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
专栏:
纪念斯大林诞生八十周年
艾思奇
今天是苏联共产党和苏联国家的杰出人物、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坚强的革命家、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诞生八十周年。斯大林从十五岁参加革命运动到七十四岁逝世,整整六十年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在列宁逝世之后,他曾经领导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三十年之久。今天,当纪念斯大林的时候,我们看到:共产主义事业,不但在苏联,而且在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取得了空前巨大的发展。
在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前,共产主义只不过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预见。为了实现这个人类最崇高的理想,不朽的列宁领导了俄国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包括斯大林在内,积极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使俄国各地马克思主义小组发展成为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统一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政党——布尔什维克党。正是在这个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在1917年胜利地实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使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开始从理想变为现实。苏联人民在粉碎了十四个资本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和完成了经济恢复工作以后,就坚决地执行列宁关于苏维埃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总路线。这条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的实现,使苏联摆脱了经济落后的状态而变成先进的强大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个辉煌的成就,不仅吸引了全世界劳动人民,使他们向往社会主义;并且造成了苏联在反希特勒法西斯的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条件,使苏联在打败希特勒的战争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以苏联为主力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以及在这个胜利中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诞生,成为十月革命后人类历史的重大的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已越出了一国范围并发展成为世界体系。全世界革命的工人运动和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也有了新的高涨。而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首脑的苏联,在战后也更加发展,更加强大了。现在苏联人民在苏联共产党领导之下,已经开始全面的共产主义建设,并且在大踏步发展国民经济的宏伟的七年计划的第一年中,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1959年苏联工业产值同1913年比较将增加三十五倍。最近五年来农牧业产量有了巨大的增长。苏联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火箭的成功,开始了征服宇宙的壮举,标志着苏联在最重要的科学技术方面已经登上了世界的最高峰。苏联在十月革命后四十二年中所获得的这一切伟大的胜利和成就,都应当归功于伟大的苏联人民,归功于领导他们进行光荣的斗争的、久经考验的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集体。在这个集体中曾经担任主要领导人的斯大林,在生前作了重大的贡献。
在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为了维护列宁的路线,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敌人——托洛茨基分子、布哈林分子和其他资产阶级代理人进行了严重的斗争。他在这些斗争中,保卫了并且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斯大林在他的“论列宁主义基础”、“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等著作中,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他捍卫了列宁关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和社会主义可能在一个国家内首先胜利的理论,并且用这个理论鼓舞了苏联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他捍卫了列宁的关于党的建设、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建设等等方面的理论。