、繁荣大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争取到2010年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2年翻一番,达到6000美元。
“一担纲领不如一个实际步骤”。黄兴国提出宁波应有大作为。目前宁波已经启动了“十大百亿项目”,这些重点项目,将是宁波经济跨上新境界的坚实台阶。
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发展不放松。黄兴国语意坚定:“放在心上、抓在手中,确保思想到位、精力到位、工作到位,这不仅是我们的想法,更是我们的行动。”(附图片)
宁波市海曙区环卫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构建大环卫、全覆盖、动态化环境卫生工作新格局,被有关专家称为“海曙模式”。图为环卫工人在实行全天候动态保洁。季柘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