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1964年12月19日人民日报第6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1970-01-01 08:00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革命文艺应该大力塑造英雄形象——战士业余演出队(组)'...

第6版()
专栏:

革命文艺应该大力塑造英雄形象
——战士业余演出队(组)员批判“写中间人物”论座谈纪要
编者按 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解放军报和本报最近邀请来京演出的解放军战士业余演出队和演唱组的同志们举行座谈,讨论了“写中间人物”问题。参加座谈会的代表来自沈阳部队、兰州部队、成都部队、新疆军区、南京部队等单位。大家发表了许多很好的意见。现将座谈会发言纪要发表于下。
只有英雄人物才能给我们树立榜样
沈阳部队五好战士、文艺标兵 吴恩龙
看了《文艺报》公布的邵荃麟同志关于写“中间人物”的主张,感到很气愤!他们转弯抹角说了千言万语,只不过是反对写英雄人物。
在我们部队里,只有先进人物才能给我们以鼓舞;象他们极力推崇的“赖大嫂式”的“中间人物”,只能是我们的反面教材,对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是起不到积极作用的。赖大嫂式的“中间人物”使我们厌恶,而英雄人物则不同,象雷锋同志,他给我们留下了极为崇高的印象,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自从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以来,有人一读再读《雷锋日记》;《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子,挂在每一个人的嘴边,走到哪里,唱到哪里。在雷锋同志的精神鼓舞下,人人抢着做好事,个个争着挑重担,涌现出大批的雷锋式的五好战士。朝鲜族青年金明喆就是其中的一个。
今年三月份,上级批准他复员。可是,当他即将踏上火车的时候,领导上又做了新的决定:让他继续留队。消息传来后,他高兴得跳了起来。当天下午,团长找他谈话,问他对组织上的临时决定有什么意见?他回答说:“让我继续留队,我乐还乐不完呢,还会有什么意见?不过……”他踌躇了一下,接着说:“团长,发给我的那笔复员金已经用完了,可不可以延期退还?”金明喆一贯艰苦朴素,怎么能一下子把二百多元的复员费几天用光了呢?经过反复调查研究,事情才闹清楚:原来是金明喆把钱都悄悄地寄到灾区支援阶级兄弟去了。当团长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说:“旧社会,我受尽了折磨吃尽苦。是党把我从苦水里救了出来,使我见到了太阳,获得了第二条生命。为了培养我,党和人民不知耗费了多少心血,而我为党为人民做的事太少了!今天,河北人民遭到了水灾,我作为一个人民战士,又是共产党员,怎么能袖手旁观呢?再说,在这方面,雷锋同志早就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比起来,我还相差很远”。
这件事情过了不几天,新同志就入伍了。头一课指导员就结合“老同志是怎样学习雷锋的”这一课题向大家介绍了金明喆同志的事迹。新同志们听了,感动得不得了。当场,就有十二个新同志把刚发下来的头一个月的津贴费汇集起来,完全寄到灾区去了。并且,还写了一封慰问信,信的落款是:“十二个新入伍的人民战士。”
这就是雷锋精神在部队结出的硕果。虽然,这只是千百万果实中的两枚,但是,我们从这里看到了雷锋同志在部队的深远影响和巨大作用。
我们热爱雷锋,我们热爱一切英雄人物。他们永远是我们的学习榜样,鼓舞我们树立信心、排除万难;教育我们怎样革命、怎样做个革命人。他们鼓舞我们永远保持高昂的战斗精神和顽强的革命意志;我们将永远踏着英雄人物的足迹前进再前进,直到把共产主义的红旗插遍全世界!
可有些人却主张在文学作品中多写“不好不坏、亦好亦坏、中不溜儿的芸芸众生”。实质上是企图排挤掉我们所热爱的英雄人物。这是无论如何也办不到的!也是我们要坚决反对的!文学艺术是“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武器,请问,象“赖大嫂”之流的人物能达到这个目的吗?他们除了给人以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悲观厌世的影响之外,还能给人什么呢?这说明邵荃麟同志主张写“中间人物”,丝毫也不是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恰好证明了他们是在为少数的资产阶级服务!
