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版

阿根廷各取所需各尽其责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2-04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阿根廷 各取所需 各尽其责 第13版(国际周刊) 专栏:   阿根廷   各取所需 各尽其责   本报驻阿根廷记者 范剑青   你听说过“药品银行”吗?在阿根'...

阿根廷 各取所需 各尽其责

第13版(国际周刊)
专栏:

  阿根廷
  各取所需 各尽其责
  本报驻阿根廷记者 范剑青
  你听说过“药品银行”吗?在阿根廷,如果有人患上了需要长期服药的重病而又买不起药,就可以向“药品银行”求助,领取免费药品。在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政府都面临着如何用有限的财政资源来建设公共卫生体系的挑战。阿根廷是拉美地区相对比较富裕的国家,它较早就开始了建立公共卫生体系的努力。在向工薪阶层提供医疗保障,并向最底层的弱势人群提供医疗援助等方面,阿根廷作出了一些积极的尝试。
  穷人有“药品银行” 富人有私立医院
  建立“药品银行”就是阿医疗援助的范例。对于既买不起私人医疗保险、又没有被纳入公共医疗保险系统的贫困家庭,如果某个家庭成员得了癌症之类的重病,无疑是全家的灾难。为了向弱势人群提供医疗援助,阿政府在全国各地设立了“药品银行”。病人只要出具医疗机构的处方和税务部门的低收入证明,就可以向当地的“药品银行”申请免费药品。设立“药品银行”是一项比较大的开支,但其支出受到立法保障。每年卫生部向国会申报的预算中,有专门一项开支就是用于提供免费药品的。根据阿卫生部“药品银行”负责人介绍,目前每年平均开支约3亿比索(约合1.1亿美元),全国平均每年有3.5万人从这个援助体系中受益。
  “药品银行”针对的是全国医疗保险网之外的人群,而大部分有稳定收入的中产家庭则主要依靠全国性的医疗保险体系。学生和有固定工作的人,加入医疗保险实际上是强制性的。至于经济条件特别好的上层家庭,他们往往不愿求助于公共卫生机构。收费较高、服务质量也相对较好的私立医院和健康保险公司应运而生。阿政府鼓励国外医疗机构在阿开设医院,并将其中许多医院也纳入全国卫生网络中。
  传染病强制通报 救护车分级出动
  除了建立一个尽可能包括大多数人口的医疗保险体系之外,阿根廷还较早建设了一个公共卫生应急处理系统。
  早在1966年,阿根廷就通过了一项法律,建立了一个传染病强制性通报制度,规定在正常情况下,各地医院必须每四周上报一次传染病发病情况,紧急情况则特例特报。1992年,南美个别国家发生霍乱,阿根廷进一步强化了其紧急通报体系,要求各医院在发现异常疾病时,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快上报症状及化验数据。今年上半年,一些国家暴发非典疫情,阿根廷虽无病例,但还是认真制定了一套预防措施和发现可疑病例后的应对程序。阿向机场、港口、陆地关卡派驻监测人员,指定了专门的化验室和隔离治疗医院。
  阿根廷的紧急救护网也比较发达。记者刚到布宜诺斯艾利斯时,对救护车之多印象深刻,开车出门常能遇到救护车。后来才了解到,这里的法规对救护车出车的要求比较低,加上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免费的(由医疗保险公司支付),所以有些人,即使只是扭伤了脚,也会叫辆救护车。卫生部规定,只要患者“感觉到身体出现不正常情况,可能威胁到生命”,就可以打电话叫救护车。接电话的医生会根据患者陈述的情况对其紧急程度分等级,非常紧急的定为“红色”,紧急的定为“黄色”,普通的定为“绿色”。前两种等级医院必须立即派出救护车去接病人,即使是“绿色”等级,医院也要尽快派人到患者家中进行必要处理。
  当然,阿根廷的公共卫生体系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一点就是开支庞大,导致财政压力增加。最近两年,阿发生金融危机,政府的财政收入严重不足,目前卫生部和公立的医疗保险机构共欠全国各类私立医院27亿比索(近10亿美元)。此外,公立医院也存在着效率偏低、医疗质量下降的问题。一些公立医院设备陈旧,水平较高的医护人员又被私立机构高薪挖走,个别公立医院甚至只能主要依靠医学院的学生。
  中国向联大提出的《关于加强全球公共卫生能力建设》的议案通过后,阿根廷对此非常重视。即将访华的阿外长别尔萨表示,他访华的目的之一,就是向中国学习公共医疗体系的建设经验。(附图片)
布宜诺斯艾利斯一所公立医院前的一排救护车。
  (本报记者 范剑青摄)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