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先生”的最后时刻
第13版(党的建设周刊)专栏:抗击非典——我是共产党员
“于先生”的最后时刻
冬雯
“3天前,也就是5月16日,他还给我量体温,没想到他这么快就去了……”村民吴建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这是他最后一次来到乡亲们中间。他家距吴建国家仅300米,可他却歇了两歇,走了10分钟才到达,这最后10分钟走完了他行医36年最后的旅程。从这天起,他再也支撑不下去了,临终前,他仅在病床上躺了两天。
他叫于海洲,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八号地村卫生所医生。
5月10日,塞北这个最偏僻的小山村骤然降温,风雨袭来,重病在身的于海洲,正躺在床上输液。
听到一位中年妇女要买退烧药,他拔掉针头敏感地从床上坐了起来,认真询问起病人的情况。当他得知是六组村民张庆和高烧不退时,立刻让老伴给准备药箱,要亲自去检查。老伴阻拦着说:“路这么远,天这么冷,你都肝腹水了,就别去了,实在不行我替你去吧!”于海洲一下子严肃起来,“这样的病人有可能是非典病毒携带者,我必须亲自去检查,漏查一个非典病人,就是对父老乡亲的犯罪!”老伴拗不过他,只好帮他打针吃药,又给他披上一件棉衣,让小儿子于吉庆用摩托车把他带往4公里外的张庆和家。
风雨打透了他的棉衣,一路上的颠簸更加剧了他的病痛。走进张庆和家时,于海洲脸上冒出豆大的汗珠,已站不稳脚跟。他强撑着给张庆和测量了体温,然后认真地填写了《全县外出返乡人员排查统计表》……
2001年12月,52岁的于海洲被确诊为肝癌。面对死神的威胁,他没有却步。今年年初,于海洲的病情加重了,每天都要靠输液维持体内营养。4月中旬,抗击非典战役打响之后,他主动请战。乡防非典领导小组考虑到他病情严重没有安排他。他恳切地说:“村里的情况我最熟,咱们乡卫生院人手又少,我不干谁干。况且,我不仅仅是一名医生,还是共产党员,关键时刻,应该冲在前面。”从第一天起,他主动担负起八号地村返乡村民、外来人员的健康检查工作,对返乡人员逐人检查,一一登记。
从4月24日到5月16日,在这短短的23天里,于海洲拖着病体,奔波于全村8个居民组之间,先后为57名外出返乡人员检查登记,直到他病倒,全村没有漏查漏统计一个人。
防非典战役打响之后,小山村出现了一些谣言,有的乡亲不知所措。于海洲走家串户,发放“预防非典明白纸”,从科学的角度讲解什么是非典,非典的传播途径及怎样预防等知识,使村民认识到只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非典是可控、可防、可治的。于海洲的话让村民心中有了底。七组村民张桂兰说:“一听说闹非典,我们全家晕了头。老头子正要去买鞭炮,于先生来到我们家,让我知道了非典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才打消了放鞭炮驱邪的念头。我们老头子逢人便讲,不能听信传言,还是讲究科学,听于先生的话没错!”
于海洲在36年的行医生涯中,始终把治病救人作为第一准则,不图名,不求利,深受当地乃至周边百姓的尊重,人们都尊称他为“先生”。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