这是对劳动人民的诬蔑
新疆军区五好战士、神炮手 范维华
邵荃麟同志说,在劳动人民中,是“两头小,中间大”,“中间人物”是大多数。按照他们的解释,“中间人物”又是动摇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动摇分子;这是对劳动人民最大的诬蔑!
一九六二年,国家在经济生活方面存在着暂时困难,东南沿海形势紧张,中印边界又发生了武装冲突;这可以说是最困难了吧。可是当时在我们学校里,却没有出现过动摇分子。征兵时,我们全校的基干民兵都报名了。到了连队,正赶上执行生产任务,每天挖地,新疆天冷地硬,劳动很紧张;按照邵荃麟同志的观点,这时的大多数人要动摇了,但是事实恰恰相反,大家每天有说有笑,生活虽然很艰苦,革命意志却越来越坚强;大家坚定地和党站在一起,奋发图强,战胜困难,原定每人每天挖五分地,结果天天超过,最后达到了每人每天挖九分。邵荃麟同志说,我们大多数是动摇分子,这是什么样的动摇分子!邵荃麟同志闭眼不看现实,自己动摇于两条道路之间,也肯定劳动人民发生了动摇。这不是对劳动人民的污蔑又是什么呢?
我们战士喜欢英雄人物,不喜欢什么“中间人物”。有一次,我们从生产基地返回营房,负重行军,又累又饿;到了营房,听说正在放映《李双双》,虽然很多同志都看过,大家却忘记了疲劳,饭也不吃,兴高采烈地都去了。“中间人物”能这么吸引人吗?我们连队每月都开晚会,唱的是
“五好”,“三手”、“四好运动”,每次晚会开得都热气腾腾。大家说,开完这样的晚会,再挖一夜地都有劲。如果演唱的不是英雄人物,而是什么“不好不坏、亦好亦坏”的“中间人物”,能有这样的劲吗!邵荃麟同志想把“赖大嫂”式的人物硬塞给我们革命战士,我们是不要的!
革命战士爱英雄
兰州部队 袁 全
我们的连队演唱组文艺水平不高,但是受到连队战士的欢迎,被称为“连队的战斗文工团”,原因就是由于我们所演唱的都是英雄人物。
我们写英雄、演英雄,也是在工作中逐渐明确的。近几年来,《解放军报》登了许多先进单位的先进事迹,宣传了许多英雄人物,在部队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雷锋的事迹宣传了之后,各部队里雷锋式的人物象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宣传了一个“南京路上好八连”,就出现了许许多多“好八连”式的单位。我们自己也有这样的切身体会:我们组织的晚会,全是唱标兵、颂标兵的节目。我们某部业余演出队的节目《铁腰杆》,把先进人物董炳瑞带着阶级仇恨苦练硬功夫的事迹搬上了舞台,演出之后,在部队里影响很大。当时,我们在六盘山,天下着大雪,同志们一致表示要向董炳瑞同志学习。大家在风雪中苦练技术,谁也不叫苦。又如我们演唱组的节目《陈宗保》(评书)演出之后,部队里掀起了比陈宗保,赶陈宗保的活动。陈宗保本人也受到了教育,他主动到各个连队传授射击技术,与许多同志订合同,开展“一对红”活动。陈宗保说,雷锋同志讲过: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要象雷锋同志那样,让更多的同志成为神枪手。他现在担任机枪排的排长,他们全排同志都是优等射手。
写英雄人物的节目,只要写好了,哪怕是一首快板,也会起到教育作用。有一次在行军中,我们看到一位战士一人扛着两支枪,冲上了一个山头。我们马上写成了一首鼓动快板。唱出来之后,立刻把同志们的干劲都鼓动起来了。因此,我们认为搞文艺工作,就是应当写英雄、演英雄,我们连队业余演唱组要为部队服务,就得要唱“四好”赞“五好”,写部队的好人好事。这样,路子才会越走越宽。提倡写什么“中间人物”,那是死胡同一条。
我们从来就是用英雄教育部队的
