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
专栏:
哈尔滨工农群众坚持学理论
提高了辨别是非能力 推动生产不断跃进
新华社哈尔滨3日电 哈尔滨市广大工农群众积极学习毛主席著作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理论。目前,全市大约有上百万工人、农民、营业员和士兵参加了党的八届八中全会文件学习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理论学习。
哈尔滨市有五万四千人从1958年起,就坚持了长年的系统理论学习。全市现有毛主席著作、哲学、政治经济学、党史等工农群众学习小组共三千多个。哈尔滨和平糖厂董存瑞小组已经坚持了五年理论学习和读报。第七百货商店哲学小组还在自修过程中摸索出一套“学、问、想、写、讲、用”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他们一年来共写了八十多篇理论文章,外出给学校、工厂、居民等讲课九十多次,最近他们又结合业务集体写成了“售货员工作研究”一书的初稿。
在工农群众学习理论中,全市还涌现出了一批积极分子,形成了一支四百人左右的工农理论教员队伍。这些教员能够通俗地宣传和讲解马列主义理论。今年以来,他们写了很多理论性文章,仅在中央、省、市报刊上发表的就有二百多篇。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政治理论学习,哈尔滨市的广大工农群众提高了社会主义觉悟和辨别大是大非的能力,他们主动地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生产、工作中去。哈尔滨第一工具厂三车间今年上半年开展“优质高产”红旗竞赛,有部分人认为
“优质不能高产”。车间工人就在党支部领导下,运用哲学理论针对以上错误观点展开了一场大辩论,使全车间提高了全面贯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认识,促进了生产。(附图片)
江苏徐州青山泉人民公社“红旗哲学研究所”所长、农民王进德(右)向社员和下放干部讲哲学课 徐 枫摄(新华社稿)
第4版()
专栏:
坚持学下去
华仁
工农群众学理论,是一个巨大的思想革命。然而没有1958年的大跃进,没有我国各方面的飞跃发展,也就不会有这样广大的群众自觉地要求学习理论。工人、农民、干部、士兵、街道居民,成千成万的人开始探索理论的神秘的“宫殿”。这难道是偶然的吗?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工人直接参加了生产管理,农民也要过问国家大事,这就给他们提出了新的课题:要当好国家的主人,除了实干,还必须多谋善断,出点子,想办法。只有这样,才能管好国家大事,才能促进生产的发展。这是广大工农群众迫切要求学习理论的根本原因。
事实也是如此。上海求新造船厂的工人,在学习了“矛盾论”以后,就自觉地抓生产上的关键问题。他们说:“抓关键就是抓主要矛盾。生产上抓主要矛盾就好比牵牛鼻子。人要牵一条牛,你拉什么?拉牛角,它会顶;拖牛尾,又拖不动。只有牵住牛鼻子这一关键,它就乖乖地跟你跑了。”工人阶级学理论,很容易掌握住问题的本质。今天,本报发表的哈尔滨的新闻中,也有个很好的例子。第一工具厂第三车间在开展“优质高产”的红旗竞赛中,有部分人提出“优质不能高产”的论调。这时,工人们就用自己学习的哲学理论,驳倒了上述论点,促进了生产。工人和农民是生产的实践者,在学习理论时容易联系实际,因此学了就能用,立刻见效。
目前绝大多数地方都坚持了理论学习;但也有少数地方因为生产紧张,放松了这方面的领导,需要引起注意。如上所述,工农群众一旦掌握了理论以后,不是影响了生产,而是推动了生产。只要把时间作适当的安排,坚持学习点理论,并不是办不到的事情。况且,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广大工农群众对理论有着普遍高涨的学习热情,而又积累了一些经验,只要我们能够积极领导,坚持学下去,一定会愈学愈好,效果也会日益显露出来。
第4版()
专栏:
会前充分准备 会上议题明确 充分发扬民主
周流管理区党员大会开得好
本报讯 为了活跃党内民主生活,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山西省侯马市古交人民公社周流管理区党支部,从去年以来,健全了党员大会制度。这个支部的党员大会,目前一般每月都能召开一次,而且作到了会前充分准备,会上议题明确,中心突出,并能充分发扬民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党员大会是否能够开得好,先决条件之一在于会前的准备工作。这一点,周流党支部过去不够明确。比如在一次党员大会上,中心议题是处理前支部副书记卫引龙被富农分子利用问题。由于会前没有任何准备,会上支部负责人简单谈了一下情况,就让大家进行揭发批判。结果,只有几个人发言。会后,有人说:“事情是明摆着的,支委们还挖不破面皮,叫我们该说些啥呀!”支部接受了这一意见,针对这次大会没有开好的原因,进行了必要的准备工作。到第二次召开党员大会时,首先组织大家学习了有关文件,进一步提高了党员的政治觉悟。在此基础上,让卫引龙向大家作了交代。但他在交代中,一口否认与富农分子有关系。为了把问题彻底澄清,进行摆事实和讲道理的思想斗争,全体党员又深入群众作了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因此,在第三次党员大会上,便有二十四个党员发言,而且都举出人证物证,说明卫引龙确实被富农分子利用,丧失阶级立场。这样,卫引龙才不得不低头认错。
