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版

使消费成为经济运行的原动力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2-11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使消费成为经济运行的原动力 第9版(理论) 专栏: 使消费成为经济运行的原动力 闻潜   主要观点   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实行消费启动,对改善经济运行具'...

使消费成为经济运行的原动力

第9版(理论)
专栏:

使消费成为经济运行的原动力
闻潜
  主要观点
  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实行消费启动,对改善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实行消费启动,先是扩大消费需求,化解商品过剩;尔后以消费带动有效益的投资增长,扩大资金需求,化解资金过剩;最后,消费和投资共同增长必然扩大市场容量,提升经济增长率,并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缓解劳动力过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努力扩大消费需求。这是针对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症结作出的重要部署。近几年,内需不足特别是消费需求不足,一直是我国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这表现在不仅存在商品过剩,而且产生了资金过剩,同时劳动力过剩的态势也有所加重。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资金、劳动力需求作为生产性需求是中间需求;商品过剩是源头,资金、劳动力过剩是由商品过剩引起的。因此,落实扩大内需的方针,全面化解各种生产性过剩,就必须以消费为经济运行的原动力,走一条消费与投资、供给与需求、市场运行与经济运行相互融通的路子。
  实行消费启动,化解商品过剩
  一个时期以来,大量商品积压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到2002年,由多年库存积压而累积起来的过剩商品已高达近4万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近40%。因此,怎样认识商品过剩及其成因,如何抑制其扩展和蔓延,已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课题。
  商品过剩对经济运行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一是产出不能顺利转化为销售收入,不为市场所容纳,没有进入消费,导致资金占压、资源浪费,经济运行受到阻滞;二是影响企业利润和国家税收,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并制约财政增收,进而对就业、投资以及社会发展等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三是迫使市场价格下跌,而价格走低不仅导致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和税收进一步减少,而且使投资前景被看淡。由此可见,一旦商品过剩失去控制,它对经济运行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
  商品过剩是生产和消费矛盾的反映,是由于长期以来投资挤压消费、消费落后于生产所致。目前,宏观调控正致力于投资、消费双启动,商品过剩之所以仍在继续扩展,是因为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消费启动的力度不足。消费启动力度不足反映在市场上,就是由消费直接和间接所形成的需求不能包容当年由产出带来的供给,产销率低。这是制约当前经济运行最大的市场障碍,也是宏观经济面临的严重市场风险。对于宏观调控来说,当前必须加快消费启动的进程,发挥消费的原动力作用。
  收入是实行消费启动的杠杆,消费启动的力度与居民收入增长的快慢密切相关。有鉴于此,要发挥消费启动的功能,就必须把握如下环节:第一,促进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从经济运行和市场运行的关系看,实行消费启动,居民收入增长率应接近于经济增长率。近几年,城市居民收入增长率开始摆脱长期滞后的状态,与经济增长率渐趋同步,而农民收入增长率却持续在低水平徘徊,导致城乡市场分割加剧。所以,当前实行消费启动的重点是稳步提高农民收入。第二,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实行消费启动,不仅需要提高居民收入增长率,而且要求调整不同收入居民的结构,即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这是因为,消费启动的作用既依赖于消费规模的扩大,又依赖于消费倾向和消费水平的上升。高收入者的消费层次最高,但消费倾向低。低收入者的消费倾向高,但消费层次低,消费能力有限。而中等收入者无论消费倾向还是消费层次的提高,都有相当大的空间。目前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明显偏低,要加大消费启动的力度,关键是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第三,促进更多的农民进城打工,同时抑制城市失业率的上升。据统计,目前农民收入有1/3以上来自进城务工收入,农民收入的增长也主要取决于打工收入的增长。处理好农民工增长与城镇失业率上升的关系,既是一个认识问题,也是一个实际操作问题。如果二者关系处理得好,像沿海一些发达地区那样,那么就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繁荣城市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以消费带动投资增长,化解资金过剩
  商品过剩的扩展,必然引发资金过剩。这集中表现为信贷资金的年末余额,即存款大于贷款的差额迅速增长,1998年大约有1万亿元,而2002年则高达近4万亿元。存款与贷款的差额如此迅猛地增长,对经济增长将造成什么影响?我国经济运行长期面对的是资金短缺,为什么近几年却连续出现资金过剩,又应怎样加以调节?