南京部队 李久香
邵荃麟同志说:“中间人物”是大多数,这是对革命人民的污蔑,我不能同意。在我们部队的许多班排里面,五好战士的人数占一半以上,五好战士是思想、作风、技术都能过硬的同志,这不是先进人物吗?没有评上五好战士的人,也都在争取“五好”,有的已经做到了四好、三好;目前部队中的少数后进战士,虽然身上有些缺点,也都在党和群众的帮助下不断前进,这些同志也不是邵荃麟同志所说的“中间人物”,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也是毫不动摇的。因此,说在群众中“中间人物”占大多数,完全是颠倒黑白的。
邵荃麟同志还主张用中间人物来教育“中间人物”,这真是怪论。“中间人物”和“中间人物”联在一起,如果没有先进思想影响他们,他们只会气味相投,他们会向哪里前进呢?作品里如果尽是灰不溜秋的“中间人物”,这样的作品在现在是站不住脚的。对我们部队来说,绝不能起兴无灭资,巩固和提高战斗力的作用,只能瓦解部队。
与邵荃麟同志的主张绝然相反,我们从来是用英雄人物来教育部队的。广大干部战士也普遍爱读歌颂英雄人物的文艺作品,爱看表现英雄人物的戏剧、电影。王若飞、许云峰,这些英雄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在革命战士思想里所起的鼓舞和教育作用是难以估量的。假若我们真的按照邵荃麟同志的主张,到处去讲什么“赖大嫂”式的“中间人物”,保险走到哪里,就会被哪里赶了出来,绝不会象现在这样受欢迎。
邵荃麟同志认为大家都写英雄人物,路子就窄了,也是谬论。我们当代的英雄人物是多种多样的。丘少云表现了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黄继光表现了为了革命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象我们讲的革命故事《李科长三难炊事班》,炊事班的同志个个都称得上是英雄人物,那位李科长不也是英雄人物吗?可见当前我们部队里各个战线上都有英雄人物,部队的英雄人物也是各式各样的。因此,说什么写英雄就会写成“一个阶级一个典型”,“路子就窄了”,实际上是要堵塞写英雄人物的道路,为“中间人物”开辟市场。这是阶级斗争在文艺战线上的反映,对于这种资产阶级文学主张,我们一定要坚决抵制,彻底粉碎。
我们需要成岗,不要周炳
成都部队五好战士、神炮手 龙太玲
我在学校时就爱看小说。入伍之后,也还是爱看。我想通过同志们阅读一些小说之后所引起的变化来批判邵荃麟同志的错误理论。
今年二三月份,有一个同志看了《三家巷》、《苦斗》,我发现他的思想逐渐发生了变化。原先,这位同志比较朴素,看到个别战士把头发理得高高的,就看不惯,叫它“碉堡头”;可是看了《三家巷》、《苦斗》之后,他也剪了一个“碉堡头”,而且买了一个小镜子,左照右照也照不完。我问他为什么变了?他笑一笑说:“理发、擦脸都是生活小事,青年人哪一个有不爱美的!”我说:光外貌美内心不美是没有用的。他不同意,他说,你看,周炳就是因为外貌美,连阶级敌人的小姐都爱他。我说,如果老鼠长得漂亮,猫儿也不去吃它吗?我不大能说出道理来,但总觉得他是中了毒。正好这时候连队又发来了一批革命书籍,其中就有《红岩》。把《红岩》中的英雄人物和《三家巷》的人物所起的作用一比较,看得就更清楚了。很多同志看了《红岩》之后,受到的教育很大,不少同志都买了《红岩》日记本,把烈士的一些名言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有些老兵服役三四年没有探家,一想到连队的工作,就自觉地不走了。他们说:“烈士连生命都牺牲了,我们个人的一点小利益有什么放弃不了的!”