斯大林根据列宁的遗训,提出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方针和任务,击破了托洛茨基分子和布哈林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对党的总路线的联合进攻。斯大林遗留下不少著作。他的最后著作“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是一本探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文献。斯大林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创造性贡献,对于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对于全世界工人阶级和一切被压迫民族,都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斯大林的著作中虽然包括个别错误的论点和公式,但是整个说来,他的著作仍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宝库中的重要遗产。
无限忠实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斯大林,是帝国主义的不可调和的敌人。他对于保卫社会主义祖国,对于发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对于援助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对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斗争,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全世界劳动人民、被压迫民族、爱好和平的人们在自己的斗争中得到了来自苏联的深切的同情和巨大的支持。苏联从建国以来一贯执行列宁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争取持久和平的斗争中,斯大林根据苏联同帝国主义国家长期斗争的丰富经验,强调必须对帝国主义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强调必须在人民群众面前揭露帝国主义的阴谋,并曾经动员人民群众为保卫和平进行不懈的斗争。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都记得1951年2月间斯大林所说的一段话:“如果各国人民把维护和平的事业担当起来,并且把这一事业坚持到底,和平就能够保持和巩固。如果战争贩子得以用谎言的罗网陷害人民群众,欺骗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拖入另一次世界大战中去,那么战争就可能变为不可避免”。
斯大林在他一生的后期犯了一些严重的错误。这些错误同他的伟大的功勋相较,只是第二位的。现在,从斯大林的错误中得出来的严重教训,已经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项重要的财产,它和苏联共产党的一系列成功的经验一样起着积极的作用,可以而且应该用来提高一切共产主义者的觉悟,从而防止重犯这种错误,并且推进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
在斯大林逝世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最近几年来有了重大的发展,并且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1957年11月在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不但在空前的规模上表现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坚强的团结,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个会议总结了近一百年来特别是十月革命以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共同规律。莫斯科会议宣言,是各国人民争取世界持久和平的最鲜明的旗帜,是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为共产主义事业最后胜利而进行革命斗争的最锐利的武器,也是它们的国际主义团结的思想政治基础。帝国主义者及南斯拉夫现代修正主义者,曾经乘着苏联共产党批判斯大林的一些错误的时候大肆攻击了各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掀起了全世界规模的反共高潮。这恰恰赤裸裸地暴露了帝国主义者和南斯拉夫现代修正主义者的反革命的丑恶的面目。在一场激烈的斗争中,帝国主义者和南斯拉夫现代修正主义者破坏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阴谋破产了。共产主义事业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前发展。当然,共产主义的敌人只要存在一天,就一天不会停止它们的破坏活动。因此,我们必须对帝国主义者的阴谋和对作为共产主义的叛徒的现代修正主义者提高警惕。我们必须高举共产党和工人党莫斯科会议宣言这个伟大的旗帜,像保护眼珠一样保护社会主义国家、各国共产党和国际工人阶级的团结,保卫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纯洁性,在反对战争势力和侵略势力的斗争中,使世界和平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在反对帝国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的斗争中,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胜利走向胜利。(附图片)