  资金过剩对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它在一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商品过剩的影响。首先,资金过剩表明宝贵的国民储蓄难以全部转化为投资。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亦即经济增长的源泉。储蓄作为货币积累,不能完成向投资的转化,经济增长自然会受到产出的制约。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率越低,过剩资金越多,经济增长就越缓慢。目前,资金过剩问题已经比较严重。2002年末存款大于贷款的差额,大约相当于年末居民储蓄存款的40%。其次,货币资金是经济增长的先导因素,它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流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资金过剩意味着资金的先导作用退化,必然导致其他生产要素过剩。如今库存积压的4万亿元商品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不能进入投资领域的生产资料。再次,资金过剩使金融机构的资金运营成本上升,盈利和收益减少。这是因为滞存和过剩的资金已脱离资金运行过程,失去增值能力,没有利息收入。
  资金过剩的产生,是由于重复建设造成生产能力过剩,以及新的经济增长点发育不足,导致投资对资金的需求不足以包容由居民储蓄转化而来的资金供给。由于技术陈旧、缺乏市场需求的过剩生产能力迟迟没有退出市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依托的新经济增长点群体尚未形成,有效的投资需求难以大量增加,这是导致资金过剩的直接原因。然而,从更深层次观察,资金过剩是由消费不足造成的。消费需求不足会导致商品过剩,而商品过剩的背后就是生产能力过剩、资金过剩。
  资金需求决定于投资增长率。要扩大资金需求,就必须促进投资增长。然而在商品过剩、生产能力也过剩的情形下,唯有以消费带动投资增长,才能提高有市场需求的投资增长率。不然的话,投资越多,重复建设就越严重。重复建设通常是高投资的伴侣,而生产能力过剩是重复建设的必然结果。当前,要避免重复建设的蔓延,最重要的是以消费带动投资,促使二者同步增长。这有两层含义和要求:一是加大消费启动的力度,使消费需求的增长足以容纳商品供给,并为投资增长提供动力;二是投资跟着消费走,服务于提高消费的层次和质量。这是因为消费的增长说到底要靠投资予以支持。没有新兴产业的发展,消费质量就难以提高,消费层次就难以上升。所以,以消费带动投资增长,既能有力支持消费,又能为投资开拓新的产业领域,从而实现有效益的投资增长。例如,近年来信息产业迅速兴起,汽车、住房等产业也有长足进步,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反过来,也正是对信息、汽车、住宅等的大量消费,才带动了这些产业投资的快速增长。教育、旅游、餐饮等服务业的发展,既是消费增长的直接体现,又是投资增长的结果。它们几乎都是一身二任。所以,除了基础产业,投资不可远离消费而孤立地进行。
  以扩大市场容量带动经济增长,化解或缓解劳动力过剩
  劳动力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其过剩在城市表现为下岗、失业人数增加,在农村表现为富余劳动力过多。最近几年,经济增长率相当稳定,但劳动力过剩的状况却呈加重趋势。那么,怎样认识劳动力过剩问题,又应如何加以调节?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劳动力过剩,不仅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而且会危及社会稳定。农村富余劳动力过多直接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镇下岗失业人群的增加也制约着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并影响消费需求的扩大;劳动力过剩,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就业不充分,必然导致低收入者数量增加,中等收入者比重下降,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从而导致社会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难以提高,同时还会影响社会稳定。
  除了结构问题,劳动力过剩的成因与其说是经济增长率不够高,毋宁说是商品和资金双过剩。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其需求直接决定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率上升,不仅对生产资料的需要量增加,而且对劳动力的需要量也增大。经济增长率既受生产要素投入的制约,也受市场需求的制约。而眼前经济增长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商品供给过剩,过剩的商品不为市场所包容。这是劳动力过剩日趋严重的根本原因所在。商品过剩的实质是生产能力过剩,而生产能力过剩的扩展必然抑制资金需求的增长,并引发资金过剩,进而导致结构优、效益高的经济增长不足。
  在生产要素过剩的情形下,经济增长率决定于市场容量。扩大市场容量,并以市场需求带动经济增长,方可缓解劳动力过剩。调整产业结构也为缓解劳动力过剩所必需,但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通常也需要借助市场容量的扩大来实现。这和经济增长与市场容量的关系是相一致的。
  总之,实行消费启动,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对当前改善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实行消费启动,先是扩大消费需求,化解商品过剩;尔后以消费带动有效益的投资增长,扩大资金需求,化解资金过剩;最后,消费和投资共同增长必然扩大市场容量,提升经济增长率,并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缓解劳动力过剩。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