特别是前边提到的那位同志,看《三家巷》时,越看越没劲,看《红岩》时,却越看越起劲。特别是《红岩》中的成岗,对他教育最大。他把成岗的话写在日记本上,经常检查对照自己的思想。有一次,他受了批评,一时想不通,打开了日记本,想发泄一下不满,这时又看到了成岗的话,结果写了一篇自我检查的日记。从此,他有了很大转变,年终被评为五好战士。他说:“不是看了《红岩》,五好战士是当不成的。”
为什么在我们革命战士当中,看了《红岩》这样的小说,会使我们受到了巨大的鼓舞,看了《三家巷》这类的小说,却使我们学习到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我想,最主要的是:《红岩》写出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人物,宣扬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三家巷》中写的周炳,宣扬的却是资产阶级人性论、阶级调和。如果说,邵荃麟同志所说的“中间人物”,有什么“教育作用”,那只有瓦解我们的斗志的作用,对我们的革命意志起到腐蚀的作用!这是和我们的需要背道而驰的。因此,我们坚决反对提倡写什么“中间人物”的论调!我们希望革命作家多写反映英雄人物的小说,每个英雄人物对我们都有教育意义。我们从来没感到英雄人物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现在,英雄人物不是写多了,而是写少了!象雷锋式的人物,可说是成千上万,但是在文艺作品中还没有充分地反映出来!
作为革命战士,我们需要的是光辉灿烂的英雄人物,不需要“中不溜儿”的“芸芸众生”;我们需要的是成岗,不是周炳!
驳用“中间人物”教育“中间人物”
南京部队红色故事员、五好战士 荀永安
邵荃麟同志主张通过“中间人物来教育中间人物”。这种说法是十分错误的。这里我谈两件事来驳斥他。
我刚参军时,思想上有不少问题,工作上也是处于中游状态(但不是邵荃麟同志所说的“中间人物”)。当时,有个和我一起参军的老同学,思想、工作也和我差不多,所以我们常在一块东扯西唠,说的大部分是些不愉快的事。我们两个人不但谁也帮助不了谁,相反的却互相影响,思想上的疙瘩越来越多。这样下去还得了?后来在党的教育下和雷锋精神的鼓舞下,我们觉悟了,逐渐才有了进步。
过去我们单位还有一个同志,平时工作干劲不大,对别人的事也很不关心。几次评五好战士都没有评上。可是自从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以来,他变了。有次出去查线,正碰上下大雨,他的衣服全淋湿了,也没吃上午饭。这事要在过去,他准会发牢骚的。可是这次他却没有任何怨言。在回来的路上,正碰见一个妇女和一个小孩拉着一个板车上坡。他二话没说,就过去帮他们拉车,并且一直把他们送回家。他做了这件好事,回来也没有向领导汇报。问他为什么不讲,他说:“雷锋就是这样做的。”
这两件事说明,只有英雄人物才能更好地教育和推动处于中间状态的人更快地前进。否认英雄人物的教育作用,鼓吹什么用“中间人物来教育中间人物”,实际上就是排斥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去教育人民,这将会把人们引导到什么地方去呢!
高声歌唱英雄
兰州部队 戴建民
我们演出队演出的荡山琴书《铁腰杆》,是根据装填标兵董炳瑞同志的模范事迹改编的。董炳瑞同志从小给地主干活,被地主打伤了腰。入伍后,当了装填手,可是腰弯不下来。于是他就带着阶级仇恨勤学苦练。平时他把大筐的土背在背上,练习弯腰。最后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成了装填标兵。董炳瑞同志的模范事迹,曾经使很多同志深为感动。我们把他的事迹改编上演后,受到部队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可见英雄人物对人的鼓舞和教育是很大的,描写英雄人物的文艺作品也必定能受到部队广大观众十分热烈的欢迎的。