第7版()
专栏:
关于农业机械化的几个问题
中共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 欧阳钦
工业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两个最重要的部门,农业又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为高速度地发展国民经济,必须贯彻执行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前提下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方针,而为迅速发展农业,就必须在农村完成社会经济制度的彻底改造和农业技术的全面改造。毛泽东同志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一文中说:“中国只有在社会经济制度方面彻底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又在技术方面,在一切能够使用机器操作的部门和地方,通通使用机器操作,才能使社会经济面貌全部改观。”同时指出,农村的改革,将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大型农业机器的逐渐增加,从以社会改革为主、技术改革为辅,逐渐转为社会改革与技术改革同时并进。
黑龙江省和全国一样,在1956年就完成了农业的合作化;1958年又实现了人民公社化。1958、1959连续两年的农业大跃进大丰收证明,人民公社化运动不仅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并且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为农业的技术改造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当前在农村人民公社已经走上了巩固的健全发展的道路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已有了初步良好基础的条件下,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进一步贯彻执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把优先发展重工业与迅速发展农业结合起来,尽快地实现农业的技术改造,推行农业机械化,以便更快地发展农业生产,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的全面跃进。
进行农业技术改造,推行农业机械化,在黑龙江省已经有了十多年的历史。现在农业机械化已经有了初步的良好基础。全省已有七十五个大型国营机械农场,在六百六十一个人民公社中已有二百三十七个有了拖拉机。全省共有拖拉机一万二千标准台,排灌动力机械十四万马力,机引农具二万三千台,机耕面积已达耕地总面积的20%以上,如果加上二十四万台新式畜力农具耕种的土地,则机械化、半机械化耕作的土地已达现有耕地面积的50%左右。同时在粮米加工、饲料粉碎方面的机械化、半机械化也有了相当的基础。
农业机械化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
黑龙江省推行农业机械化的事实表明,实行农业机械化不论在政治上经济上都有巨大的效果和深远的意义。列宁在“伟大的创举”一文中曾经指出:“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条件。”黑龙江省推行农业机械化为我们带来的好处甚多,但最根本的也正是提高了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的商品率。十年来全省共开垦荒地二千余万亩,使耕地面积在原有基础上扩大了四分之一,其中就有80%是用机器开垦的。十年来农业生产获得了全面大发展,农业总产值提高了将近两倍,农业产品商品率达45%左右,这也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事实证明:使用不同的农业生产工具所创造的劳动价值和农产品商品率是有很大不同的。以1959年为例,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的国营农场平均一个劳动力全年创造产值三千元左右,生产粮食三万斤左右,商品率占74%。半机械化的人民公社(主要使用新式农具,同时有少数拖拉机)平均一个劳动力全年创造的产值为一千二百元左右,生产粮食一万五千斤左右,商品率占60%。使用旧式农具比重较大的公社,平均一个劳动力全年创造产值七百元左右,生产粮食八千斤左右,商品率约只占40%。
由于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黑龙江省农业有力地支援了社会主义工业建设事业的发展。1949年至1958年的十年中,我省农村为国家提供商品粮四百多亿斤、大豆二百四十多亿斤、肉蛋蔬菜等副食品八十多亿斤,提供了大量工业原料和土副产品,还输送了大量劳动力支援工业建设。农业以粮食、副食品、工业原料和劳动力支援了工业,工业又以大量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支援了农业,相互支援,共同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工业和农业、工人和农民、城市和乡村的新型关系,使工农联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由于农业机械化的推行,也促进了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民所有制因素的不断扩大。现在已经可以明显地看出:凡是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公社一般都具有“四多”的特点,即生产项目多、基本建设多、生产收入多、公共积累多。这样就为逐步地由管理区的基本所有制向公社基本所有制和由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的过渡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虽然已经有了初步的良好基础,但整个说来,过去十年来农业技术改造还是小规模地、部分地进行的,这是符合过去的历史条件的。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建设和1958年以来两年的大跃进,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已经打下了初步的良好基础,已经有可能对农业的技术改造提供更多的物质技术援助;农村人民公社已经走上了巩固的健全发展的道路,为实现农业技术改造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因此,我们已经面临了全面地大规模地进行农业技术改造的新时期。