从上述这件事情中,党支部总结了三点经验:一、在会前,支部应当围绕要解决的中心问题,组织党员学习党的有关政策和指示。这样可以使大家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扬民主,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二、支部在确定了大会的议题以后,应当首先广泛征求党员和社员的意见,并在支委会上进行充分讨论,发现问题并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三、会前一定要将大会的内容通知全体党员,要他们做好思想准备,到时积极发表意见。
对每次党员大会的中心议题,周流管理区党支部都有程度不同的争论。因为在这一点上,他们过去同样有着深刻的经验教训。过去,他们在一次党员大会上,常常把积肥、卫生、麦田管理、时事宣传等七八项任务提出来让大家讨论。这样时间浪费得很长,党员也无从下口。结果,说上半天,不解决问题,只好宣布散会。这就证明:议题必须明确,中心必须突出,而且一定要抓当前工作中最主要的问题。现在,他们对于党员大会的议题,决不轻易提出,总是要经过反复研究才肯定下来。如今年3月间,公社党委布置了小麦防冻、大搞积肥、小麦春浇、棉秋田补种等任务,究竟以哪项任务为中心呢?最初支委们的意见也不一致,有的主张以积肥为中心,有的主张以小麦防冻为中心,有的还主张以棉秋田补种为中心。支部的领导同志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先后和生产队长、党员交换了意见,多数人认为肥料缺得最多,应当把抓肥排到第一位。接着支部又算了一笔账:按照计划,全管理区需要肥料一千七百余万斤,现有的只八百二十余万斤。若不采取措施,尚缺的肥料需要半年时间才能积够,那就会大大影响生产。这样支委们的认识才一致起来,并向党员大会作了说明,启发大家围绕这个中心议题,寻找肥源,安排全盘工作。会上很快找到了五种肥源,组织了专业队伍。积肥任务十二天便超额完成,其它工作也正常进行,没有受到影响。
周流管理区党员大会的特点之一,是充分发扬民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每个党员对大会都抱有坚强的责任感,积极提出意见,做到人人心情舒畅。支委们不仅细心地听取赞同的意见,而且也虚心地听取反对的意见。今年4月的党员大会在讨论把四个生产队分为八个队的问题时,大多数人同意这一意见,只有六人反对。这时有人提议进行表决,但支部认为大家还没有把各自的理由申述出来,需要继续辩论下去。这样提反对意见的人才申述道:正在种棉和麦田加工时期,马上分开会影响生产;各队土地已经规划,也不便分开;每队仅包括八十户左右,劳力正好调配。经这么一说,大家逐渐感到还是不分为好,才做出了不分的决定。党员大会上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问题经过再三辩论,仍有少数人不同意多数人的意见,大会只好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议。
周流管理区党支部,不仅能够开好党员大会,充分发扬民主,对当前重要工作做出决议,而且还能采取一切措施,坚决保证决议的完满实现。他们的措施主要有四项:一,根据每个党员的能力和特长,在生产上实行分工分战线,在思想工作上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使各项决议都能落实。二,发挥党小组的作用,通过组织生活会,检查督促党员认真执行决议。三,支委定期进行检查,并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四,加强党员在各个群众团体和社员中的活动,把执行党员大会的决议,变成各个群众团体和广大社员的任务。
第4版()
专栏:
领导具体有力 业余学习经常
北京郊区扫盲和业余教育先进单位代表交流经验
据新华社3日讯 北京市扫盲协会、市教育局、共青团北京市委、市妇女联合会在最近联合举行了郊区扫盲、业余教育先进单位代表会,奖励了扫除文盲和业余教育的先进单位,并在会上交流了常年坚持业余教育的经验。