描写英雄人物的节目不仅教育了广大观众,也教育了我们演员自己。当我们在舞台上演出时,心里总是在想:我们拼死拼活也一定要把这个节目演好,否则就对不起我们的英雄。平时我们在各项工作中一遇到困难,就想董炳瑞同志有那么大的困难都克服了,我们这点小困难算什么。大家在英雄人物的鼓舞和带动下,干劲越来越足,进步越来越快。
邵荃麟同志主张要大力去写什么“中间人物”,又说什么要通过“中间人物来教育中间人物”。这纯粹是胡言乱语。这表明他既不了解今天的现实生活,更不了解今天的工农兵群众。我们坚决反对他的错误理论,并将继续坚决地按照党所指示的方向前进,高声歌唱我们的英雄人物,高声歌唱我们英雄的时代。
我们要歌颂英雄人物
成都部队 何明盛
我们演出队成立十二年来,遵循党的文艺路线,创作和演出了许多歌颂英雄人物的节目。这些节目,不管大小,都很受部队的欢迎。比如我们根据谢仕清同志(五好战士标兵)的事迹编写的说唱节目上演后,在部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同志都反映说:“谢仕清同志真是身残志不残。右臂虽然负伤断过,可是为了保卫祖国,他还坚持练投弹、练单杠。这种精神就是革命的硬骨头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还有的说:“谢仕清同志走到哪儿,红到哪儿。领导上调他去做仓库保管员,他也干的很好。晒花生时他一粒也不吃,所有的麻袋,都缝补得整整齐齐。谢仕清同志就是我们活的榜样。”有位新战士思想上轻视步兵,一心想当技术兵。看了这个节目后,惭愧地说:“跟谢仕清同志相比,我的思想差得太远了。今后一定向谢仕清同志学习,努力赶上去。”从那以后,他果然变了,各方面都表现很好。
事实终究是事实。邵荃麟同志想用歪曲生活的办法抹煞英雄人物的鼓舞教育作用,是断然达不到目的的。
英雄事迹对我们的鼓舞
沈阳部队 高玉玺
邵荃麟同志提倡写“中间人物”,我们是不能同意的。我们与邵荃麟的看法完全相反,认为文艺作品中最有教育作用的是英雄人物的形象。一九四八年,在解放锦州战斗中,我们部队涌现出许多战斗英雄,其中最著名的,是舍身炸毁敌人巨型碉堡,为部队打开前进道路的爆破英雄梁士英同志。
梁士英生前所在的团队,总是把梁士英同志不朽的功绩和战斗精神,作为革命英雄主义的传统课来向部队进行教育。部队的业余演出队,连队演唱组,把梁士英同志的光荣事迹,编成故事、戏剧、舞蹈和曲艺,经常向部队演出。看过这些节目的人,无论是干部还是新入伍的战士,无不被他的事迹所感动。他那为党、为人民勇于牺牲的精神,他那气吞山河,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魄,一直成为鼓舞我们排除万难,勇敢战斗的精神力量。他的英雄形象成为我们部队所有同志学习的光辉榜样。在战争的年代里,梁士英同志生前所在的八连,在梁士英的战斗精神鼓舞下,出现了连续炸毁敌人碉堡的“一等功臣”赖文录。在平时训练中,八连同志都以梁士英炸碉堡的英雄事迹为榜样,苦练杀敌本领,成为我部刺杀、爆破技术过硬的连队。
我们生活在这伟大的英雄时代里,各行各业,都有着数不尽的、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光辉的先进集体和英雄人物,我们多么渴望文学艺术工作者能把这些具有时代精神的英雄人物反映到书刊、银幕、舞台上来啊!我们多么愿意从文学艺术作品中,看到那些能够代表我们意志,充满革命英雄主义气概的英雄形象啊!