这种情况在黑龙江省更看得十分明显。在解放以后的十五年中,黑龙江省经济建设经过了恢复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和1958年以来的大跃进这样三个较大的阶段。由于这三个阶段的胜利,现在我省已经由一个原来工业基础极为薄弱的“北大荒”建成为国家的以重工业为中心、以现代化大型企业为骨干的新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1959年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将达到74%左右。由于工业有了相当强大的基础,已经完全有条件为农业的技术改造提供更多的支援。在农业方面,由于人民公社的巩固发展和农业生产连续两年的大丰收,加以农业机械化已经有了初步的良好基础和一定的经验与干部力量的准备,所以以更大的规模和更高的速度,全面地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条件也已经具备。考虑到这些日益成熟的条件和黑龙江省地多人少劳力不足对于机械化的迫切需要,为了高速度发展工农业生产,中共黑龙江省委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指示的精神,在1958年春季就提出了争取七年内(从现在算起也就是今后五年内)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口号。这个口号一经提出之后,就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支持。广大农民和农村干部奔走相告,积极设法为农业机械化准备资金、技术力量等条件,早日实现机械化已成为农村最热烈最迫切的要求,全省人民正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
实现农业机械化过程中两条道路两种方法的斗争
实现农业机械化,进行农业的技术改造,是农村中又一次伟大的革命。从黑龙江省十多年来推行农业机械化的实践来看,和历次革命运动一样,在技术革命运动中,同样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思想阻力,存在着两条道路、两种方法的斗争。如果不首先扫除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思想障碍,农业机械化的顺利进行是不可能的。
黑龙江省在推广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干部和群众就曾经在要不要农业机械化和依靠谁来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问题上有过不同的意见。虽然没有人公开地打出反对机械化的旗子,但实际上怀疑以至反对机械化的人却不是个别的。农业机械化是要把农业从过去的落后技术基础转移到现代化的技术基础上来,进一步解放农业生产力,这样就不能不触动落后的、保守的耕作技术、耕作制度和陈旧的农事习惯,并相应地调整建筑在小农经济上的落后的生产关系,因而必然要受到一些右倾保守分子的抵制和反对。有一些人把农业的手工劳动和畜力工具所进行的粗放经营奉为不可侵犯的传统,而对于农业机械化这样一个巨大的技术改革却全然缺乏热情。他们指责:“农业机械化破坏了农民传统的耕作制度”,“摧毁了农民的固有经验”,“几千年来没有机械化也一样增产”。有人不仅大发议论,而且做了所谓“科学的调查”,写了文章,企图证明他们的观点是“正确”的,要求我们放弃推行农业机械化。我们对于这种来自小农经济的顽固保守势力的右倾思想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我们向干部和广大群众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关于农业技术革命的教育,批判了右倾保守思想,并通过典型示范、组织参观、新旧耕作制度和耕作方法对比,使广大干部和群众坚信农业机械化的无比优越性,对农业机械化产生了日益坚定的信心和日益高涨的热情。
如何使农业机械化同固有的耕作制度和耕作方法相结合,当然是十分重要的,但问题是对于这一点采取什么态度。对于农民在几千年来的生产实践中所积累的许多宝贵经验,必须当做一项财富接受下来,并加以运用和发扬,同时要使机械化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固有经验相结合,否定一切传统经验的思想和作法当然是错误的,不利于提高生产的。但是无论如何不能以吸收农民传统经验作为反对农业机械化这一根本方向的借口。对于原有的农业生产的经验,必须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区别那些在新的生产条件下仍然有用的经验和那些在新的生产条件下成为妨碍生产发展的经验。对于前者,我们应当接受下来并加以发展,对于后者,我们应当加以抛弃。一些有右倾保守思想的人的错误,在于他们主张固有耕作制度“万岁”,他们认为一切固有的东西都根本触动不得,实际上是企图让农业生产永世停留在“弯钩犁”、“大垅稀植”的粗放耕作和笨重体力劳动的水平上。因此,他们的主张是完全违背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广大农民的要求的,也是必然要遭到广大群众的坚决反对的。事实证明,农民在千百年来辛勤劳动中所积累起来的良好经验,和推行农业机械化并不矛盾,而且很好地运用这些经验,只会有利于更大地发挥机械化的效果。黑龙江省许多地方推行农业机械化获得大量增产的成效,正是由于正确地吸收了农民原有的有用的生产经验,使农业机械化和农民原有的有用的生产经验密切结合起来的结果。机械化所破坏的是那些限制生产力发展的一些陈规陋习,并不妨碍继承和发扬农民原有的有用经验,以维护农民原有生产经验为借口,反对农业的技术改造,是完全错误的。
