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版

凝聚人心、排除万难的强大精神力量——“抗击非典与弘扬民族精神”座谈会综述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5-26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凝聚人心、排除万难的强大精神力量——“抗击非典与弘扬民族精神”座谈会综述 第9版(理论) 专栏:理论信息 凝聚人心、排除万难的强大精神力量 ——“抗'...

凝聚人心、排除万难的强大精神力量——“抗击非典与弘扬民族精神”座谈会综述

第9版(理论)
专栏:理论信息

凝聚人心、排除万难的强大精神力量
——“抗击非典与弘扬民族精神”座谈会综述
高航 祝颖 张伟红
  5月15日,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和山东省社科联联合召开“抗击非典与弘扬民族精神”座谈会。来自相关学科的理论工作者以及战斗在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与会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抗击非典斗争的实际,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地位、科学内涵、时代价值等进行了研讨。
  民族精神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强大力量
  与会者认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丰富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在非典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和严峻考验面前,伟大的民族精神得到了弘扬和提升。我们从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实事求是、公开透明、措施果断、指挥若定,有力控制疫情蔓延的行动上,从那些置个人生死于不顾,日夜奋战在救死扶伤和科研第一线的广大医护人员和科技工作者身上,从各行各业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群防群控、抗击非典的实践中,真切感受到崇高的精神品格和无畏的英雄气概,感受到民族精神的巨大感召力和凝聚力。历史和现实启示我们,越是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越是在风口浪尖的关键时刻,越需要激发和弘扬民族精神,以其强大的力量把中华儿女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抗非典斗争的实践展示了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
  与会者指出,民族精神在民族面临严峻考验时期得以更充分、更鲜明地体现。非典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灾难,同时也检验了我们的民族精神。抗击非典的斗争实践,从不同层面丰富着我们的民族精神。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危难时刻,在民族精神的感召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同心同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投入抗击非典的攻坚战。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大精神迸发出夺目的光辉,显示出巨大的力量。
  团结互助,和衷共济。危难面前,大局至上。全国各地踊跃支援首都、支援兄弟省市区,体现了良好的整体意识和大局精神。这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迎难而上,敢于胜利。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广大医务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及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怀着战胜困难的昂扬斗志和必胜信念,实事求是地分析形势,沉着冷静地面对挑战,坚韧不拔地克服困难,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不惊慌、不退缩、不悲观,坚定信心,斗争到底。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排除万难、敢于胜利的精神。
  舍身忘我,无私奉献。面对危难,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面临严峻考验。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广大医护人员、科研人员挺身而出,不辱使命。许多战斗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不幸被感染,一批后继者又义无反顾地顶上去。他们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楷模。
  国家有难,人人有责。在抗击非典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每个社会成员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许多人在危险中选择的是国家利益,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看得高于一切,把挽救国家的危难和人民的生命安全当作自己的天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在人们身上生动体现,在人们心中牢牢扎根。
  依靠法律,尊重科学。抗击非典是一场硬仗,既要依靠法律,又要尊重科学。依靠法律,就是运用法律手段,组织、调动、指导和约束人们同非典作斗争的活动。尊重科学则是使国家和民族面对灾难临危不乱的制胜法宝。疫病当前,要尊重科学规律,弘扬科学精神,采用科学方法,依靠科学手段,保护自己、保护他人、保护社会。
  与会者一致认为,抗击非典的战斗仍在继续。只要我们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一定能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克服困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伟大的民族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发挥强大的精神支撑作用。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