但是,和我们的愿望相反,在文学艺术领域中,出现了一股歪气,提倡写什么“中间人物”,提倡写那些“不好不坏,亦好亦坏,中不溜儿的芸芸众生”。我们是干革命的,是拿枪杆子的,是要用整个生命来保卫祖国、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我们需要的文学艺术的典型,是象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向秀丽、雷锋、梁士英等具有共产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思想的英雄人物,因为他们的高贵品质最能鼓舞人们的革命斗志;也只有这样,革命的文学艺术,才能达到毛主席所说的“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目的。写“中间人物”,其实质就是宣传动摇分子,宣传资产阶级思想,这是和修正主义的文艺思潮一脉相承的,我们坚决不能同意!作为一个业余文艺战士,我们要在开展部队群众性文化活动中,写出更多歌颂英雄人物、新人新事的作品,来回击鼓吹写“中间人物”的资产阶级文艺主张。要在文学艺术领域的这场两条道路的斗争中,积极参加战斗,保卫党的文艺路线,保卫毛主席的文艺思想。 sb9品论天涯网


第6版()
专栏:

人民战士不同意“写中间人物”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警卫部队 王旭东
我们不同意邵荃麟等同志“写中间人物”的文艺主张。我们所以热爱革命英雄,是因为英雄人物具有高度的阶级觉悟,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代表工农兵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伟大时代最本质的精神面貌,体现党提出的方向和道路。英雄人物是时代的精华,人民的精华,阶级的精华。先进英雄,在我们人民战士眼里,最富有革命性,为我们带路,照亮我们前进的里程,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中看清楚什么方向是正确的,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提倡,什么该反对。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这个无产阶级的硬骨头,是一面说明问题的最好的镜子。雷锋无产阶级立场最坚定,革命英雄气概最强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最深厚,爱憎最分明,周身闪烁着毛泽东思想的光辉。雷锋是我们广大干部、战士精神世界的缩影,是无数英雄人物和五好战士中杰出的代表。人民战士怎么不爱这个时代的英雄呢?革命英雄与人民战士的阶级利益一致,风格和情操一致,理想和奋斗目标一致,使命和斗争任务一致。英雄的精神面貌存在于人民战士之中,人民战士的精神面貌集中在英雄身上。这就是人民战士爱英雄的原因。
人民战士热爱英雄,还由我们担负的神圣任务决定了的。人民战士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肩负着保卫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神圣不可侵犯、保卫亚洲和世界和平的重担。为了完成这个伟大使命,必须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人民战士要具备这些崇高的品质,就得依靠平日一点一滴的学习和养成。革命英雄的品质、行为,对我们人民战士起着巨大的教育、鼓舞、激励和鞭策作用。
看看我所在部队里的一些事实吧!我们有个四连,干部、战士天天读毛主席的名著《为人民服务》还不解渴,百分之六七十的战士干脆背得滚瓜烂熟,刻在自个心板上,每日三问自己言行合不合乎《为人民服务》。有个战士曹法,本职工作是理发员,看见战友鞋破了,拿自己的薪金买了一套钉鞋工具,每次去执勤点上,给大伙理完了发,就动手钉鞋,一年中钉二三百双,连一部分鞋钉也是个人买的。一个战友家中有困难,他悄悄给邮去十元钱……若问曹法为什么这样做,他说:“从《为人民服务》中得到的,张思德身上多得很。”话虽简单,意义深厚,可见英雄屹立在战士心目中。有个战士,在探家返队途中,遇暴雨成灾,当洪水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时刻,他想起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言行,便挺身而出,参加抗洪临时党支部,担任突击小组长,哪里有险战斗在哪里,奋战四昼夜。他回到部队,只字未提。在他看来,这是人民战士理所当做的事。象刘胡兰、黄继光、董存瑞、小说《红岩》中的许云峰、江姐等无产阶级硬骨头,每时每刻激励着革命后来人。战士走上练兵场,想起出生入死、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恨敌入骨,仇火在胸中燃烧,眼里盯着敌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累不倒拖不垮,只有一个心眼,练好过硬功,保卫社会主义大好江山,以备将来斩断侵略魔爪。战士们站在哨位上,耳听八方,眼观世界,顶风冒雨,披雪戴霜,自己虽然吃点苦,以祖国人民的安居乐业而乐。至于在战斗环境中,以英雄为榜样成为英雄的,数不尽,说不完。
社会主义革命文艺创造的根本任务,在于努力创造工农兵英雄形象,使工农兵革命形象在文艺中大放光彩。通过英雄形象,反映伟大的社会主义时代,宣传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让革命的新生力量在工农兵中扎根,为新生事物鸣锣开道,团结广大工农兵群众齐步走康庄大道。倡导“写中间人物”者们,是多么不了解我们战士对英雄人物的渴望,不懂得英雄在工农兵大众心目中的生命力啊! sb9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