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共建公共卫生网——访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贝汉卫
第13版(国际周刊)专栏:
合作共建公共卫生网
——访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贝汉卫
本报记者 章念生
公共卫生环境关乎每个人的健康,经历过非典时期的我们对此更是深有体会。为改进全球公共卫生体制,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由中国倡议的《关于加强全球公共卫生能力建设》决议草案。作为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代表,贝汉卫博士对中国此举赞赏有加。他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中国通过联合国决议的方式与别国共享本国取得的经验教训,此举令人钦佩,显示了一个国际社会领导者的风范。”
非典的教训11月26日,在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办公室,贝汉卫与记者侃侃而谈。非典时期虽然已经过去,但人们对这场疾病的担心犹在。于是我们的谈话从非典留给人们的教训开始。他认为人们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几点教训:其一,类似非典这样的病毒很容易跨越国界,因而对付病毒不光是某一个国家的职责,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所有成员的职责;其二,各个成员作出强烈的政治承诺至关重要,有了它才能战胜疾病,中国在这方面树立了良好典范;其三,现行《国际卫生条例》已无法适应新形势,需要进行重新修订;其四,对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需要增加;其五,尚未为人所知的新疾病今后还可能会出现,在与这些新疾病抗争时,采集信息与证据非常重要,这就需要各国互相交流,共享信息。
建立疾病监控体系迫在眉睫
贝汉卫表示,针对新的形势,世界卫生组织将在总部、地区总部与成员国代表处这三级体系完善网络建设、加强信息交流,在疾病诊断、实验室研究和治疗等几个环节进一步密切全球合作。当前的主要任务一是严密监视以往疫区,防止病毒卷土重来;二是注意血液安全;三是密切关注野生动物族群。研究成果表明,在人群中流行的新传染病有75%来自野生动物。
贝汉卫说,要想摆脱非典,使其不致成为人类健康的威胁,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从宏观角度来说,应在以前的疫区建立一套严密的监控体系,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从微观来看,在从事非典病毒研究的研究所或实验室等科研场所,应时刻防备病毒的扩散。贝汉卫强调,对于一般实验室里的非典病毒要么进行彻底销毁,要么将其转移到防护措施非常严密的实验室。
发达国家应援助穷国
在公共卫生投入方面,许多国家都面临着资金问题,关键是如何将有限的资金投到最需要的地方。贝汉卫认为,关于公共卫生投入问题,不能以市场的方式来运作。政府应有一笔资金用于监督体系的建立,随时注意传染病的苗头,既要及时救治患者,又要让救治机构得到足够的钱来维持医疗救治服务。这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希望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与各成员政府一起合作,共寻对策。
在谈到全球公共卫生能力建设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时,贝汉卫表示,各国卫生部门总的来说都处于弱势,要得到政府的财政拨款并不容易。各国政府不能光让一个卫生部来承担所有的义务,而应由各个部门联合组成高级小组,来共同讨论公共卫生问题,保证必要的资金支持。对公共卫生体系还不健全的国家来说,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远见卓识,认识到建立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国际社会应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建立公共卫生体系的迫切需要,发达国家应向发展中国家伸出援助之手。从非典的流行可看出,没有国家能独善其身,富国如能帮助贫困国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最终也能从中受益。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