会上受奖的有四十五个单位,他们开展业余教育的共同经验是加强党的领导,大搞群众运动。已经坚持了五年业余教育的周口店区长沟人民公社前石门村生产队的党支部书记,亲自挂帅,经常抓业余文化学习,并发动各部门和各生产组织“层层负责,专人管理”,在生产大队和生产小队调派劳动组织时,都注意搭配教师,安排学习时间,作到管生产也管学习;还取得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业余教育工作。这样就使领导具体有力,业余教育工作经常持久。大兴区庞各庄人民公社北顿垡生产大队,为了加强领导,在党总支统一领导下,由行政、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组成了文化技术业余学校总校部,以村为单位建立了分校,总校由党总支书记任校长、支部书记任分校长,生产副队长任学习队长,从上到下形成一套领导网;又在总校设专职教导主任,各生产小队建立民校教师小组,组成了教师网。这种组织领导形式,在人民公社中不仅体现了领导与群众相结合,而且切实作到条条有人抓,块块有人管,群众赞扬这种措施说:“两网加一校,越办越牢靠”。在坚持常年业余学习中,他们还采取教(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提高认识)、辩(鸣放辩论,统一思想)、看(介绍先进经验,抓典型、组织参观)、带(抓先进带落后,干部带头,开展检查评比)等群众运动的形式,随时注意克服右倾保守思想,不断巩固和提高群众的学习热情。
密云水库密云县支队介绍了民工坚持常年学习的经验。他们利用民工集中生产的有利条件,大搞群众运动。他们以生产的基层组织为单位,以党员、团员为骨干,又以“生产、学习两不误,技术文化双丰收”和“把文盲帽子扔在工地上”为行动口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习运动。五次被评为甲等先进生产者的青年民工佟增年,初到工地时只认识四百字,经过埋头苦学,现在已经识了一千五百字,能写信、会看报,还兼任了扫盲教师。许多人把他作为学习榜样,以土当纸、棍当笔、大石片当黑板、随时随地抓紧一切机会学习,识字多的人自动“带徒弟”,现在已有六百七十多人进入业余小学班学习。
闲时多学、忙时少学、大忙机动学,把文化送上山、送到田、送到修渠工地间“包教包学”,也是各个先进单位的共同经验。会上对结合生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及培养提高业余师资等问题的经验也作了介绍。
会上,还听了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邓拓、教育部副部长董纯才和市委农村工作部部长赵凡的报告。最后并通过了四十五个先进单位关于今冬明春积极开展扫盲和业余教育工作的倡议书。(附图片)
上海浦东县严桥人民公社光辉生产队的干部和社员一面搞好冬季生产,一面加紧学文化。图为第五小队的社员在学文化
新华社记者 赵 成摄
北京密云县城关人民公社的青年民工,一年多以前还是文盲,由于在水库工地坚持参加文化学习,现已摘掉了文盲帽子,能够阅读报纸了 新华社记者 喻惠如摄
第4版()
专栏:
大风警报
新华社3日讯 中央气象科学研究所今日下午七点发布大风警报:侵袭我国的冷空气已经减弱,预计未来二十四小时内,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东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仍有五到六级的偏北风;渤海和黄海仍有六、七级的偏西北风。请注意收听当地气象台的预报广播。
第4版()
专栏:
美舰侵入我福建海域挑衅
我提出第76次严重警告
新华社3日讯 12月3日九时五十七分至十七时四十九分,美国军舰一艘侵入我国福建省白犬、海坛地区海域。对于美国军舰的这种军事挑衅,我外交部发言人奉命提出第七十六次严重警告。
第4版()
专栏:
欢迎苏中友协积极分子专业旅行组
首都各界举行联欢晚会
新华社3日讯 今天晚间,首都各界人士同来我国访问的苏中友好协会积极分子专业旅行组的同志们,在北京中苏友好馆进行了友谊联欢。
这个专业旅行组是根据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同苏联对外友好和文化联系协会联合会、苏中友好协会合作协定的规定,于12月1日来到我国旅行访问的。来自苏联各大城市和各加盟共和国的苏中友好协会的积极分子们,包括有教授、研究员、作家、作曲家、戏剧家、设计师、编辑、集体农庄负责人和其他方面的人士。在今晚的联欢会上,首都教育、文学艺术、出版、工会、妇女等方面的人士同苏联朋友们欢聚一堂,他们分别围在一起畅谈,互赠礼品,互道美好的祝贺和表达兄弟般的情谊。
联欢晚会是由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和北京市中苏友好协会举行的。苏联驻华大使馆参赞苏达利柯夫等应邀出席了联欢晚会。
专业旅行组除访问北京外,还将访问上海、广州、杭州、南京等城市。
第4版()
专栏:
苏联红十字会代表团回国
