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高层突然换帅
第12版(国际)专栏:新闻脉络
波音高层突然换帅
本报驻美国记者 王如君
12月1日上午,美国波音公司突然宣布:菲利普·康迪特辞去了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职务。他的职务一分为二,波音前总裁哈里·斯通塞弗走马上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惠普公司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易斯·普拉特担任董事长。波音是世界最大的航空、航天公司,康迪特也曾是显赫一时的人物,如此大的公司,高层突然间发生了“大地震”,不能不引起人们关注。
对于康迪特的辞职,波音公司没有给出明确的原因,只是说:“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公司董事会决定建立一支新的领导团队势在必行。”在新闻发布会上,康迪特、斯通塞弗、普拉特的三双手也握到了一起,以表现一种齐心协力的样子,但人们还是要问:波音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波音是美国最大的出口商,2002年营业额为541亿美元。它不只在航空和航天领域业绩斐然,在国防产品方面也很有实力。多年来,康迪特对波音的贡献有口皆碑。他是个地道的“波音人”,从他1965年加入波音算起,康迪特先后从事过飞机设计、市场营销、产品销售和工程管理等工作,从普通员工一步步登上了公司的高级管理层。1992年,康迪特当上了波音总裁。1996年再进一步,拿下首席执行官,1997年又出任董事长,康迪特集三职于一身,成为波音说一不二的“机长”。
权大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康迪特业绩惊人。在他掌舵的这几年,波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6年8月出资31亿美元收购了罗克韦尔公司的防务和航天分公司,4个月后又吃下当时是世界第三大航空制造公司———麦道公司,2000年再以40亿美元的高价从休斯公司手里收购了卫星制造部门。从此,波音就不再是昔日的波音了。产品从民用客机、直升机、战斗机到卫星、航天飞机、空间站,好像只要是能飞的“玩艺儿”,波音都能造,都要造。
可是,麻烦也来了。2001年,“9·11”事件从天而降,美国整体经济的航向变了,波音的光景变了,康迪特的处境也不能不变。
分析人士认为,促使康迪特做出如此决定,既有长期难题累积的原因,也有近期纷扰不断的影响。先说长期的因素。民用航空损失明显。“9·11”事件打压了美国经济,尤其是航空业受灾极重。美国乃至全球的航空公司业务都受到了影响,波音商用航空集团因此订货减少,利润受损。
来自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的竞争也逼得波音喘不过气来。在世界民用航空领域,能向波音叫板的也只有“空中客车”了。这两年波音商用航空集团采取的是“收缩保利”战略,而“空客”则反其道而行之,实行“亏本捞实地”的对策。“空客”力主要比波音超前一步,制造出新一代世界最大的客机。更让波音不能忍受的是,“空客”今年的产量很可能要超过波音,从而成为世界最大的商用航空制造商。
扩大国防产品生产一波三折。由于“9·11”事件后民用航空部分损失巨大,康迪特决心扩大国防产品生产以弥补损失。按理说,这两年应该是波音重点发展军品的良机,美国打了对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军费花销不少,波音有所斩获。但波音“以军养民”的战略屡屡受挫,国防部门的收益也不是十分可观。
再看今年以来的纷扰。一是火箭生意损失不小。今年前些时候,波音在争夺军方火箭合同时,曾采用过盗窃竞争对手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商业秘密的手法。消息被捅出后,舆论大哗。7月份,美国五角大楼宣布无限期禁止波音参与军用卫星发射合同的竞标。自那时起,已有7次火箭发射,波音被晾在一边干瞪眼。仅此一项就给波音造成了10亿美元的潜在损失。
二是与军方的加油机交易屡生不测。据报道,波音跟美国空军曾进行了关于租用波音—767空中加油机的商谈,但价码租的比买的还贵。这笔交易涉及170亿美元的生意。目前国防部总检察官正在深入调查,国会有议员嚷着要在明年1月举行听证会,展开全面的调查。弄不好,波音这笔大买卖有可能泡汤。
三是波音领导层频频生变。曾有望成为康迪特接班人的首席财政官迈克·西尔斯违反职业操守,不适当地为波音航空和航天空间公司聘用了一位美国空军的退役官员,后来又在这个问题上说了假话。11月24日,波音解除了西尔斯和那名前军官的职务。还有波音资本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吉姆·帕尔默也在近期被迫离职。这一波又一波的高层主管变动已给波音带来了种种影响。
对于康迪特的去职,有人惋惜,有人称赞。惋惜者认为,康迪特是位难得的将才,他的去职对波音是个巨大损失。称赞者却说,波音高层突然“换马”是个高招,既是扭转公司信誉的一次良机,也可“向国会、国防部以及投资者发出最强烈的信号”。(本报华盛顿电)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