实行农业机械化,和进行任何一种新的工作一样,都有一个逐渐积累经验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不可能没有一些缺点。我省在开始试办农业机械化的时期,有一些地方因为缺乏经验,在技术上和管理上都曾经遇到一些暂时的困难,工作中也发生过一些局部性的缺点,这本来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具有右倾思想的人对于机械化的巨大优越性闭眼不看,而对一些局部的、暂时的缺点,却加以夸大和乱加指责,说什么“农业机械化越化越赔钱,变成了无底洞”,“成了沉重的包袱”等等;他们散布对于农业机械化的怀疑、否定情绪,制造思想上的混乱。我们对于这种右倾思想,也曾经进行过坚决的斗争。
机械化是不是“越化越赔钱”呢?事实并不是这样。具有右倾思想的人的错误在于:他们不顾机械化所带来的产量高、商品率大、社会财富增多、文化技术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根本性事实,而孤立地、片面地计算所谓“成本”,甚至把一些与机械化毫不相干的花销都算在机械化的账上,借以夸大机械化的缺点。因此,只要摆出全面的事实,这种右倾的论调就不能不立即破产。过去,个别的农场和合作社确实有过赔钱的情况,但是这是初期经营管理经验不足的问题,根本与机械化的方向无关。因此,即使在这样的合作社里经过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情况也很快得到改变,生产得到很大发展:由赔钱走到增加收入,由增加收入不多到增加收入很多。特别是经过调整了大型机器经营形式以后,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了,赔钱的情况已经根本不存在了。黑龙江省拜泉县兴农人民公社,机械化程度达33%,是省内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一个公社。他们从1956年推行机械化以来,产量逐年上升,1959年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一万七千六百三十二斤粮食,超过全省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粮食的76%,社员收入比1958年提高45%,比1957年提高64%。机械化程度占75%的国营赵光农场,1959年平均每个农业工人生产粮食三万九千斤,高出全省每个农业劳力平均生产水平的三倍。这些都充分说明机械化程度越高,越能解放生产力,越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越能提高生产水平,增加收入,那种“机械化水平越高越赔钱”的说法完全是没有根据的。
农业机械化的实现是单纯依靠国家,还是依靠广大群众?这在黑龙江省曾经是关于机械化问题的争论的另一个焦点。在大型机器还是采取拖拉机站的形式,即由国家经营、农民租用的时期,这个问题的争论表现在代耕费多少的问题上。人民公社化的实现和拖拉机转为人民公社经营,即群众自办、国家扶助以后,这个争论又转到是完全依靠国家贷款还是主要依靠群众自筹资金购置机械同时由国家给予必要的援助的问题上了。如果说过去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农民在缴纳代耕费上有占国家便宜的思想,那末现在则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干部存在着一种恩赐观点或单纯依靠国家的思想。他们在制定规划时,要求机械化速度快、程度高,这当然是很好的现象,但是解决资金问题和技术问题却全部或大部指望国家。他们认为,农民“一穷二白”,既解决不了机械化的资金问题,也掌握不了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因此他们认为,技术革命和社会革命不同,无论是资金问题或技术问题都只有依靠国家才能解决,农民自己是无能为力的。由此他们得出结论说,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大搞群众运动,在农业技术改造运动中不可能大搞群众运动。
我们对于这种思想也进行了坚决的批判。当然,国家对于农业机械化是积极支援的,事实也正是这样。但是国家的资金和机械有限,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可能完全满足所有农村人民公社的需要。那种只知道向国家伸手的思想,结果只能使农业机械化少慢差费。我省的事实证明,哪里存在着恩赐观点、单纯依靠国家的思想,哪里就没有大搞机械化的群众运动,因而不仅在机械化的资金和技术力量等方面全无准备,而且用自己的力量完全可以做到的非田间作业的机械化也毫无进展,甚至连工具改革也搞得很少。相反的,凡是真正依靠群众的地方,机械化运动都搞得热火朝天,许多困难都迎刃而解,农业机械化就能作到多快好省。例如:拜泉县兴农人民公社在四年的时间依靠群众的力量,自筹资金,加上国家必要的扶助,已购置了六十八台(标准台)拖拉机,其中有一台是家庭妇女用副业生产的收入购买的。在有了拖拉机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就培养了一百多名拖拉机手,现在他们对于农业机械化的资金问题和技术问题已经不感到是什么不可克服的困难了。黑龙江省有许多地方虽然一时不能购置拖拉机等大型农具,但由于他们大力发动群众,却首先在非农田作业方面加快了机械化。如勃利县在脱谷、农产品加工、饲料粉碎等项生产中,机械化已经达到60%以上,就主要是靠群众自己的力量实现的。