新华社2日讯 由苏联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联合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赫米廖夫率领的苏联红十字会代表团,2日乘飞机离开北京回国。代表团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邀请,曾在我国访问了北京、郑州、武汉、南京、上海、杭州等地。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会长李德全今天到机场欢送客人。
第4版()
专栏:
朝鲜民主青年同盟代表团到北京
新华社3日讯 应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邀请来我国访问的朝鲜民主青年同盟代表团一行七人,在朝鲜民主青年同盟副委员长崔缵浚率领下,今天下午乘火车到达北京。
到车站欢迎的有中国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刘西元,常委朱语今, 国际联络部部长钱李仁等。今晚,中国共青团中央书记处设宴招待了代表团。参加宴会的有中国共青团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胡耀邦,书记处书记刘西元、胡克实、梁步庭等。
第4版()
专栏:
朝鲜平壤市男女篮球队到京
新华社3日讯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平壤市男女篮球队一行二十五人,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内阁体育指导委员会体育器材生产指导部部长鲜于俊率领下,今天下午到达北京。他们将在北京、上海、天津、长春、沈阳等地进行访问和比赛。
第4版()
专栏:
蒙古功勋美术家雅达姆苏伦到北京
新华社3日讯 根据中蒙文化合作协定1959年执行计划来我国协助筹办蒙古人民共和国造型艺术展览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功勋美术家、乔巴山奖金获得者雅达姆苏伦,今天下午乘火车到达北京。
第4版()
专栏:
中国体操队赴保、罗访问
新华社3日讯 中国体操队一行二十四人今天在中国体操协会副主席柏坪率领下,应邀前往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访问。
中国体操队的男子教练是宋子玉和崔明哲,女子教练是温小铁和罗秀霞。
体操队包括男、女运动员十六人。
男子:于烈烽、鲍乃健、徐仁杰、吴树德、傅禄鸿、廖润甜、林楷、朱启平。
女子:郭可愚、戚玉芳、王毓玫、马雯娟、蓝亚兰、佘淑勤、黄新河、张家鹍。
第4版()
专栏:
澳建筑工人工会新南威尔士州分会书记到京
新华社1日讯 应中国建筑工会全国委员会邀请来我国访问的澳大利亚建筑产业工人工会新南威尔士州分会书记克兰西,1日乘飞机到达北京。到机场欢迎的有中国建筑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张天民等。
第4版()
专栏:
开安农业中学越办越好农
安县文教局 农安县开安人民公社农业中学
吉林省农安县开安人民公社农业中学,在县委和公社党委的直接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在总路线、大跃进的光辉照耀下,发挥了人民公社无比的优越性,依靠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坚持了半工半读、勤俭办学的原则,教师和学生的干劲足,热情高,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因而迅速地走上巩固、发展的道路。一年多来,思想、学习、生产三丰收,硕果累累,群众称赞,做到了党委、家长、群众、学生、教师五满意;同时也教育了对农业中学的前途持有怀疑态度的人。再没有人认为农业中学“出胎不正,寿命不长”了。农业中学越办越好的事实,显示了这种新型学校充沛旺盛的生命力。
这所学校初办时仅仅有两个班七十二名学生,现在已经发展到六个班、二百六十多名学生,每日出席率平均在98%以上。师生以校为家,爱校如家。简直是棒打也打不散。学校根据农业中学的性质,妥善安排教学与生产劳动时间,作到学习、生产两不误,按时完成计划。教师起早贪黑,不辞辛苦,认真负责,热心教学;学生勤勉读书,刻苦学习,教学质量已经赶上普通中学。10月间,县委宣传部对开安农中和农安三中二年级的各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了对比测验,结果,两校语文科成绩相似,而数学成绩开安农中比三中高很多。
