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版

古琴艺术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2-09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古琴艺术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14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古琴艺术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报记者 刘玉琴   2003年11月7日,中国古琴艺术继昆'...

古琴艺术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14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古琴艺术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报记者 刘玉琴
  2003年11月7日,中国古琴艺术继昆曲之后,入选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有着3000年悠久历史的古琴艺术的突出价值再次得到了世界公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的标准应该是:具有特殊价值的文化活动和口头文化表述形式,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宗教礼仪、风俗、手工艺、建筑、计算以及各种艺术表达手段。
  古琴,又称琴、七弦琴,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艺术并不仅仅指古琴这种平置弹弦乐器,它由琴制、琴弦、琴谱、琴曲、琴史、琴歌、琴社和琴派等构成。古琴艺术是总括了中国文化历史创造精华的艺术遗产,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
  有关古琴的记载,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而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伯牙与子期的传说。在上古时期的礼乐制度中,古琴属于“士”阶层的乐器,“士”后转化为文人士大夫,古琴的文化空间主要存在于这一人群及他们的活动场所。古琴的式微始于明清,文人士大夫优裕的生活逐渐丧失,宫廷专职的琴人越来越少。加之其特殊的传承性,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外来文明导致的审美方式的改变、西方音乐教育体系的影响等,尽管古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献和近千张唐宋元明清历代古琴实物传世,还是面临着可能消亡的巨大压力,目前被确定为传承人的仅有52
  位琴家。中国古琴从形制到曲目,从特殊的记谱方式到丰富的演奏技巧,都体现了中国音乐艺术的至高境界,代表着中国文人怡情养性、寄情抒情的生活方式,表现出完善自我人格修养的理想追求,蕴含着关爱自然、天人合一以及君子之道的人文精神。它所形成的独特的文化记忆,对中国文化史、艺术史乃至中国人的精神、气度、品格、行为产生了持久而广泛的影响,它是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
  对于这种具有特殊价值的文化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既是对古琴艺术本身的肯定,也是对中国文化独特价值和理想的肯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入围的文化遗产考评标准很多,但有一个标准是其精髓,那就是该文化遗产除对本地区的文化有绝对的影响力之外,他们“活”下去的机会也要远远大于死亡。古琴通过了这一标准的考察。于是,入选之后,古琴艺术如何好好地“活”下去,才是更为重要的问题。
  要让古琴“活”起来,“活”下去,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抢救与整理,首先对古琴曲谱现有资料进行整理、记录,并以录音和录像的方式将当代名家的作品予以真实地记录。其次是培养后继人才,注重推广与普及。中国古琴表演艺术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李祥霆曾为如何振兴古琴支了三招:一是国家应给省一级的民乐团一个古琴演奏员的编制,到目前为止,中国只有中央民族乐团有一个古琴演奏员的编制,这与古琴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二是在小学和中学的音乐教育中,加几堂古琴鉴赏课,如欣赏古琴代表性的曲目《广陵散》、《幽兰》、《流水》、《梅花三弄》、《潇湘水云》等;三是在所有的大学艺术系或音乐系中配备一名古琴教师,学生可以选修也可以作为主课。李教授说,以上三条操作起来非常容易,但关键是社会对古琴这些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要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并能达成一个共识,这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整个社会的文化自觉。
  近三年来,全国各地对无形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申报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评审委员会主任王文章说,古琴入选的重要意义是让人们看到古琴艺术独特的文化和艺术价值,从而落实抢救与保护工作。保护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乃至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实质就是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并从中汲取未来发展的动力与智慧。王文章说,中国艺术研究院“申报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组织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已经收到各地申报的项目50余项。这些项目中不少已经落实了中近期抢救、保护的具体措施。目前,古琴艺术的十年保护振兴计划,在其公布为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后,也将会得到更好的实施,我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抢救和保护工作将由此走上一个新的里程。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