上述事实说明,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潜力,他们在党的领导下,不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打破了一个旧世界,解放了自己,而且也完全有力量建设起来一个新世界,创造起自己的美好新生活。因此,在社会革命中要依靠群众大搞群众运动,在技术革命中同样如此。推行农业机械化只有采取大搞群众运动的方法,才能加快速度,而且只有主要的依靠群众自己的资金和力量,群众才能更深切体会到机械化来之不易,才能更激发他们改善经营管理、爱护机械的热情。因此在机械化问题上单纯依靠国家的思想,对于机械化的实现是十分不利的,必须坚决克服。当然,对于农业机械化这样一个重大的技术改造任务,国家是一定要给以帮助的,并且过去已经给了很大的帮助,今后还会给予更多的帮助,但是国家的帮助必须和群众的力量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克服了各种思想障碍和工作困难之后,我们经过了十多年的艰苦缔造,为农业机械化奠立了一定的基础,现在已经面临了大规模地进行农业技术改造的新时期。在这个新时期中,过去机械化过程中所表现的两条道路、两种方法的斗争当然还不会熄止。只要农村中还存在着阶级斗争,还存在着先进和落后的斗争,这种斗争就不可避免地以各种形式反映到技术改造运动中来。因此,我们认为继续坚持反对右倾机会主义和富裕中农思想,继续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和他们对农业机械化的伟大意义的认识,这对于胜利地完成技术改造的任务是十分重要的。越是农业技术改造全面加速进行的时候,越需要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批判和消除各种错误思想,从而保证农业技术改造这一伟大历史任务的胜利实现。
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几点基本经验
农业机械化对于我们是一个新的课题。十年来黑龙江省在试行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有成功的经验,也经历过一些曲折。进一步大规模地推行农业机械化、实现农业技术改造的任务,要求我们认真地总结一下过去的经验。
农业机械化是一个工业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问题,也直接牵涉到从政治思想上以及文化上对农村进行全面改造的问题。农业实现机械化,农业生产高速度发展,必将引起工业、交通、财贸和科学文化等方面的一系列巨大变化,要求一切有关方面的工作都要与这个伟大的改造工作的进行相适应。同时,这样一个重大的技术改造任务,没有党的统一领导,没有各方面互相支援和协作,只靠农业部门本身也是担当不起来的。因此必须使全体干部都明确地认识到,实现农业机械化乃是全党全民的共同任务,首先是工业部门的光荣任务。必须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实行全面规划,组织各方面密切配合协作。中共黑龙江省委在1958年春提出七年内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口号以后,在省委关于“依靠党,依靠群众,有中心,有骨干,全面规划,全面跃进”的方针下,进一步加强了党对农业机械化事业的领导,组织了各方面的力量配合协作,掀起了一个农业机械化运动的高潮,把机械化的速度大大推进了一步。但是有些同志对于这一精神的贯彻还有不足之处。一方面,农业部门本身积极主动与其它部门沟通情况、争取支持作得不够;另一方面,其它部门对农业机械化的伟大意义也认识不足,以为这只是农村工作部门的事,没有积极地主动地提供支援,因而,使一些可能解决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在我们纠正了上述缺点之后,情况有了很大变化,目前已经展开了一个统一领导、全面规划、各方密切配合协作支援农业机械化的新形势。在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实行全面规划,组织各方协作配合,乃是多快好省地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一个根本条件。随着农业技术全面改造任务的到来,统一领导、全面规划、配合协作,更有其突出的重要性。为促进农业机械化任务的胜利实现,党的领导机关必须首先在这方面进行足够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
根据黑龙江省的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发展多种经营的需要,我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方针是以田间作业的机械化为中心、田间作业和非田间作业机械化同时并举。这也是多快好省地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一个重要途径。黑龙江省在试行农业机械化的初期,由于缺乏经验,某些国营农场只是孤立地搞田间作业的机械化,其它需要劳动力很多的作业项目却仍然沿用手工劳动,因而增加了生产的成本,甚至出现了亏损的现象。也有一些合作社因为对农业机械化的范围理解的过于狭窄,以为只有使用拖拉机才算机械化,所以在没有拖拉机时,对于自力可能解决的非田间作业的机械化或半机械化,也未积极进行,以至妨碍了机械化的更快实现。而与此同时,则有不少地方采取了“能先化什么,就化什么”的作法,在没有拖拉机的条件下在非田间作业方面很快地实现了机械化。这些经验使我们认识到:必须肯定田间作业的机械化是整个农业机械化的中心,不实行田间作业的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的任务即不能算作最终的解决。但是,决不能因此就忽视非田间作业的机械化。事实上解决非田间作业的机械化同样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非田间作业所需要的劳动量很大,一般约占农村总劳动量的40%左右,不实行机械化,这一部分的笨重体力劳动即不能得到解放,生产即不能全面发展。另一方面,非田间作业需要的机器比较简单,容易制造,其中有许多地方工业以至公社工业都可以生产。因此,非田间作业的机械化的速度可以快于田间作业的机械化。那种只是消极地等待拖拉机、忽视非田间作业机械化的思想显然是错误的。