在生产上,学校建立了有二十五公顷土地的农场和小型木工厂、土化肥厂、编织厂。饲养了六匹马、十六头牛、二十口猪和八箱蜂。有胶车两台、钢车轴两台,还有其他生产工具。工农副业生产,加上季节性的其他生产劳动,生产基地足以容纳全校学生进行劳动。生产基地越发巩固,生产经验越积累越多。今年,已经打响了农业生产的第一炮。由于认真的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试验田、基本田和一般田都获得了丰收。能为国家生产粮食五万五千四百斤,蔬菜十三万三千斤。并且在六十七亩耕地面积上获得了高产,共产粮食四万六千九百斤,平均亩产七百斤,超过了农业发展纲要指标。
由于执行以农业为主,坚决搞好试验田,高额丰产,大搞多种经营,实行农副业并举的生产方针,经济收入也大有可观。今年到10月份为止,已收入二万一千五百四十一元。今年全年生产总值预计可达三万一千四百八十元。学生读书不花钱,并扩建了校舍,增添了教学用品和文娱、体育活动用品,实现了经费自给。从而减轻了公社和家长的负担,保证了学生更加安心学习,学校更加巩固。
开安农业中学的迅速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师生共同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在战胜种种困难的过程中,对师生来说是一次深刻的考验。事实上,他们并没有把困难放在眼里,没有教室,他们就在劳动场地上课;没有食堂,他们就在露天吃饭。比较艰苦的日子已成过去,现在,教室、宿舍和食堂都有了,并且逐步完善。师生瞻前顾后,总觉得农业中学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开安农业中学的巩固、提高,是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的胜利,是“两条腿走路”发展教育事业的方针的胜利。开安农业中学越办越好的经验是:
坚持半工半读,提高教学质量
开安农业中学的领导和教师深深地体会到,学生能否学到知识,是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巩固提高农业中学的根本问题。从创办那天起,学校始终是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到首要地位,把教学赶普中,作为努力教学和学习的方向。并且坚持半工半读,一般情况下以半日学习,半日劳动的半日制为主,生产忙时采取隔日制,生产不忙时,也有时采取全日制。每天坚持早晚自习三小时,实行双周休息。学校编制了全日制(每日六节)、隔日制(每日八节)、半日制(每日四节)的三种课程表,以适应灵活安排教学与生产劳动的需要,保证不论采取任何一种授课形式时,教师都能有秩序地上课,按时完成教学计划。
学生学好,同教师教的好有很大关系。一年多来,开安农业中学注意启发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努力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学校和农安三中挂勾,组织教师到三中去观摩听课,教学中遇到疑难问题,就同三中的教师一起研究,虚心向三中教师学习。同时,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设法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提高学习质量。教学还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生中存在什么思想问题,教师就及时通过政治课教学解决。在农业技术上,需要什么就讲什么,学完就应用,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农业季节的需要移前或错后,书本上没有的则加以补充,课本上不适合本地应用的加以删减。并且进行现场教学,巩固了学生在书本上所学得的知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
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爱好组织了课余研究小组,成立农业、园艺、木工、气象、农药、养蜂、养猪、文艺创作等活动小组。这些小组虽然成立不久,都取得了一些成绩。园艺小组研究南瓜授粉、压蔓追肥,每棵结八、九个大南瓜。农药小组研究的六种农药,已有两种试制成功。8月3日有一块小豆起了“腻虫”,他们用自己制造的农药杀虫,药效竟达100%,“腻虫”全部被消灭了。通过这种活动培养了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获得了丰富而实际的生产知识和技能。
为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基本训练,学校采取了许多措施:举行了讲演比赛会、读书报告会、故事会、诗歌朗读会、作业展览会,增设了一节写字课。算术作业由每周六次增加到九次。这些措施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书写、阅读、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搞好生产,实现经费自给
