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阿姨像妈妈”
第11版(教育·科技·卫生)专栏:来自定点医院的报道
“这里的阿姨像妈妈”
本报记者 刘毅
在宣武医院非典病房中,有几个年纪很小的小病号,在他们身上,医护人员付出了更多的心血和汗水。6月1日早上,小病号们一起床,就发现自己的床头多了一大堆玩具、糖果——这是医护人员送给他们的儿童节礼物。奋战在抗击非典最前线的白衣天使中,不少是有孩子的母亲。在“六一”儿童节到来的时候,她们更加牵挂自己可爱的孩子,同时也把更多的爱心给了非典病房中的孩子们。
这里的阿姨像妈妈
7岁的新洋是宣武医院非典病房中年纪最小的小病号,她的妈妈因感染非典,已经永远地离开了她。没妈的孩子也像个宝。自从5月13日转到宣武医院后,小新洋一直受到了医护人员的特殊照顾。为了能随时照看她,医院还特意把她安排在了护士站对面的病房。儿童的血管细,输液时很难扎准,医院就尽可能安排儿科护士操作,减轻小新洋的痛苦。小新洋一度身体虚弱走不了路,称体重时,护士就冒着被感染的危险抱她下床去称。小新洋刚来时情绪很低落,经常为想妈妈而掉眼泪,医护人员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纷纷把牛奶、巧克力、饼干等送到小新洋的床头,还经常不顾危险,到病床前和她聊聊天,玩玩游戏,逗她开心。
护理部副主任花蕾把小新洋的情况告诉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沈馨后,沈馨托妈妈给小新洋送去一封信,信封上画着两个小朋友手牵手,信里说:“咱们交个朋友吧,你不要害怕,要相信自己一定能战胜非典。如果你需要什么就跟我的妈妈说,妈妈是护士,她会帮助你的。”沈馨还给新交的小朋友捎来了玩具和自己亲手做的千纸鹤。
宣武医院第二批医护人员现场总指挥、副院长李林说:“我们很多人都是母亲,这些小宝贝是大家的‘心头肉’,为这些孩子时刻揪着心。第一批已经在郊区隔离休整的医护人员,还经常打来电话问小新洋等小病号的情况。”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如今小新洋的病基本痊愈,已经停止输液3天了。她说,这里的阿姨像妈妈。
原谅妈妈的“无情”
医护人员把母爱给了病房中的小患者们,却见不到自己的孩子。宣武医院非典重症病房护士长刘芳的孩子才一岁半,5月6日,34岁的刘芳离开孩子走进病房时,孩子刚刚会说两个字:“妈妈”。从此,刘芳开始掰着手指头数离开孩子的日子。每天她在病房工作6小时回到驻地后,最高兴的就是给家里打电话,听家里人说孩子的情况,听孩子在电话中叫“妈妈”。两个星期后,孩子开始会说三个字:“妈妈好”,这让她着实高兴了一阵子。不过,随着分离的日子一天天地增多,后来孩子竟然认生,“拒绝”和她在电话中说话了。
“可把我气坏了!”刘芳说。不过,她心里非常清楚,在孩子最需要母亲的乳汁和呵护的时候,自己却不能陪伴在他身边,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对他的身心健康可能会有影响。“小家伙在‘报复’我呢。虽然他现在还不懂事,我还是想说,孩子,妈妈是护士,病人需要我们,原谅妈妈的‘无情’吧。”
“医院医护人员中女性居多,大多数人孩子还很小。无论是在非典病区奋战还是在后方隔离休整的妈妈们,‘六一’儿童节都不能回家。她们最想对孩子说的一句话就是,孩子,妈妈爱你!”副院长李林感慨地告诉记者。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