实行农业机械化,全面进行农业的技术改造,像其它新鲜事物一样,必然要经过一个由少到多、由低级到高级的逐渐发展的过程,企图逾越这一客观过程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推行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为保证在农业机器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的时候,也能使农业生产得到不断发展,必须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尽可能地发挥耕畜和新式农具的作用。那种把推行机械化和发展耕畜、改良现有农具对立起来的思想是十分不利的。在黑龙江省试行机械化过程中,个别地方曾一度发生过排斥耕畜和不积极改革现有工具的偏向,使生产受到影响。为此,中共黑龙江省委在1958年春即提出了“机马牛相结合”、“机械化与工具改革相结合”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纠正了上述片面思想。这个问题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必须加以注意。
在推行农业机械化的工作上,正确地解决农业机械的经营方式问题,有很大的意义。在黑龙江省推行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这一问题的解决曾经过几个阶段。最初普遍实行的是组织拖拉机站实行代耕的形式,这在当时合作社经济力量较弱、经验较少的情况下是适当的。但是因为农民没有参加对机器的管理,影响了机械效率的发挥、耕作质量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其后,随着农业生产合作社公共积累的增加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我们采取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自购自用农业机器的办法,实行了社有社营。实行这种办法的初期,管理和使用现代化机械不能不遇到一些困难,但困难很快得到了解决,并且克服了前一阶段实行代耕的缺点,因此这一方式很受群众欢迎,很快即在全省推广成为主要形式。人民公社化后,由于公社经营范围远较合作社为大,所以经营方式又有了新的变化。开始时对于大型农业机器的经营有三种形式:(1)社有社营,为管理区代耕。这种形式对于统一调动和集中使用农业机器以及增加公社集体所有制的成分等都有很大好处。但由于管理区不负经营之责,不便建立生产责任制,因此对于提高机器运用率、作业质量以及降低成本等都有不利的影响。(2)区有区营(在黑龙江省管理区为公社的基本经济核算单位)。这种形式对于建立生产责任制、发挥机器效率、提高作业质量和降低成本等方面都有很多好处,但最大的问题,是不便于公社的统一领导和逐步扩大公社一级所有制的因素,同时也不便于机器的统一调度和机械化的发展。(3)社有区营,即农业机器归公社所有、归管理区使用,管理区包修包成本。实行这种办法基本上解决了上述两种方式所存在的问题,既可以促进公社一级所有制的扩大,又可以明确责任制度,调动群众爱护机器的积极性。因此现在已普遍采取这种形式。同时我们还考虑将国家用于农业机械化的投资和贷款变成机器投到公社中去,实行国有社营或国社合营,这样可以保证把资金和贷款投到最有效的方面,并且可大大增加全民所有制的因素。总之,农业机器的经营方式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所有制的变革而变化的。经营方式的选择应该以便于公社经济的壮大和生产的发展为原则。今后随着经济发展和所有制的变革,也还会出现新的经营形式。
根据黑龙江省的经验,在推行机械化的过程中,当机器数量还不足的时候,采取重点集中使用、适当照顾全面的方针是必要的。我们根据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和有利于腾出更多劳力发展工业及其它事业的考虑,有重点地投放了机器。这样一方面可以系统地全面地积累经验,更有利于显示机械化的优越性;另方面可以节省设备、节约资金、避免浪费,使最初还很有限的农业机械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这种办法比之平均分配、分散使用的效果要好得多。当然,为了更广泛地取得经验,逐步地全面推行农业机械化,对于一般地区给予照顾也是必要的。
由于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以及兄弟地区的援助,经过十多年的努力,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初步奠定了基础,但是我们的经验还很不足。黑龙江省土地广阔、平坦,工业和交通发达,对于实现农业机械化有十分有利的条件;土地肥沃,农业商品率较高,实现农业机械化可以为国家提供巨大的财富;地多人少,劳动力严重不足,对于实行农业机械化有十分迫切的需要。现在党中央进一步强调提出了加速实现农业技术改造的伟大号召,这给黑龙江省全体干部和群众以极大的鼓舞。在殷切盼望早日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农村现代化的黑龙江省人民面前,已经提出了全面地大规模地进行农业技术改造的光荣任务。我们黑龙江省党组织和人民决心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坚决贯彻执行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和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信心百倍地为胜利实现农业技术改造的伟大任务,把祖国北部边疆的黑龙江省建设成为更加繁荣幸福美丽的地方,在建设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任务中贡献出更大的力量。(附图片)
黑龙江省一个农场的收割景象 新华社记者 刘学园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