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版

如何增强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2-06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如何增强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学习《决定》答问解读 如何增强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赵涛   我'...

如何增强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第6版(国民经济)
专栏:学习《决定》答问解读

如何增强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赵涛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面临如何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增强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努力把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要通过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口素质。要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在发展国民基础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形成有利于终身学习的职业培训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同时,改革创新人事制度和劳动就业政策,努力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和环境,努力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成人力资源优势,为国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保证。
  第一,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能力是人的知识、技能、经验、体力、智力各因素的总和。
  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一是个体的自我发展和生存能力,重点是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也包括个体素质的提高等。二是为人力资源开发而开展活动的组织机构适应变化的能力,如改变机构的设置、职能,采用新的管理方式和手段等,以适应变化的能力。三是为个体和组织提供发展的环境,这个范畴可能更宽泛一些,如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等。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就是要通过教育、培训、使用、管理或政策、舆论,引导人们不断学习,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认识、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能力。当前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重点是提高劳动者的学习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第二,努力增强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反映了对国民能力要求的三个不同层次。增强国民三个能力,对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具有重要意义,要通过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加以实现:
(1)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普通劳动者的素质,增强就业能力。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国每年有大量的新成长劳动力。为了促进就业并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我国实行劳动者在就业前或上岗前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和劳动预备制度,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2)加大对困难群体职业与新技能的培训资助力度。要加大对城镇下岗和失业人员再就业技能培训的组织和资助力度,扩大培训面,提高下岗和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扩大再就业。1998—2000年,全国共组织了1300多万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参加培训,他们在接受培训半年后的就业率达到60%。对农村富余劳动力,除引导他们有序向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流动外,还通过开展大规模的技术和职业培训,增加了他们的适应能力。
  (3)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增强国民的创新能力,这是提高一个国家人力资源素质的重要途径。
  (4)开展各种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在各级政府机关,普遍开展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培训工作。据不完全统计,自《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以来,共培训公务员1000万人次。在企事业单位,普遍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近5年来,全国累计培训约4000万人次,产生了巨大的人才、科技、经济和社会效益。
  (5)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一系列人事制度改革,为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要打破束缚人的能力发挥的体制性障碍,改善和营造有利于创业的环境。要通过改革,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