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难中,我们经受考验——抗击非典启示录
第4版(要闻)专栏:
危难中,我们经受考验
——抗击非典启示录
新华社记者
2003年春,非典型肺炎突如其来,中华民族遭遇严峻考验。
正如恩格斯曾深刻指出的,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历史的辩证法就是这样。非典这场灾难,不仅在考验着我们,也给我们以警示,以启迪。
疫情如火,考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驾驭局势、治党治国的能力。危难时刻,党中央、国务院从容应对,指挥若定。抗击非典的斗争深刻昭示: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
从广东出现第一名患者,到我国内地临床诊断病例骤升至4位数,受害省份扩展到26个……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给我们的事业带来重大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旅游、餐饮等行业遭受重创,恐慌情绪在部分群众中蔓延……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驾驭局势、治党治国的能力面临严峻考验。
“要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要把防治非典型肺炎的工作,作为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切实抓紧抓好。”4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来到疫情严重的广东省,向全党、全国发出号召。
北京、广东、天津、内蒙古、山西、河北、湖南……危难关头,党和国家领导人一次次深入一线,检查、部署防治工作。“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刻,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同呼吸共患难,不仅树立了亲民、爱民的形象,更给人以信心、希望、力量和光明。”网民“润物”在互联网上写下这样一段激情洋溢的文字。
这是一场遭遇战,党中央、国务院心系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雷厉风行——将非典列入法定传染病进行管理,使防治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建立、完善公开透明的疫情报告制度和信息发布制度;成立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统一协调、指挥全国防治工作……
这是一场攻坚战,党中央、国务院着眼改革发展稳定的战略全局,科学决策——提出“沉着应对、措施果断,依靠科学、有效防治,加强合作、完善机制”的防治总要求;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实施群防群控,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根据疫情情况,及时提出一手抓防治非典型肺炎这件大事,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危难关头,各级党委、政府和每一名党员干部都经受了一次严峻的考验。4月中下旬,中央对卫生部、北京市主要负责同志职务作出调整。此后,各地又有一批官员因为防治非典不力受到惩处。
中国政府的坦诚态度和采取的积极措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赞誉。在中国考察了一个半月的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吉姆斯·莫格尔教授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感到中国新一届政府很有能力。”摩根士丹利公司发表的报告认为,中国领导层处理非典的手法,“凸显出令人鼓舞的适应力、透明度及其世界地位。”
灾害突至,考验社会主义中国的应变能力和综合实力。紧要关头,全社会紧急动员、高效运转。抗击非典的斗争深刻昭示:在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国富民强的必由之路
非典袭来,经济活动如何开展?生活秩序能否维持?上海历经10年精心打造的信息网络,关键时刻发挥强大威力。北京小汤山,因为中国人民只用七天七夜就在这里建成全国最大的传染病医院,一时名闻天下。
大灾大难,首先考验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设立20亿元的非典防治基金,对农民和城镇困难群众中的患者实行免费医疗救治,改善各级医疗机构的设施……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当代中国教研室主任辛逸说:“20多年改革开放的丰厚积累,使我们经得起大风大浪;强大的国力,是我们战胜非典的坚实后盾。”
非典考验着我们科研攻关的能力。从研制成功SARS病毒全基因组芯片检测系统,到成功克隆病毒的6个主要蛋白基因;从初步掌握病毒的存活规律,到用于治疗非典的新药进入临床试验……危难面前,我国的科技储备和人才实力经受住了考验。
“疫情骤至,我们的观念意识、管理模式、防范体系、应对措施等都面临考验。”直接在一线指挥抗击非典的北京崇文区区委副书记朱秉春说,“经过艰苦的努力,我们的快速反应机制赶上并超过了病毒蔓延的速度。”
非典,考验我们的协调能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迅速成立医药用品协调办公室、生活必需品协调办公室等,形成中央与各省区市信息畅通、反应灵敏的物资调配网,并在35个大中城市建立应急机制,对350个市场昼夜监控;
疫情,考验我们的应急能力:各地紧急调整有关企业的产品结构,确保防治物资供应。有关部门还建立动态预警机制,动态平衡物资供应……
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缺陷,农村公共卫生投入不足,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尚未健全,政府公关能力有待提高……非典斗争中暴露出的问题警醒我们:我们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吴元梁说:“抗击非典的斗争从正反两方面启示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必须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再次说明,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发展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必由之路。”
生死安危,考验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直面灾难,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锻造伟大的抗击非典精神。抗击非典的斗争深刻昭示:拥有强大精神支柱的中华民族,一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非典,危及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唯其如此,愈加需要全民族的坚定无畏和相互关爱。
北京通州的一对退休老人,一个儿子是医生,另一个是急救车司机。当儿子们从一线打来电话,两次发作脑血栓而颤巍巍的老父亲说:“你们别担心我。这是治病救人的大事,谁也不能往后缩!”做了一辈子教师的母亲在电话里大声告诉儿子:“你们是妈最大的荣耀!等你们回来,妈为你们做最爱吃的饭菜。”
有这样的父母,就有这样的儿女;有这样的百姓,就有这样的民族——面对生与死、安与危的选择,千千万万共产党员、普通群众挺身而出,汇成全民族抗击灾难的滔滔洪流。
这是非典时期的两个普通镜头——
虽然离家不远就是非典定点医院,雷怀庆却一点也不担心。每天早上买菜回来,他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手、开窗通风。“只要按照科学的办法,非典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这位北京老大爷乐呵呵地说。
陕西农民薛安绳从北京回到阔别半年的家乡,为了自我隔离,在村外废弃的旧窑洞里住了整整18天。“吃点苦不算什么。再说,这也是为了全村人不得病。”
怎样洗手?怎样消毒?怎样戴口罩?怎样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防治知识的广泛宣传,推动全民性的科普大行动;学习贯彻传染病防治法,认真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抗击非典斗争的实践中,法治精神的种子在民族精神的沃土中发芽、生根。
危难当前,考验每个人的品格、意志和信心;非典如镜,也映照出生活中的某些缺陷。抗击非典的斗争仍在进行,中华民族在用行动反思和自省:随地吐痰的恶习受到抨击,传统的饮食习惯面临转变,一些地方开始制止吃食野生动物……
“六一”儿童节前夕,北京35中初三(六)班学生李晶给胡锦涛总书记写信,提出的要求很简单:让我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因为,经过非典,她觉得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最重要的素质莫过于有爱心”,“有公德”。
孩子的“心里话”,纯真却深刻。在考验中成熟起来的新一代,正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之所在。(新华社北京6月3日电)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