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非典的前沿堡垒——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街道抗击非典纪实
第2版(国内要闻)专栏:
抗击非典的前沿堡垒
——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街道抗击非典纪实
本报记者 赖仁琼 王建新
4月2日,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街道出现第一例非典病人。4月下旬,出现疫情扩散蔓延的迹象……
由于拥有北京动物园、北京展览馆、北京天文馆、古脊椎馆等著名旅游景点和集铁路、城市轻轨、地铁、公路等于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展览路街道周边在旅游旺季最高日客流量达100万人之众,即使是平时,每天也有数十万人穿梭于境内……抗击非典,展览路街道面临异常严峻的形势。
疫情就是命令!街道工委书记李春英、办事处主任王占荣等带领街道130余名机关干部迅速行动,广泛发动地区7万多名群众,实行全民防控。从社区到学校,从工地到市场……一张防控非典的网络迅速覆盖到街道的各个角落。
4月13日,朝阳庵社区居民张某出现发烧症状,被送到人民医院治疗,另外2名密切接触者——患者的儿子和前夫却不知去向。必须尽快找到这两个人的下落!得到消息后,在强烈的责任心驱使下,整整一个上午,街道的工作人员连续打了30多个电话,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发烧的父子俩。街道领导一方面向区非典办和疾控中心紧急求援,一方面通知社区居委会立即采取监控措施,防止了疫情的进一步扩散。
危急关头,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成为群众的“主心骨”。4月22日上午,百中社区小区负责人焦急万分地向社区工作站反映:乙21楼805卫生间房顶漏水,需尽快解决!在场的人不由心头一紧:楼上905号出现过一位非典病人,已送进医院治疗,同室人员也被送走隔离。情况危急,社区的党支部书记甘文箐一边与房管维修部门和展览路医院保健科联系,一边到密切接触者隔离处找钥匙。钥匙找到后,消毒人员也赶来了。“谁带消毒人员进屋?”“我去!”甘文箐毫不犹豫地说。
团结社区党支部书记赵玉松,是一位有45年党龄的老党员。他迅速组织召开了党员大会、楼门组长大会和居民大会,号召党员、积极分子和全体居民投入到社区防控工作中去。赵玉松每天坚持背着近20公斤重的高压喷雾器,一个楼道接着一个楼道地喷药消毒。不到一个月,赵玉松瘦了整整7公斤,糖尿病又加重了,但他还是不肯休息。他说:“这种时候,我怎能离开战斗岗位!”
作为北京疫情较重的地区之一,街道所辖23个社区中有20个出现了被隔离人员,照顾被隔离人员的重任落在街道干部、居委会主任的身上。
4月24日零时,北京市对北大附属人民医院实施整体隔离。隔离区就是“战场”。街道党政领导一班人连夜赶赴“战场”,疏导清晨前来上班、看病、取药、探视的群众。工委副书记马业珠率领6人小分队,穿上防护服走进隔离区,来到隔离区的家属宿舍楼,逐楼层做群众的思想工作。隔离区群众开始比较紧张,听说他们是政府工作人员,紧张的心一下就放松了,有的还主动出来协助工作。早上6时30分,200余份紧急调运来的早点送进了隔离区。手里拿着热气腾腾的早点,居民心里也热乎乎的:“没想到政府想得这么周全。”接着,街道干部又送来了午餐和做晚饭用的米、面、肉、蛋和调味品。
街道开通了两部24小时热线电话,由社区文化工作者通过电话陪隔离区里的居民聊天、拉家常。“我家的电卡里没钱了。”“孩子中考,老师在网上布置作业,可我家电脑出毛病了。”“能不能陪我聊聊天,讲点外面的新鲜事?”社区服务热线开通不久,各种需求电话就接连不断。
这是一场“爱心接力”。守候在电话机旁的值班人员及时将隔离区人员的需求迅速传到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立即到商场、餐馆、书店,买好物品送到隔离区内。“五一”节到了,为了丰富隔离区群众的精神生活,工作人员又把300册图书、200本杂志和150张光盘送到了被隔离者手中。
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战斗并没有结束。回顾近两个月的抗非典斗争,李春英感触最深的是责任和深情。她说:“街道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我们肩上担着的一头是责任,一头是对人民群众的深情。”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