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造船业对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有重要作用。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国造船工业——发展造船业对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有重要作用。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国造船工业——
第6版(国民经济)专栏:
发展造船业对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有重要作用。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国造船工业——
坚持“走出去” 实现跨越式发展
——访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陈小津
本报记者 刘国胜
记者:20多年来,我国船舶工业广大职工遵照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国的船舶要打进国际市场”的重要指示,积极走出国门,在国际船舶市场的风浪中拼搏,闯出了一条外向型的发展道路。请您谈谈这方面的具体情况。
陈小津:这20多年,我国造船骨干企业共计出口民用船舶2300万吨,出口船舶产量约占造船总量的60%。近10多年来,船舶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技术显著提高,综合竞争能力明显增强。2002年,我国造船年产量突破400万吨,达到461万吨,是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造船产量的5.5倍。随着船舶出口的快速发展,我国年造船产量占世界造船产量的份额,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不到1%上升到2002年的8.3%,产量排名也从第十七位上升到世界第三位,仅次于日本和韩国。目前,我国已连续8年造船产量稳居世界第三位,基本上形成了外向型发展格局。
记者:船舶出口迅速发展,对我国船舶工业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陈小津:船舶出口对我国船舶工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是促进了我国船舶工业军转民的战略调整。改革开放初期,在军品任务大量削减的情况下,相当一批以军为主的企业任务严重不足。外贸出口使这些企业找到了调整方向,特别是一批外贸合同的签订,减轻了这些企业军工任务不足的压力,使生产线得到有效维持,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军工队伍。船舶外贸的发展,反过来促进了国内船舶市场的开拓,按国际标准造船,使我们赢得了国内船东的信任,解决了长期争论不休的“造船不如买船”的难题。二是推动了我国船舶工业的科技进步。20多年来,我们在大胆地闯入国际市场的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经验,严格按国际标准和国际规范造船,使我国造船技术有了长足进步。我们组织力量收集、翻译了英、美、日、法、挪威等国际权威船级社规范文件几十卷2000余万字,消化吸收了5000多项国际造船技术标准。为了建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船舶,成系列引进国外先进造船设备制造技术,大力促进船用设备的更新换代,并有针对性地对骨干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造船技术的提高和产品的更新换代。目前,我国出口船的品种,已经从一般的散装船、油船发展到具有当代先进水平的高附加值、高技术船舶,出口到德国、美国、挪威、丹麦、希腊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三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船舶工业已成为机电行业创汇大户,船舶贸易公司多次被国家评为创汇先进单位。船舶出口同时带动了钢材、机电设备等上游产业的发展。
记者:当前我国船舶工业面临的形势如何?
陈小津:进入新世纪,随着世界海运量的增长,世界造船业总体上稳步发展。特别是科技迅速发展和海洋经济崛起,给传统造船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世界造船业结构调整仍在继续,造船中心不断东移,我国造船业拥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在新的一轮调整中,面临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我国船舶工业是对外开放较早的行业,积累了一定的参与国际竞争的经验,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要努力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拓展船舶工业的发展空间,争取有更大作为。
记者:做大做强我国造船业前景如何?
陈小津:发展船舶制造业对拉动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作用很大。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都很关心船舶工业的发展,对船舶工业发展寄予厚望。当前,我国船舶工业虽然已获“铜牌”,居世界第三位,但与日本、韩国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经过艰苦努力,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国造船业是完全可能的。
记者:做大做强我国造船业,作为船舶工业两大集团之一的中船集团有何具体措施和办法?
陈小津:当前,为进一步扩大出口,中船集团公司要在现有海外营销机构的基础上,依托骨干船厂力量,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海外营销网络和服务体系;推进驻外机构公司化、实体化,努力与国际著名船东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培育一个相当规模的一流客户群,打响“CSSC”品牌,同时,积极寻找商机,伺机发展。积极探索与国外设计公司、中介公司合作,在国外设立船型开发机构、营销机构,充分利用国外开发技术、人才及市场信息优势,加速提升我们产品开发水平和市场反应能力。在融资方面,中船集团公司要进一步加大境外融资力度,包括采取境外上市和发行债券等方式,募集发展资金,优化资本结构。同时要积极探索境外投资,推进跨国经营。
总之,通过努力,使集团公司不仅业务出去,人员也出去,从而真正实现国际化的投资、生产、销售、研究和开发等跨国经营活动,真正成为一个一流的跨国造船集团。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