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份以来,上海市日均刷卡消费五点六万多笔——银行卡风靡申城
第14版(财经纵横)专栏:热点聚焦
四月份以来,上海市日均刷卡消费五点六万多笔——
银行卡风靡申城
本报记者 高渊
“拿张卡出门很方便”
逛完一圈超市,提着满满两篮子的食品和生活用品,沈夏萍跟着人流来到结账处。与往常不同的是,年近五旬的沈女士没有拿现金,而是从包里取出一张牡丹卡,略显生疏地完成了输入密码和签字程序。
这是5月27日上午记者在上海浦东一家超市看到的场景。对于这位已经退休的纺织女工来说,怀揣银行卡外出购物绝对是件新鲜事。为此,心里还有点不踏实,但她认为这是眼下最好的选择。“以前都带着钞票出门,如今我们家习惯都改了,拿张卡就敢出门。”
改变习惯的,当然绝非沈夏萍一家。这家超市的收银员告诉记者,在非典时期,顾客数量有所降低,但用卡结账的却大大增加。这样他们也乐意,因为刷卡卫生,也不会出人为的错误。
显然,在上海这座城市中,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使“怀揣现金购物”的传统习惯正在发生明显变化。记者了解到,受非典影响,上海各银行营业部一度门前冷清,但并没有影响其业务开展,银行卡的发行量和消费量在这期间大幅上升。
据中国银联上海分公司统计,今年“五一”期间,上海刷卡消费36.5万笔,交易总额4.43亿元,日均交易笔数和总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15%和132%。而且,4月份的日平均消费量比去年的日平均数增长82.5%。4月1日以来,上海市日均刷卡消费5.6万多笔,比去年同期多出2万多笔。
业内人士认为,与流通中的现钞相比,信用卡有很强的私密性,又便于消毒,刷卡消费可以有效减少因现钞流通带来的疾病传播,保障持卡人的身体健康。与沈夏萍一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做“刷卡一族”,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现代金融服务方式也因此风靡申城。
银行促销力度大
与市民改变现金消费习惯几乎同步,那些往常比较“矜持”的银行,近来也纷纷推出相应的信用卡优惠政策。
这几天,繁华的淮海路上,一场大型牡丹卡促销活动正在进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场由工行上海市分行与卢湾区经贸委联手举办的活动,持续时间将超过两个月。如此“旷日持久”的活动,在淮海路商业街是不多见的。
显然,银行看到了商机。淮海路商业街是上海主要的购物街,现在又是非典时期,人们在淮海路商业街上使用现代化支付手段的需求也日益增长。银行的用意,在于借助淮海路的高雅购物环境,通过推广牡丹卡这一时尚支付手段,吸引客户刷卡消费。
记者还了解到,农行上海分行“在线银行”、建行上海分行“速汇通”、交行上海分行“外汇宝”等离柜式服务项目都在最近迎来了注册高峰。工行上海分行也适时开展了“网上银行交易大赛”,参赛者十分踊跃,大大提高了网上银行的操作技巧。为保证交易安全卫生,各大银行全力打造“卫生金融环境”。上海银行部门每天对所有ATM机、POS机、存款机等消毒数次,贴上“本机已消毒”标签,并注明消毒日期。
据有关部门统计,“五一”期间,各大银行离柜式业务量激增。工行上海分行电话银行5天内共接听电话近6万个,比去年同期上升62%;POS机受理刷卡消费18.7万笔,消费金额2.17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1.5倍和2.1倍。
别忽视瓶颈问题
在很多上海市民眼中,非典时期选择银行卡,无疑是正确的选择。不过,也有很多人认为,目前使用银行卡的感觉还并非“十全十美”。
在采访中,不少市民告诉记者,用卡目前至少存在着转账麻烦、使用范围小、网络和机器容易出现故障等问题。还有一些市民希望扩大银行卡使用范围、提高安全性以及简化手续等。
银行业有关研究人员认为,受理市场的规模不足,直接影响了持卡人用卡积极性,是现阶段银行卡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与银行卡产业较为成熟的国家相比,我国银行卡在创新能力、技术手段、管理理念和运作方式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非典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为银行卡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在这轮热潮中,一些银行卡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显现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上海只是一个缩影。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