在生产上,贯彻了以农业为主,坚持搞好农业科学研究试验,高额丰产,因地制宜,大搞多种经营,实行农副业并举的生产方针。
学校在生产上认真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把农业“八字宪法”列入农业知识课的教学计划,通过课堂教学讲清楚农业“八字宪法”的科学道理,使学生在思想上接受农业“八字宪法”所阐述的农业生产知识和技术。并根据农业“八字宪法”制订了农业生产规划。虽然学校只种了四公顷高产试验田,可是整个学校的土地都成了公社的试验田。从春到秋,每个重要的生产环节,公社都组织人到农中来参观,并且先后在农中召开四次现场会议,传播农中的经验,对当地农业丰产起到了良好的影响。当地有些老保守,怀疑深翻和合理密植,可是农中在深翻的土地上,多穗高粮亩产一千五百斤,超出当地常年亩产一千多斤,超出当地同年最高亩产八百斤。密植小麦,播幅一尺,行距三寸,每一市方尺就有一百七十三棵小麦,小麦高达四尺,穗长四寸,平均每穗五十八粒到六十三粒,亩产七百二十斤,超出当地最高亩产三百斤。秋收时公社组织对深翻、密植有怀疑的人到农中参观,让他们开开眼界。春天一直认为农中小麦种的太密,长秆不能长穗的八十三岁老农民丘国栋也服气了,他称赞地对校长说:“你们这帮青年人可真行啊!”高额丰产的事实,教育了群众,保卫了农业“八字宪法”。
一年多来的农业生产,使学生受到了实际教育和劳动锻炼,学到了丰富的生产知识和技能,逐步地树立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对农业生产发生了兴趣和爱好。过去认为“耕地不用读书,读书的人不能种地”的思想逐渐消失了;同时普遍增强了体质和实际的劳动能力。
此外学校还大搞多种经营,增加收入。手工业生产上,建立木工厂、编织厂和缝纫厂,饲养了家畜、家禽和蜜蜂。并根据季节特点,因地、因时制宜地开展了打柴、拣粮、拣柴草、短途运输、做工等多种劳动。因此做到了经费自给,使农业中学不断地巩固、提高。
依靠群众,因陋就简,勤俭办学
农业中学是人民公社办的学校。群众都把农业中学称为“自己的学校”,对它格外关心。开安农业中学从创办那天起就紧紧地依靠群众。一年多来,师生深深地体会到:离开群众将一事无成。群众,特别是学生家长和当地的机关、企业单位真是百求百应,他们都为办好农业中学能多献出自己点滴的力量而感到光荣。一年多来,群众献给借给农中的教学、生产、生活用品大的小的达二千六百多件,帮助学校克服了许多困难。
学校中也曾出现过“比好,好胜,求新,求全,图阔气,讲排场”的思想。学校根据党委的指示,通过反复讨论研究,大家一致认识到,办好农中必须贯彻因陋就简,勤俭办学的原则。一年多来,初步摸索到了“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也办事”的规律,即:在设备用品方面,能代用的,坚决代用。能借用的,坚决不买。在经费开支方面,可花可不花的,坚决不花,把钱用到当处。在学校建设方面,自己能做得来的,师生动手,坚决不雇用外人。一年多来,在教学、生产和学校建设方面,约计节省八千多元。这样做,也培养了学生勤劳节俭的品质。当地群众口口声声称赞农中师生是“过家能手”。
依靠公社党委领导,坚持政治挂帅
开安农中从创办到现在,校舍、师资、生产劳动基地等,无一不是由于公社党委的领导和重视才解决的。公社党委决定第一书记李宝山同志兼任农中校长,社长马振华同志兼任副校长,他们经常深入农中具体指导,并加派了领导干部和师资。人民公社化时,公社党委在统一安排中,给农中解决了房舍,调拨了十八垧六亩二分土地,一台胶车六匹马。今年10月份又拨给一台胶车。这就为农中实现生产自给创造了物质条件。为了办好木工厂,给农中派了一名技术员。李宝山书记除及时指示农中生产方向外,并亲自帮助农中找生产门路,增加了收入,解决了经费自给问题。公社书记们经常到地里和学生们在一起劳动,指导学生的生产劳动。春季农中许多粪肥一时送不到地里,公社党委就派三十台胶车帮助农中送粪。秋收时也派胶车帮助拉庄稼。公社党委鉴于农中半工半读,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通过生产劳动解决经费自给问题,所以尽力为农中按时完成教学和生产计划创造有利条件。更重要的是公社党委经常在干部和群众中宣传办好农中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农中的好处,坚持政治挂帅,解决干部和群众中对农中的错误认识,领导和发动群众办好自己的学校——农业中学。领导办好农中已列入开安人民公社党委的工作日程了,农中一有困难就讨论解决。公社党委加强对农中的领导,是巩固提高农业中学的根本保证。这些问题的解决,没有人民公社的建立也是很难办到的事情。农业中学越办越好,充分的显示了人民公社的无比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